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案例分析】《餐飲時報》報道:三則LOW服務案例,刷新餐飲管理觀

    導語

    今天,《餐飲時報》報道的這三則服務案例,大家可以自檢一下,你餐廳的服務員,是不是也存在這樣的問題——

    三則LOW服務案例

    刷新餐飲管理觀

    《餐飲時報》/報道

    案例1:最小的二斤半

    在餐廳就餐時,時常聽到客人詢問服務員“你們的魚一條多重?”有的服務員就回答說“最小的二斤半。”記者認為,這句回復欠妥當。服務員要清楚一點,客人詢問魚的重量,本意是在心里計算一下預期的消費價格,“最小二斤半”這樣的回復不僅沒有實際意義,而且會得罪客人。為什么?

    首先,“最小”兩字給客人一種未知的茫然感。最小的二斤半,誰知道你最后給我拿上來的魚是多重呢?也許29兩,也許32兩,也許5斤,反正都大于二斤半,對份量和價格關注的客人不會滿意這樣的回答。

    其次,“最小”兩字有傲慢之意,潛在信息是“我們這兒最小的魚也要二斤半,你別吃不起呀。”這是一種帶有蔑視色彩的用詞。其實,服務員說這句話時沒有考慮這么多,這可能是因為她沒有用心體會顧客的消費心理。

    那么,怎樣的回答才是恰當得體的呢?記者建議,首先觀察顧客的就餐人數,揣摩適宜消費的魚的重量,如果客人尚未到齊,無法判斷時,可以這樣來說:“我們的魚一般在23-27兩之間,如果你們就餐的人數比較多,我可以為您選擇一條三斤左右的魚。”這樣既給出一個明確的答復,也讓食客明確了自己要消費的價格。只要我們能常把自身置于消費者的心態,就可以優化很多工作細節。

    案例2:并非“找誰都一樣”

    昨天晚餐時我在某家分店的收銀臺處,有幾位客人向銷售經理詢問:“能不能給協調一個6人包房,我們不想坐大廳,想安靜地討論些事情。”經理回答道:“沒有了,確實都訂滿了。”客人繼續說:“我們是東邊那所學校的,經常來這兒吃飯,這是我們的校長,你看能不能找你們老板給協調一下……”經理回復道:“找誰都一樣,沒地方了。”結果客人最后還是悻悻地走了……

    對方是附近學校的校長,銷售經理本應該借此機會給予更多的關注,將其發展為忠實客戶,但是“找誰都一樣”這句話一出口,傷害了客人的面子,我相信這位校長肯定不會再登門了。

    其實這個問題很好解決。首先當時小包房確實訂滿了,但還有一間大包房沒有預訂,而且在那個時候,客人心理上是不愿再去尋找其它餐廳的,所以銷售經理應該用溫和的語言與顧客商量:“您看大包房還沒有預訂,座位很寬松,就餐更舒適,而且既然是經常光顧小鎮的老朋友,包間費就給您免了……”即便客人不愿坐大包房,銷售經理也應該抱歉地講:“您看,沒能為您協調出包房,真的很抱歉,我送您一張名片,下次您需要就餐的時候,請及時給我一個電話,我一定為您提供滿意的服務。”

    如果你是客人,你會選擇體驗哪種語言呢?我相信,絕對不會是“找誰都一樣”吧。

    案例3:能不能扶一下

    一餐廳店內懸掛了很多卡通掛畫,時間長了難免會因為震動、碰觸而出現歪斜,我經常發現一些掛畫偏移了正常的位置,每次都會走過去扶正。不過,我應該不是第一個發現畫面偏移的人,餐廳的服務員、主管、經理可能都已經發現了這個現象,只是大家習慣了熟視無睹,沒有人第一時間把它調整過來。

    但客人肯定不會熟視無睹,他們走入餐廳第一眼就會發現不和諧的地方,歪掛的墻畫會讓人感覺到管理的欠缺,而管理的欠缺就必然帶來服務的欠缺,隨之客人就會給餐廳定位:這是一家管理和服務都一般的餐廳啦。

    服務并不難,只要多留意,用心工作其實是一件很快樂的事情。今天你用心了嗎?今天你快樂嗎?

    來源/餐飲O2O

    《餐飲時報》報道

    NO.20150303期

    餐老板資訊網,為全國餐廳老板,提供最新的餐飲經營技巧,了解最新的餐飲經營資訊,學習更多的餐飲營銷、管理、外賣、裝修,采購等經營知識

    原創文章,作者:小時餐飲時報,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124150.html

    (0)
    上一篇 2015年3月2日 21:49
    下一篇 2015年3月3日 08:53

    相關推薦

    發表回復

    登錄后才能評論
    小程序
    小程序
    商務合作
    商務合作
    分享本頁
    返回頂部
    亚洲精品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