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修訂的《食品安全法》有一條新規定:
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的食品,退一賠十保底1000元。
也就是說,顧客因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的食品受到損害的,除要求賠償損失外,還可要求支付十倍的賠償金,增加賠償的金額不足一千元的,為一千元。
這條規定,
一方面,對消費者是一種保護,
另一方面,也滋生某些“職業騙子”鉆空子、找商家做文章,實施職業詐騙,入食品領域大做“文章”,
這些人被稱為“職業打假人”。
近日,洪律餐謀接到多個餐飲和超市老板求助,
要么是自家的廣告不符合《廣告法》被投訴了,
要么是食品標簽不規范使用被盯上了……
“職業打假人”是通俗說法,
是指以打假賺錢為業的特殊人群,他們明知商品有問題故意大量買入,然后要求商家支付高額賠償達到賺錢的目的。
自王海以來,職業打假人“團隊”可謂前赴后繼,人才輩出。我們身邊也經常發生被“職業打假人”鉆空、索賠的案例。
大潤發超市說,大潤發門店每年發生約2000起職業索賠事件,平均每天就有7起事件出現,大部分與食品有關,公司每年需支付上百萬元的索賠金。
重要原因:相關部門默認。
2017年5月29日,最高院辦公廳對國家工商總局的答復意見中提到:
職業打假人的行為嚴重違背誠信原則,無視司法權威,浪費司法資源,我們不支持這種以惡懲惡,飲鴆止渴的治理模式。
考慮食藥安全問題的特殊性,我們認為目前可以考慮在除購買食品、藥品之外的情形,逐步限制職業打假人的牟利性打假行為。
也就是說,其他領域會逐步限制職業打假人的牟利性打假行為,但為了保護人民群眾生命健康權,在食品和藥品領域,法律支持他們知假買假,索要賠償。
所以,接下來職業打假人只能把炮火對準食藥領域攻擊了。
其他商家可以松口氣,餐飲、超市、食品和藥店老板們開始神經緊張了。
職業打假人越來越喜歡打食品領域,那么他們都抓住什么打呢?
洪律餐謀咨詢了多位老板,并查閱了“中國裁判文書網”大量判決書,總結出職業打假人主要在食品領域重拳出擊以下四個問題:
食品質量問題
食品里有不潔物如蒼蠅蚊子,售賣超過保質期的食品,使用非法添加劑,或者添加劑過量……
證照問題
餐廳無證經營或者超范圍經營,員工沒辦健康證,或者營業執照過期……
廣告宣傳問題
據說職業打假人最沒技術含量的打假就是打開各大公司的網站和公眾號,看看有沒有“第一”、“最好吃”、“最佳”、等違禁詞匯。若有這等“最……”表述,足以讓他們歡呼雀躍。
食品標簽問題
這是職業打假人最愛揮動的右勾拳,也是食品商家最薄弱的點。
比如食品標簽上沒有“營養成分表”、沒有標明各配料在成品中的添加量、食品添加劑未明確標示、進口食品只有外文標簽而沒有中文標簽……
總之就是各種不規范使用《預包裝食品標簽通則》、《預包裝食品營養標簽通則》,被職業打假人“摳字眼”了。
互聯網外賣問題
在網上售賣沒有資質的食品,還有針對餐飲的職業差評師……
以上都是被職業打假人玩的666的套路,其他更隱蔽性的打假我們就不在這兒說了。
洪律餐謀提醒大家:
食品是否符合安全標準,不以發生食品安全事故為前提。
食品安全和食品安全標準是兩碼事,就算沒有發生食品安全事故,
但是不符合國家規定的各項食品安全標準,比如標簽使用標準、添加劑使用標準等,消費者依然有權要求賠償。
如果您遇上職業打假人,怎么辦?
我們支幾招吧,但重點還是文末的防范措施:
不輕易妥協
職業打假人現在都是團隊協作,一群人下單,但只會派一個人和你耗著要賠償,其他人尋找其他“獵物”,一旦你賠了,其他人就紛至沓來,這時候你再拒絕就晚了。所以要通盤考慮,先拒絕賠償,讓他們去起訴。
謹慎應對
商家在每個環節都可充分用足法定期限,包括提交材料給行政機關、行政復議等期限,不僅避免倉促應戰忙中出錯,又可以避其攻勢。職業打假人講究“短、平、快”,拖三五個月可能他們也沒精力和你斗了。
窮盡法律程序
工商局在事實不清證據不足的情況下,不可以強制處罰商家。
如果工商局處罰了,商家可以提請行政復議,對行政復議不滿意還可以提起訴訟。
注意,賠償和處罰是兩碼事,工商局無權強制商家先行賠償,職業打假人勝訴了才能通過法院強制要求商家賠償。
現實情況是,基層執法機構人手非常緊缺,希望商家趕緊賠償了事免得職業打假人不斷“騷擾”執法人員。
所以,適當的堅持和法律范圍內的窮盡也很有必要。
雖然商家都很痛恨職業打假人,但是我們也要看到職業打假人在提高產品質量、規范經營行為、推動立法執法層面的價值。
如果沒有假,何來打假呢?
對食品領域的企業來說,注重規范化運營,不給職業打假人出拳的機會才是正道。
我們總結了一些防范措施,還請大家踴躍留言貢獻智慧:
加強對預包裝、標簽、標識等方面的合規審查,切勿不標注標簽或只標注英文而略去中文標簽等不符合食品標識規定的情況出現。
●加強對廣告宣傳文案的合規審查,不要使用不符合實際情況的極限用語或做虛假宣傳。
●加強對添加劑、過期商品、進口食品等容易引起職業打假人投訴的食品管理,做好自查和整改工作。
●加強對證照的審查工作,切勿無證經營;證照快到期及時申請續期,小心超范圍經營。
●對于惡意打假人的“調包、摳商品日期、藏快過期的食品”手法要加強門店的調查取證能力,一旦發現惡意造假涉嫌“敲詐勒索”,要對職業打假人的進店視頻、商品區活動視頻及錄音等關鍵信息進行收集和保存。
●審查供應商是否證照齊全,建立進貨查驗記錄制度并做好保存工作。
●加強員工對《消費者權益保護法》、《食品安全法》等相關法律法規的學習。
把這篇文章轉給生產部、營銷部、營運部和店長吧,
他們是問題的發現者和解決者,現場處理得當能將損失降到最小。
你的餐廳,
遇到過職業打假人嗎?
說說經歷,
大家一起防范!
文后留言等你
—更多往期內容,直接點擊下面題目—
1.這餐廳用這法子吸引顧客,有創意!
2.酸菜魚為何這么火?
3.這種新營銷,在餐飲界悄然興起!
4.便宜也賣好貨:摸到這個市場真理,餐廳必火!
5.評個理:餐企月餅拼賣廝殺,哪家強?
原創文章,作者:小時餐飲時報,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1256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