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飲時報原創/小時
我國中小企業貢獻了50%以上的稅收,
60%以上的GDP,
70%以上的技術創新,
80%以上的城鎮勞動就業。
餐飲企業,是中小企業的主體,
餐飲行業95%以上企業都是中小企業。
然而隨著疫情蔓延,本來死亡率就極高的餐飲企業,
存在著“大面積團滅”的風險。
就此,
中國餐飲人最貼心的專業媒體【餐飲時報】呼吁:
國家在半年內降低甚至免征增值稅及所得稅,
給予租金、用工、資金方面政策支持。
減稅讓利,挽狂瀾于舉步維艱的餐飲行業。
今天,
【餐飲時報】采訪了三家代表性餐飲企業:
企業A
(涉及企業隱私,暫不透露企業名)
直營門店:全國90家
經營品類:牛排、披薩
門店選址:商業綜合體
員工人數:1300—1400人
停業時間:1月26日開始
預計營業時間:2月9日
(此時間不可控,有可能還會延期)
預計停業時間:15天
直接虧損:
租金15天:近400萬
員工工資15天:300萬左右
春節備貨食材浪費:200萬左右
員工食宿:沒計算
停業半個月,
直接硬虧損近1000萬!
企業B:
(涉及企業隱私,暫不透露企業名)
直營門店:全國20家
經營品類:西北菜
門店選址:商業綜合體
單店月成本:28萬左右
預計最短停業時間:15天
(此時間不可控,有可能還會延期)
春節備貨:單店20萬左右
直接虧損:
租金+員工工資+春節備貨食材浪費+放假期間員工食宿
虧損400多萬!
企業C:
(涉及企業隱私,暫不透露企業名)
直營門店:3家
經營品類:海鮮
門店選址:街鋪
3家店月成本:90萬左右
預計最短停業時間:15天
直接虧損45萬左右!
盡管如此,但患難見真情
疫情之下,餐飲人把顧客安全放在第一位,主動停業,
把疫情防控作為勝于企業生死的重要事情來做;
安頓好員工,保護好員工安全,確保少流動、不返鄉,
不給國家添亂;
因為春節儲備大量食材,餐飲人折價甚至免費送給顧客,企業損失慘重,
但絕不發國難財
……
目前形勢來看,
餐飲企業看得見的是直接損失,
看不見的損失,才是隱憂。
因為,現在全國普遍延長假期,
大多民眾閉門不出。
這對餐飲來講,會有很長時期的滯后效應,
民眾會因為擔憂害怕很長時間不敢外出用餐消費,
因此,接下來三四個月甚至半年,才是餐飲人最難熬的日子。
但,為了活下去,
餐飲人正咬緊牙關、負重前行
因為,每個企業有無數的員工,
每個員工背后,都是一個家庭,
餐飲企業不能退縮。
餐飲行業是重投資行業,
動輒幾百萬的單店投資,
運營壓力越來越大,
幾個月的經營不暢足以壓垮一家優秀的企業。
三高一低,
讓企業利潤微薄,
很難有企業頂住幾個月的成本壓力,
多年的努力可能前功盡棄。
疫情之后,餐飲可預見的大面積滑坡,
餐飲人也感受到了來自各界業主方的溫暖和支持,
但對餐飲企業來講,仍是杯水車薪,
無法真正解決問題。
因此,餐飲人集體呼吁:
相關部門盡快推出政策,
降稅減負!
一、直接降稅減負
對面臨經營危機的餐飲企業,呼吁相關部門在這半年內降低甚至免征增值稅及所得稅,
延緩匯算清繳等稅政改革的推廣周期,緩解中小企業面臨“無所得卻要交稅”的不合理局面。
二、自上而下租金減免
相關部門應自上而下地對地產業主給予規模化補貼,并通過減租免租等方式精準惠及餐飲企業,實打實地降低日常經營負擔。
三、給予靈活用工政策
允許餐飲企業對勞動制度進行適時調整,根據其自身的經營狀況靈活決定用工政策,并在社保、五險一金等方面予以優惠補貼,幫助疫情期間依政承擔了巨額員工成本的餐飲企業,度過眼下可預見的經營危機。
四、資本支持
現金流是餐飲企業的大動脈,疫情停業導致諸多餐飲企業的現金流遇到了短時周轉的難題。相關部門應當充分鼓勵商業銀行為中小企業拓寬融資通道,提供中長期的低息甚至無息貸款,并加大資本扶持力度。
五、降低外賣扣點
疫情下,外賣將成為餐飲經營的重要補充,但外賣扣點難以承受,相關部門應該協調在特殊時期為餐飲企業減負,適當降低扣點。
最后——
防疫抗疫,餐飲人不甘落后,
恢復經濟,餐飲人決不放棄。
國家有力量,人民有希望。
疫情之下,
全體餐飲人呼吁:
降稅減負,讓餐飲行業重新振興,
繼續為國家奉獻力量!
原創文章,作者:小時餐飲時報,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1252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