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小 冉
設計|小 芹
說起來,我每次外出采訪的時候,
都有個習慣,那就是觀察餐廳的基礎設施——廁所。
除了商超餐飲,幾乎每家餐廳都有廁所,
而且,每家餐廳的廁所多多少少都有自己的特點,
隨著采訪任務越來越多,
我發現一個現象:
許多餐廳不但在菜品上花功夫,還喜歡在廁所里搞“花樣兒”。
說起最喜歡在廁所里搞“花樣兒”的餐廳,就不得不提到“鼻祖級”代表:
肯德基和麥當勞。
很多人自發將這兩家洋快餐評為“全國兩大連鎖公廁”,
也正為如此,有相當一部分顧客對其好感加分。
網上甚至流傳著網友自發總結的到肯德基、麥當勞上廁所的5大優勢:
1.隨處可見、相當便利
2.免費提供廁紙
3.免費背景音樂
4.免費熱水+洗手液
5.免費干手機
洋快餐也有“廁所文化”,這就有點意思了——
麥當勞大家都不陌生了,
在麥當勞廁所的洗手臺旁,掛著兩臺干手器。
干手器一側,分別插著一張巴掌大的卡片,內容為幽默小故事。
顧客讀完故事,手也烘干了。
我所采訪過的餐廳里面,
很多餐廳的廁所還處于“1.0版本”,
餐館和廁所是對特殊“褡襠”,這一點大家都知道,
所以大部分餐廳的做法很基礎:
不用“廁所”二字,取而代之的是“洗手間”,或高跟鞋和煙斗的圖形。
當然,也有人照搬出自上海的“聽雨軒”和“觀瀑亭”。
在寫下這篇報道之前,就“廁所包裝”問題我采訪了幾位分布在全國各地的餐飲人,
他們的觀點大致可以分為以下三個類型——
1.從沒關注過,認為不需要
2.有想過,但是無從下手
3.被這么一問,才知道原來廁所還可以進行“包裝”
以上三大觀點,各位餐飲人也可以對號入座。
都說,現在對餐飲人的形容是:不是在學習,就是在去往學習的路上。
去過那么多的城市,走過那么多的路,考察過那么多的餐廳,
你仔細回想一下,哪家餐廳的“廁所包裝”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這是在飯菜真湘的洗手間真實“一景”,
它的舒適程度,經常導致“很多女孩子進去不想出來”。
董事長姚剛說:“如果顧客在你的餐廳占不到便宜,那不是好事。”
餐廳洗手間的衛生站,就特別直接地印證了讓顧客有便宜可占的事實。
衛生小站備有:
創口貼、吹風機、梳子、棉簽、啫喱水、風油精、清涼油等一系列顧客所需要的生活用品,以備顧客不時之需。
我打開某點評網站搜索“飯菜真湘”,毫不意外的發現,
顧客的點評中有相當大一部分都提到了廁所內的衛生小站。
對于顧客來說,這既是記憶點,又是傳播點!
無獨有偶,晉江五店市赤島鐵板燒關注的也是廁所附加值,
洗手間里不僅備有卸妝用品、姨媽巾等方便客人不時之需,還有香奈兒香水!
如果香奈兒香水出現在星級酒店里,
大家覺得習以為常,
可是出現在餐廳的洗手間里,還讓顧客任意噴,是不是瞬間覺得這家餐廳逼格好高!
如果你看完這篇報道也有意打造“廁所文化”
附加值是一個相對簡單又易上手的做法,
簡單卻又能抓人眼球、博人心。
除了以上兩家餐廳,還有給我留下深刻印象的廁所,
重慶大渡口“圍爐敘話”酒樓是通過對聯營造“廁所文化”的,
廁所門口有副對聯:
“暢想輕松愉快故事,放下沉重累贅包袱。”
有顧客見了,又出個主意:可在門口放臺磅稱,上書:“看看你輕了多少?!”
菜香源的廁所門口也有副對聯:
“多少帝王將相,在此忍氣吞聲;無數貞婦玉女,為它寬衣解帶。”
讓人看了不禁莞爾。
西餐廳、茶樓之類的廁所,往往在裝飾方面別具匠心。
重慶沙坪壩有一家的男廁裝飾畫上,
只露出女性腰部一段裸軀,一個小孩手持魚竿,在她的肚臍眼里釣魚。
而南濱路一西餐廳廁所的洗手臺前,
掛著幾幅漫畫,內容是男女如廁時的種種喜劇場面。
同樣是在重慶,解放碑一餐廳的洗手臺前,
用透明膠貼著白紙紅字小紙條,上面寫著:
“本餐廳員工方便后,必須用肥皂洗手兩遍,否則,罰款50元!”
顯然,這是用來安慰顧客的。
但是我看過之后,莫名就對這家餐廳的飯菜產生了信任感,
同行的同事也表示:
別看只是一張簡簡單單的小紙條,效果確實立竿見影的!
看了這些餐廳的“廁所文化”,
我想到:
當中國的企業關注自己的廁所時就說明這個民族距最優秀已經為時不遠了。
當有一天企業家可以關注自己的廁所時就說明企業的管理已經滲透到細枝末節處,
一個連廁所都關注的餐廳你還擔心它服務跟不上嗎?
有一位餐飲人說的特別好,
消費升級了,消費者更想花一樣的價錢體驗到不同的價值感,
無疑,廁所也是體驗環節中相當關鍵的一部分,
你會著手打造“廁所文化”嗎?
文后留言告訴我~
—更多往期內容,直接點擊下面題目—
1.選項目,你有沒有掉進這樣的陷阱?
2.30年后,你的企業還在嗎?
3.生意好的餐廳,都有一個共同點
4.餐廳生意不好、下降,你如何自救?
5.大眾創業讓多少人哭死在餐飲門口?
原創文章,作者:小時餐飲時報,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1255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