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小 冉
設計|小 芹
今天【餐飲時報】給大家分享一個江西餐飲同行的真實案例:
(因為涉及真人真事真品牌,文章暫不提名)
這家新開業的餐廳,
做了3個營銷活動,
當下效果立現,但隨之反而因為負作用生意越來越差,最后關門!
這家餐廳的老板找到我們,
第一句話就是——
做餐飲,千萬不要像我一樣低價搞促銷!
(以下是這位江西同行傾訴實錄)
我做餐飲的時間雖然不長,
但是卻很慶幸自己在經營餐廳方面“有所為有所不為”,
從第一家門店創立至今,
六年的時間我開出了四家門店。
就是第四家門店,讓我對自己的慶幸戛然而止,
我開始思考——
一樣的店,一樣的菜,為什么前三家可以,
第四家店卻走到了瀕臨關門的地步?
思前想后,我決定把我的“作死之路”分享給同行。
我經營的是以梭邊魚為招牌的火鍋,
都是路邊店,每家店面面積在七八百平左右,社區屬性較強。
前三家門店的經營說不上紅紅火火,
但是人氣絕對是區域內的前三名。
就在這樣的成績下,我的第四家門店開業了,
由于有了前三家門店的積累,
我對第四家門店寄予了厚望,為了打造開業即火的效果,
我專門找了策劃公司策劃開業活動,
對接之后,
策劃公司告訴我:
我們為你的餐廳策劃三個活動,
開業一個月的時間達到全城人皆知的轟動效果!
全城皆知——這四個字的吸引力太大了!
于是,我的第四家門店正式開啟了“造勢計劃”。
“造勢計劃”一共有三個部分,也就是策劃公司所說的三個營銷活動,
四店是今年1月份開業的,
策劃公司指導我做的第一個活動就是“換購活動”——
9元換購128元的套餐!
當時這個方案剛出來,我的確是產生了猶豫的,
128元的套餐是我們的主打套餐,
這份套餐里包含梭邊魚1條、羊肉卷1份、時令蔬菜1份、紅糖糍粑1份、味碟2個、紅油新派鍋底1份,
可以說,兩三個人點這樣一份套餐其他菜都不用點了。
在我猶豫不決要不要推行這個活動時候,策劃公司說服了我,
于是,開了四家門店的我,放出了“史上最大折扣力度”,
宣傳的噴繪掛在店門口的那一刻,
我腦海中浮現出“大放血”、“跳樓價”這樣的詞語,
盡管心里隱隱作痛,
我還是抱著“既干之則安之”的想法。
這是第一個活動,除了在店門外展示噴繪之外,我們還把這個活動推送到了門店自己的公眾微信平臺上,
策劃公司還聯系了當地的美食大號,幫我們推廣。
這是三個活動中的其中之一。
為了達到開業即火的效果,
策劃公司還為我的第四家門店同時策劃了會員折扣這個活動,
只要關注店面微信公眾平臺的顧客,
都會收到后臺發送的一張100元代金券,滿180元就可以使用。
之所以搞這個活動,
是策劃公司大力說明了公眾號的普及程度,
幾乎每家餐廳都有自己的公眾號,
不做,就是一種落后。
關于微信公眾號,我自己也關注了幾家做得好的餐企的公號平臺,
西貝、海底撈、很久以前……
我當時的內心活動是這樣的:動輒10W+的點擊量,
對吸引人流和品牌宣傳都是雙向的,
說句心里話,我也希望自己的公號經營到這個效果!
所以,這個活動我自己基本上沒有猶豫就決定推行了!
開業活動一共策劃了3個,
第三個活動是50元代金券,雖然也是在公眾號上領取,
但是無門檻,所以幾乎算是白送的。
這50元優惠券我們采取的是四店通用的形式,
只要關注了我們的公眾號并領取,任何門店都可以使用。
“多管齊下,效果立顯”——這是策劃公司給我的保證,
事實上也確實達到了這樣的效果。
來門店就餐的人特別多,
這樣的場景在我前三家門店都沒有出現過,
記得有次下午一點半鐘,還有十幾個人在排隊,
工作人員告訴她們:上午的號早就發完了,
下午四點再來取晚上的號吧。
你猜她們怎么說?
“我們就是在排隊等著取晚上的號,
要是四點再來,今天恐怕又吃不上梭邊魚了。”
活動期間生意確實異常火爆,每天店里店外烏烏泱泱全是人,
我眼看著立竿見影的活動效果,心里跟樂開了花一樣,
甚至想:
終于一炮而紅了,早知道營銷這么管用,
我開第一家店的時候就該這么搞!
但好景不長,
第一個活動本來預計推行的時間是7天,但是我沉浸在火爆的場景中,
又任性的延長了三天,
9元換購128元套餐我們一共運行了10天的時間;
第二個活動(滿180元立減100元)、第三個活動(50元通用優惠券)的熱潮大概持續了四個月的時間,
然后,問題來了——
1.投訴激增:
每天都有人投訴,店長一天的工作中,有兩三個小時都是在處理顧客的投訴;
2.無回頭客:
在活動期間,雖然人流量很大,但是基本沒有回頭客;
每天開門做生意,都是拿著優惠券或者奔著9元換購來的;
3.活動一停,沒人了:
優惠券的使用期限是三個月,也就是說,四店經營到5個月的時候,
活動基本都停了,活動一停,門店一下子達到了“門可羅雀”的冷清場景。
旁人看到的多是餐廳生意的繁花似錦,
卻不知經營者背后的心酸。
說心酸,一點也不為過,
每每看著一桌兩桌零零散散的散客,
我就像熱鍋上的螞蟻一樣焦急不堪,
尤其是打開大眾點評,看著因為低價而出現的負面評價,
我只能用“自食惡果”來形容自己。
這位顧客雖然給出了四星的評價,
但是卻直指我經營的痛點:享受優惠活動就不談值不值了,
如果是原價,100%那是不值得。
看到這條評論,我恍然大悟,
對于策劃公司來說,他們的目的只是達到“火爆”、“排隊”的現象級就可以了,
不會站在餐廳競爭者的角度,分析活動結束之后,
餐廳如何安身立命……
出現的一系列問題和顧客的反饋之后,
我認識到:
在短期內,這樣的“營銷”確實能達到吸引人流和大批量的曝光,
在短暫的一波紅利收割之后,
墜崖式的下滑這樣的例子比比皆是。
可能還會有一部分消費群體選擇價格低的餐廳,
但是他們絕不是消費的主流人群,
也不能給你的餐廳帶來更大的利益。
靠低價策略來達到吸引人流的目的,只能是傷己害人!
從1月份開業至今,
半年多的時間,我的第四家門店就像坐過山車一樣,
經歷了跌宕起伏,
從門庭若市到門可羅雀,
我花錢、花精力、花時間買了一個血的教訓,
現在我的第四家門店處于關店歇業中,
我也在積極調整自己的經營思路,
因為除了第四家門店受到直接的打擊,
前三家門店也受到了影響——
很多顧客抱著“等打折再來吃”的想法,
讓我現在的經營非常被動。
小冉問我:
大眾點評上面顧客反饋的現象是否屬實?
為什么做活動期間菜量很少?
為什么會出現那么多的投訴?
我只能說,
靠低價來做營銷,是無法保證質量的。
這三個活動,讓我之前的經營成果付之東流,
在關店歇業的這段時間,正好關注了【餐飲時報】,
就想把發生在自己身上的實際案例分享給大家……
最后——
高度曝光博出位,在團隊沒有磨合好的情況下,就是作死。
顧客要的永遠不是低價,而是與價格匹配的價值。
如果你不能提供顧客想要的價值,不收費也無法得到忠誠顧客。
大家覺得呢?請文后留言
1.企業能做多大,就看創始人這兩點!
2.選址在死商場,她從月營業額6000元到22萬
3.體驗好的餐廳,都不放過這一小細節
4.員工出軌了:老員工對外接私活
5.這家餐廳做到這四點,家庭消費蹭蹭往上漲
原創文章,作者:小時餐飲時報,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1253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