好的廣告或者LOGO就如同催眠一樣,能夠繞到消費者的潛意識當中,使其成為熟識的一部分,進而影響消費者的最終的選擇。那么我們餐廳的LOGO又該如何達到深入人心的效果呢?今天《餐飲時報》就帶大家從星巴克和都可茶飲的LOGO中獲取一些靈感吧。
《餐飲時報》每天報道創意營銷方式,趕緊關注吧!更多創意營銷可查看“歷史消息”。
向星巴克學習如何讓品牌LOGO深入人心
——《餐飲時報》
星巴克從1971年到2014年,43年的時間內共使用了5個LOGO,平均每8年更換一次。2011年1月,星巴克將其LOGO上表達業態的coffee和企業名字的Starbucks統統去掉,僅保留了沿用多年的雙尾美人魚形象。這一做法是在向世人公示自己不再僅僅是咖啡廳,將朝著多元化的方向發展,同時也表明了企業相信自己的品牌影響力只用一個符號就足以傳遞。
星巴克的LOGO中表明產品的先后有coffee、spice、tea、roasted,分別代表咖啡、香料、茶、烘焙。這四個產品分別注明了各個時期星巴克不同時期的產品主題。主題的變化也在告訴我們星巴克一直在試圖讓顧客明白自己是做什么的。然而一直沒有變化的是星巴克(starbuks),也正是長達40年的堅持,才讓星巴克敢于去掉自己的公司名,因為他們相信現在顧客走進他們的店不是因為需要咖啡、蛋糕和茶,而是需要星巴克。
同樣,都可茶飲的店招中也將此思想延續。當你看到都可茶飲時,你更應該先看到可愛的卡通形象和讀出Coco兩個字。正是這樣,讓我們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將都可茶飲稱之為Coco奶茶。究竟Coco和都可誰能成為流傳于顧客嘴邊的品牌我們不的而知,但我們可以預測的是如果有一天其有新的業態發展時,他們首先考慮的是將Coco都可茶飲變為“Coco都可咖啡”或者“Coco都可蛋糕”。
那么,我們在設計自己店招的時候我們需要問自己這樣幾個問題。
1.顧客知道我是做什么的嗎?
飲品店的飲料品種花樣繁多,但必定有重點之分,不是每一個品種都是你的強項,所以我們需要讓顧客明白什么是我們的特色。
2.我怎樣讓顧客記住我?
人們對于畫面的記憶往往比文字更深刻。這也就是為什么所有品牌都會有一個屬于他的標志,這個標志或者是具體的形象,或者是抽象的文字。
3.我是誰?
就像聚美優品的那句廣告詞一樣——我為自己代言,我是陳歐。我們的店招也應該告訴顧客你叫什么名字。
如果這些問題讓2011年以前的星巴克回答,答案就是這樣的。
我是星巴克,我為你們提供咖啡,看到雙尾美人魚你們就看到了星巴克。
如果是都可茶飲回答,答案是這樣的。
我是coco都可,我的特色是茶飲,你們看見小精靈就看到了coco都可。
《餐飲時報》每天報道創意營銷方式,趕緊關注吧!更多創意營銷可查看“歷史消息”。
本文屬于《餐飲時報》原創稿件,供餐飲從業同行朋友交流學習,歡迎分享到朋友圈,培訓公司及同類餐飲媒體轉載,請與本報(微信號18668979692)聯系,未經書面允許,不得轉載。相關自媒體及媒體不經同意轉載,將追究到底。
原創文章,作者:小時餐飲時報,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1191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