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昨天年薪20萬,今天一下跳到年薪45萬:餐飲經理人薪水像跳蹦蹦床!

    今天,

    和大家探討一個餐飲行業的非正常現象:

    一位餐飲職業經理人,

    昨天年薪20萬,

    今天一下跳到年薪45萬,

    薪水彈跳,猶如跳蹦蹦床。

    這真的不是“笑話”。

    本文作者/《餐飲時報》創始人小時

    (一)

    這是一個真人真事:

    我認識的一位餐飲職業經理人,曾經在一家相對知名的餐企做過店總,后來跳槽另外一家相對一般的餐企,目前年薪20萬

    就在前些天,他被獵頭公司挖到另外一家快速發展、向全國發力的餐企,

    年薪,一眨眼功夫,一下跳到45萬

    人還是那個人,能力、閱歷一眨眼功夫也不可能有質的改變,薪水卻翻了一倍還要多。

    (二)

    我的另一個熟悉的餐飲職業經理人朋友,

    能力確實不錯,也有知名餐企的工作經歷,

    目前在另一家知名餐企做店長,年總收入30—40萬

    昨天告訴我:就在前幾天,他被另外一家新興互聯網餐飲老板挖了,

    承諾:80萬年薪,還給股份

    (請原諒,因餐飲圈子太小,而且都是我熟知的企業和人,不能提名。)

    大家聽了這消息,

    是羨慕?是驚訝?是感嘆?

    另外,也問一下各位餐飲朋友,

    這樣的“劇情”,你身邊有沒有?

    (可以文后留言)

    價格,是市場價值的體現。

    但最近頻頻發生的這種“蹦蹦床式”的彈跳價

    很大成分是被“人為”虛高了。

    我做餐飲專業媒體13年,和餐飲人打了13年交道,

    可以說,10多年來沒有任何一個階段,餐飲人的薪水出現過如此大幅度“彈跳”。

    這樣的現象,也是最近三四年才有。

    能把價格“炒作”如此之高、并且能承受如此高價的企業大致有兩類:

    一類是互聯網餐飲,創始人跨界進入,從一開始就融資,不缺錢但缺經驗,希望用錢買自己在餐飲專業領域的不足,所以不惜代價挖名企高管;

    一類是企業經過重新“定位”、跑馬圈地做區域老大或走全國戰略,快速開店,但人才梯隊還沒建立起來,等不及培養,急需相對成熟人才加入。

    兩類企業,都有相對雄厚的資金,對餐飲高管層表現出極大的“急功近利”。

    我每天就能收到這樣的信息:

    萬能的小時,我們今年要開10多家門店,幫我們介紹個運營老總吧,只要有能力,薪水隨便開!

    小時總,今年要向全國發力,手頭有沒有認識的店長資源,最好在西貝干過,可以入股!

    想找運營老總,最好有王品集團工作經歷,薪水不低于原單位,還可做合伙人!

    …………

    一方面,餐飲高管層的薪水被“人為”的虛高,

    另一方,還有更多的餐飲老板通過各種途徑不斷“尋人、找人、挖人”。

    這就是目前的餐飲人才市場現狀。

    目前餐飲市場上,運營老總、店長是稀缺品

    尤其是有全國餐飲連鎖企業工作經歷的店長、運營高管,更缺。

    這也反映,人才缺口,更多體現在做連鎖的、甚至布局全國的大企業方。

    一家人人羨慕的餐飲大品牌的人力資源總監曾和我說:

    我們企業發展太快了,現在什么都不缺,不缺項目,不缺錢,不缺地,就缺能開店的人!

    影響開店速度就一個原因:缺人!

    關于找人,

    我最愛說的一句話就是:真正有能力的人,根本不會隨便跳槽

    有時候,會有同行朋友悄悄從側面向我打聽:某某企業的總經理XX很不錯,你覺得能到我這里來嗎?

    我的回復幾乎都是同一句:沒戲,越優秀的人,越不會隨便動

    為什么呢?

    正因為耐得住、從一個地方深鉆,不一山望著一山高,他才會有今天的專業、職業,才會有你看得上的“敬業”。

    試想,看到好處、高薪就到處跑的人,身上怎么可能會有這種“專業勁”?

    我認識很多高級別的餐飲經理人,

    大部分的履歷非常簡單,有的做了幾十年餐飲,服務過的企業也就兩三家。

    一位我關系很好的女職業經理人,目前年收入超200萬,

    做了20多年餐飲,但之前就服務過一家企業。

    我問她:你如此優秀,中間過程如何經受得了高薪挖人的誘惑?

    她說的一句話,我覺得很有道理。她說:

    職業經理人的職業生涯就像挖水井,很多人挖幾下就換個地方,我就是那個一直深挖到見水的人,

    這樣,你的專業厚度、對一個領域的經歷和理解,完全就不是一個層面了,你就更值錢。

    你不覺得嗎?這幾年餐飲行業是——

    越專業,越值錢!

    而且圈子里還一句話是——

    你越挖不動,越值錢!

    我曾經問一個餐飲老板朋友,

    他剛剛“感召”了一位知名餐飲的店長到自己企業,

    職務提升一格,成為公司運營副總,

    薪水近乎翻番+股份分紅。

    我問他:花這么大成本請來高管,對他有什么期望?

    他的話說得很婉轉,我長話短說總結出兩點:

    一是想快速“套現”他在原企業的管理模式,以最快速度、最低成本落地;

    二高薪,當然必須做出相應的高業績。

    而事實是,

    四個月后,這位高管就提出離職。原因是:

    一、他在原單位的管理模式無法在這家企業落地,因為管理制度是建立在相應的企業文化之上,兩家企業文化相差很大,憑他一己之力根本無法落地;

    二、高薪之下,短時間無法出現高業績,老板也表現出不耐煩,自己也壓力過大找不到存在感。

    花高薪“請”人的企業,也基本分兩種:

    一是企業運營狀況一般或者遇到發展瓶頸,期望請一位“高人”,來扭轉乾坤。

    二是企業發展迅速,人才青黃不接,讓對方來做“螺絲釘”。

    前者,成功幾率很低

    后者,多看此人的適應轉換能力

    其實薪水的虛高,

    也和餐飲企業越來越多引入獵頭公司介紹人才有關。

    為此,我采訪了一個曾經被“獵”的職業經理人朋友。

    他說:獵頭公司的收入來源,其實不向應聘者收費,他們是向企業收取服務費,也就是傭金。而這個傭金的比例,一般行業標準是按照應聘者年薪的20%—30%收取,因此,獵頭公司一定會幫助應聘者談高工資,只有得到高工資后,獵頭公司才能收取更多的傭金,順理成章,獵頭也就可以拿更高的提成。

    這家獵頭公司找他的時候,就是以“超出期望職”的薪水來打動他

    這位朋友說,獵頭公司還會不定期拉圈內朋友一塊交流聚會,目的就是拉資源。

    我還有個餐飲老板朋友,請獵頭公司介紹人,

    我問他如何,

    他搖搖頭:又貴又不好用。

    當然,這也不是全部,不能以偏概全。

    我覺得,

    正常的人才流動,

    就像異地通婚,

    可以讓不同企業之間經驗互換、互相學習,

    提升整個行業,

    是健康的行為。

    而今天所講的“昨天白菜價,明天一躍黃金價”,這不符合市場規律,

    不僅徒增企業人力成本,

    而且對人才期望值過高,不利于人才正常成長。

    所以,

    作為餐飲企業老板,理性對待人才,理性吸引人才;

    作為職業經理人自己,更要理性對待自己、理性對待高薪誘惑,讓價值和價格匹配。

    這樣,于人、于己、于企業、于整個餐飲行業,

    都好!

    各位朋友們,你們說呢?

    歡迎文后留言討論!

    更多往期內容,直接點擊下面題目

    1.老板焦急!生意不溫不火、3年收不回投資

    恰恰是這些習以為常的習慣害了你!

    2.日本餐企做百年,就六個字: 專業、敬業、匠心!

    3.讓廚師成為演員,讓菜品自己說話,成餐飲大勢!

    4.高鐵外賣,長啥樣?記者帶你親身體驗!

    5.打劫的又來了:王老吉開茶飲實體店,這是進餐飲的節奏?

    餐老板資訊網,為全國餐廳老板,提供最新的餐飲經營技巧,了解最新的餐飲經營資訊,學習更多的餐飲營銷、管理、外賣、裝修,采購等經營知識

    原創文章,作者:小時餐飲時報,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125711.html

    (0)
    上一篇 2017年8月3日 16:02
    下一篇 2017年8月3日 17:22

    相關推薦

    發表回復

    登錄后才能評論
    小程序
    小程序
    商務合作
    商務合作
    分享本頁
    返回頂部
    亚洲精品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