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謀長?導讀:近日媒體報道,麥當勞已決定將中國業務出售給中信集團和凱雷集團,這是繼可口可樂和百勝集團(旗下擁有肯德基、必勝客)之后,又一家外資餐飲擁有中資背景。
看到這一幕,圍觀群眾一邊驚嘆于中資“買買買”的豪氣,一邊不禁納悶,從可口可樂、肯德基,再到麥當勞,外資為何都選擇在今年出售中國業務,是在中國混不下去了嗎?
1
麥當勞中國近三千家門店“賣身”
中文網消息,麥當勞已經決定將中國業務出售給中信集團和美國凱雷集團,出售的業務包括在中國大陸和香港近3000家門店店鋪,預計交易額超過20億美元,明年年初正式發布消息。
這是繼可口可樂和百勝集團(旗下擁有肯德基、必勝客)之后,又一家外資餐飲擁有中資背景。
早在今年9月,就有消息人士表示,麥當勞將引入合作伙伴,已聘請美國著名投行摩根士丹利安排出售中國、香港及韓國約2800間經營店鋪,而中信與凱雷只對中國內地以及香港業務出價競購,占出售總數的85%以上。麥當勞在幾個月之前已經獲得多個競價,除了中信之外,北京首旅集團與江蘇三胞集團也在競購序列。
公開資料顯示,中信集團1979年由榮毅仁創辦,是中國最大的綜合性企業集團。其旗下的中信股份是香港恒生指數最大成分股之一。截至去年,中信股份的營業收入為港幣4168億元,凈利潤為港幣418億元。就在不久前,中信集團旗下淳信資本剛剛以9.5億元的價格“收下”了統一集團手中健力寶貿易的100%股權。
而美國凱雷集團,則是全球最大的私人股權投資基金之一。其在中國曾經或正在持有20多個消費零售領域的企業股權,包括天喔國際、樂友、中漁集團、7天集團等,該公司還曾經投資過巴貝拉餐飲等知名食品餐飲類公司。
2
出售中國業務,麥當勞靠什么盈利?
麥當勞出售的是中國內地與香港地區的特許經營權,那么特許經營是指什么呢?這就得從麥當勞的業務模式說起。
據了解,麥當勞的特許經營模式并非傳統意義上的門店加盟模式。在國外的業務更多在于投資經營而非服務經營,即在選址開店后,將門店運營到良性狀態后出手,這部分利潤遠大于其自己經營的門店,也就是說餐飲并非麥當勞最主要的業務。
對此,麥當勞創始人雷-克洛克也曾形象地把這種盈利模式描述為“其實我不做漢堡包業務,我的真正生意是房地產。”不過直到現在,麥當勞并沒有把這種模式很成功地復制到中國,因此麥當勞急于在中國市場改變現狀,盡可能抽身于餐飲經營之外。
不只是麥當勞,百勝集團旗下的肯德基也采用“特許經營”的方式。據北京青年報報道,肯德基和麥當勞的加盟費用相近,每個餐廳的轉讓費高達800萬元人民幣,此后的持續經營費用則包括占銷售額6%的特許經營權使用費和占銷售額5%的廣告分攤費用。
3
外資餐飲在中國過得不好嗎?
為什么外資餐飲紛紛出售中國業務呢?這或許跟他們在中國市場的日子并不好過有關。
隨著中國消費者的收入水平提高,餐飲連鎖店競爭壓力加大,麥當勞中國業務現面臨增長放緩趨勢。2016年7-9月財報顯示,中國業務盈利持續減少,凈利潤比上一年同期下降3%。
今年7月份公布的百盛第二季度財報顯示,肯德基中國同店銷售雖然同比增長了2%,但其實是在去年最低谷的低基數上的緩慢爬升,而必勝客在中國同店銷售額則萎縮了11%。
為改善經營情況,麥當勞提出計劃稱,截至2018年底,近1成全球店鋪將改為特許經營店,并將出售新加坡和馬來西亞店鋪的經營權。據此推測,中國業務在出售給中信集團聯盟的基礎上,作為麥當勞的店鋪繼續經營的可能性很大。
微信名:餐謀長聊餐飲/微信號:Canmouchang
運營方:深圳市餐謀長?品牌策劃有限公司
長按二維碼,可訂閱《餐飲視界》
-搜羅世界上最具創意的餐飲-
餐謀長聊餐飲 | Canmouchang
只整合最有價值的文章
你的時間應該花在餐廳里
而不是浪費在微信上
本文由【餐謀長聊餐飲】整編于
中新經緯/ 第一財經;編輯/Nana
^_^
終于明白為什么這么晚還有人來看我
原來是喜歡我
向堅持學習的餐飲人致敬
原創文章,作者:餐謀長聊餐飲,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122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