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疫情下海外餐飲告急:一位馬來西亞餐飲老板自述!【餐飲時報】專訪

    餐飲時報原創/大游

    隨著新冠蔓延,全球餐飲正遭受重創。

    中國餐飲進入慢慢恢復的康復期,

    國外餐飲則開始進入“至暗時刻”。

    疫情下的國外餐飲業如何?

    【小時餐飲時報】連線吉隆坡的華人餐飲老板,

    聽他親口給我們講述“疫情下的海外餐飲”。

    講述人:黃昱樹

    年齡:33歲

    職業:擁有17家餐廳的餐飲企業老板。其中,吉隆坡11家,泰國曼谷6家。主營泰式甜點、泰國菜、咖啡、臺灣小吃。

    疫情下的吉隆坡似空城

    餐飲僅限外賣或自提

    我叫黃昱樹,祖籍廣東深圳,

    現在是馬來西亞一個餐飲企業的老板。

    我是海外華人第四代,

    抗戰時期,

    曾祖父就帶著家人下南洋,

    之后全家就留在吉隆坡。

    我26歲創業進入餐飲行業

    至今已有7年。

    可以說,

    這次疫情是7年餐飲生涯中遇到的最大困難。

    目前,馬來西亞是全國封城狀態。

    政府從3月18日開始行動管制,

    管制期到4月15日。

    之前的吉隆坡市區,車水馬龍。

    尤其在早晚高峰期,

    街上每天都在堵車。

    我的幾家餐廳和咖啡館,

    幾乎每天都爆滿。

    尤其是開在商場里的餐廳,

    每到飯點,都會排長長的隊。

    行動管制后,

    看吉隆坡市區的街道,

    仿佛變成了一座空城:

    上下班的點,都不見堵車;

    往日擁擠的公交車和地鐵,

    幾乎都是空空的。

    行動管制后,吉隆坡的街頭不再熱鬧。

    現在的吉隆坡,

    幾乎成了“空城”。

    很多娛樂場所被關閉,

    學校、工廠停課停業。

    警方還在各地增設了檢查點,

    每當車輛經過時,

    警察都會檢查,

    詢問出行原因、目的地等。

    市區的便利店、超市的營業時間被縮短,

    一些24小時的便利店,

    每天只營業6-8小時。

    吉隆坡市中心金三角武吉免登區沒有車流和人流,街角的麥當勞人氣不再。

    好在政府下了通知,

    在行動管制期間,

    餐廳、電信、銀行等和我們生活相關的場所可以開業,

    但餐廳只能提供外賣或自提,不能堂食。

    警察在檢查過往車輛

    吉隆坡地鐵只有三三兩兩的人乘坐

    我關閉了11家店的堂食

    半個月店面營業額接近0

    3月18日,

    我看到馬來西亞中華餐飲業協會發布的通知:

    禁止堂食,僅限打包外賣!

    通知下發后,

    大部分餐廳響應政府號召和疫情發展停止運營。

    我也在第一時間關閉了堂食,

    只留了外賣窗口。

    畢竟休市也是承擔社會責任嘛。

    管制通知下發后,

    馬來西亞政府呼吁我們配合限制令,

    居家、勤洗手并保持社交距離。

    醫務人員號召市民少出門。

    我認為,

    就目前形勢來看,

    馬來西亞餐飲業的損失是肉眼可見的,

    看不見才是隱憂。

    現在馬來西亞全國普遍行動管控嚴格,

    大多民眾閉門不出。

    這種現象讓我想起了前段時間在新聞中看到的中國的情況。

    更慘的是一些商場餐飲,

    因為有部分商場關閉的原因,

    導致部分商場餐飲完全關閉。

    人流稀少的商場。

    我在吉隆坡的11家餐館中,

    有8家開在商場內。

    3月18日,

    行動管制實施后,

    我餐館所在的商場直接關閉了,

    商場的店也無法營業。

    一家關閉堂食的餐廳

    疫情之前,

    平均每家店的單日營業額為2萬到3萬令吉(馬來西亞貨幣的漢語官方名稱,以目前的匯率計算,1令吉約合人民幣1.62元)。

    疫情后,

    尚開業的餐廳幾乎沒有客人,

    像泰國餐、臺灣小吃的餐廳營業額直線下滑,

    咖啡館營業額最少,

    幾乎為0。

    這些都屬于場景性消費,

    并不適合外賣。

    餐廳雖然開業,但完全沒有人氣

    被關閉的街邊店

    萬幸的是,

    有一家店外賣生意較好

    未來打算砍掉效益差的店面,

    及時止損

    在吉隆坡,

    能開業的餐飲都在盡量開業做外賣自救。

    餐廳開出的外賣通知

    馬來西亞本土外賣平臺的宣傳海報

    我在給餐廳做好日常防護消毒的同時,

    利用之前建立的會員群。

    第一時間下發外賣菜單。

    疫情期間,

    雖然其他餐廳營業額較低,

    但令我欣慰的是,

    泰式甜點的外賣業務較疫情前增長較多,

    曾有幾日超過了堂食營業額。

    還好有一家店能營收。

    目前,

    我的現金流最多能撐5個月。

    我估計,

    馬來西亞的疫情最快到5月底會有好轉,

    但市民的恐慌心理還在,

    餐飲業的恢復則會到年底。

    管制期間,吉隆坡市民在超市囤的貨物

    馬來西亞餐飲老板壓力很大

    沒錢發工資

    馬來西亞的餐飲很多都是街頭小店,

    大型集團不多,

    因此疫情出現后,

    立刻就能看出餐飲老板們壓力巨大。

    我們的很多鄰居餐飲店,

    現在已經基本發不出工資,

    大部分也就給員工能付個生活費。

    在馬來西亞,

    餐飲是低利潤行業,

    沒有營業額根本撐不了多久。

    看中國報道,

    中國最好的餐飲企業也就撐3個月,

    馬來西亞餐飲企業可能最多2個月。

    吉隆坡最高建筑雙峰塔附近毫無人潮

    馬來西亞的外賣配套還處于初期

    外賣很難像中國那么好

    很多中國餐飲企業在疫情期間外賣做得非常好,

    很多火鍋外賣也相當火爆,

    這在馬來西亞的不能想象的。

    因為馬來西亞的外賣配套還處于非常初期,

    外賣平臺服務、外賣物流、外賣各種配套,

    都不像中國那么發達,

    尤其是馬來西亞人民的外賣習慣還沒形成。

    因此,對我們來講,

    想做成像中國那樣好的外賣來自救,

    這個應該很難做到。

    馬來西亞的餐飲如何自救,

    還得需要自己摸索。

    4月2日,吉隆坡晚高峰期,街上沒有了往日的堵車現象。

    疫情下,海外華人都在學中國

    我也不例外

    2月份,

    我在新聞上看到中國疫情嚴重,

    導致餐飲業業績下滑。

    那時候馬來西亞還沒有意識到疫情的重要性。

    正巧,

    那時看到【小時餐飲時報】發表的一篇文章,

    我有【小時餐飲時報】創始人小時姐的微信,

    看到她建議餐飲同行在疫情期間做品牌。

    那篇文章對我的提醒很大。

    目前,

    我已經在著手打造品牌,

    并進行深度考量,

    重新審視線上線下業務,

    并準備砍掉效益較差的咖啡館,

    及時止損、節省成本。

    外賣騎手正在取餐

    外賣騎手在消毒

    在馬來西亞,華人很多,

    華人有很多組織,

    餐飲行業餐飲協會

    我們都在通過網絡了解中國如何抗擊疫情,

    尤其關心中國的餐飲企業怎么度過危機,

    我們特別希望借鑒中國餐飲企業的經驗來對付這次危機

    這也是我為什么跟【小時餐飲時報】聯系向他們請教的原因。

    最后——

    黃昱樹說:

    越在疫情下,

    華人越會心齊,

    越希望祖國強大有力量。

    我們看到中國疫情取得勝利,

    看到中國各地的餐飲正在恢復,

    我們海外的華人心里由衷高興和自豪,

    因為這不僅給了我們信心,

    更讓我們感覺祖國強大。

    眼下的馬來西亞餐飲業非常困難,

    但我相信:

    不久之后,

    餐飲業就能恢復元氣,

    直到那街道上、商場里、社區里,

    又排起長長的隊伍!

    餐老板資訊網,為全國餐廳老板,提供最新的餐飲經營技巧,了解最新的餐飲經營資訊,學習更多的餐飲營銷、管理、外賣、裝修,采購等經營知識

    原創文章,作者:小時餐飲時報,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125132.html

    (1)
    上一篇 2020年4月7日 07:00
    下一篇 2020年4月7日 07:35

    相關推薦

    發表回復

    登錄后才能評論
    小程序
    小程序
    商務合作
    商務合作
    分享本頁
    返回頂部
    亚洲精品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