員工在單位宿舍自殺,
餐企該負責嗎?
——一家餐企遇到這樣的問題。
《餐飲時報》聯系律師,
一起解答!
山東一餐企遇到一件頭疼事
▲
一女服務員因失戀,在員工宿舍自殺了!
服務員來自農村,家里得知消息后,幾十位員工家屬涌進餐廳大鬧,掛出白色橫幅,要求“以命償命,還開出天價索賠”。
導致餐廳無法正常營業,此消息還在所在城市發酵,品牌形象嚴重受到影響。
這位餐飲老板向《餐飲時報》發來咨詢:員工因個人情感問題自殺,餐廳該負責任嗎?
事情經過是這樣的
▲
這名自殺的服務員來餐廳工作只有半年多時間,平時工作也不錯。
兩周之前的一個周日,她借身體不舒服請了半天假,但因為是周末,店內顧客較多,也沒太在意。晚上應該來上班卻沒來時,打電話已經打不通了……
同寢室的服務員回宿舍去找,這才發現她已經自殺了。
這個事情發生之后,餐廳第一時間做了報警處理,自殺原因是失戀,這個結果也已經被警方認可。
但是這名服務員的家屬卻天天在餐廳堵門,導致“生意根本沒法做!”
家屬索要賠償的理由集中有三個
▲
1.孩子在你單位宿舍自殺的,你就有責任;
2.自殺是上班時間,屬于工傷。
3.屬于非因公死亡,應該賠償。
老板很苦惱:這些法律問題我們也不太明白,我就覺得很冤,餐廳應該負責任嗎?
《餐飲時報》第一時間咨詢了多位律師:
一、律師:是否有責任分兩種情況
▲
1.自殺如果是因為工作因素引發,比如上級領導強迫、刁難、威脅、侮辱等,餐廳根據過錯程度承擔相關責任。
2.自殺如果是個人原因等工作以外原因引發,餐廳不承擔任何責任。像上面的情況,餐廳第一時間報警,通過警方認定自殺原因是“失戀”,并非工作因素引發,就從根本上認定了事件的性質,這樣的做法非常對,餐廳不承擔任何責任。
但自殺者畢竟是單位員工,餐廳出于人道主義,可以給予適當的資金安慰,但從法律上來講,公司是沒有責任的。
如果家屬繼續鬧,建議解決方法是,給予人道關懷和慰問,如果餐廳經濟情況允許,可以協商給予一定的安慰資金;如果對方要求超出能力范圍、甚至惡意影響經營,這就觸及到法律,可以報警。
二、員工自殺是否構成工傷?
▲
上面的情況,員工失戀自殺,也不屬于工傷。所以,家屬要求“工傷賠償”也是無理的。
根據《工傷保險條例》第十六條的規定:職工符合本條例第十四條、第十五條的規定,但是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認定為工傷或者視同工傷:
(一)故意犯罪的;
(二)醉酒或者吸毒的;
(三)自殘或者自殺的。
所以,員工自殺不能認定未工傷,不能索要工傷賠償。
三、自殺死亡是否屬于非因公死亡?
▲
非因工死亡是指非員工自身主觀故意因素導致的死亡,如意外事件或疾病等導致的死亡。
非因工死亡,政策法律法規明確了其家屬可享受相關待遇。
“自殺”是指自愿或故意采取各種手段結束自己生命的行為,它與患病死亡、意外死亡有著本質的區別。國家層面的法律對此并無具體的規定,
同樣,依照民法理論進行分析和處理:如果員工的自殺確實是工作以外的其他因素引發,
與工作毫無關系的,那么用人單位無須承擔任何責任;如果是工作因素引發的,那么用人單位付非因公死亡待遇即可。
非因公死亡時,由勞動保險基金項下付給喪葬補助費,其數額為該企業全部工人與職員平均工資一個月。
另由勞動保險基金項下,按其本企業工齡的長短,付給供養直系親屬救濟費,其數額為死者本人工資三個月至十二個月。
律師給出餐企的建議
▲
一、第一時間報警
遇到員工自殺、自殘、傷害他人等事件,第一時間報警是最明智的。從法律角度界定法律責任,無論對企業還是對個人,都是最好的選擇。
尤其作為企業經營方,耗時間、長談判都是成本,交給法律給出公平的判定,效率最高。
二、第一時間搜集自殺原因證明
自殺的結論只能有警方能作出,但需要用人單位出具證明。所以,企業第一時間要搜集人證、物證等證明其自殺與公司無關,做好協助警方調查的一切準備。
三、與家屬談判交給第三方
遇到此類事件,員工家屬很容易情緒失控,尤其對員工的用人單位,家屬更難控制自己的情緒。
在這種情況下,企業經營方最好不要親自出面談判,最好交由第三方律師,從法律層面深度剖析事件原委和利害輕重,有助于家屬理性客觀對待事情本身。
四、給員工普及法律知識
大部分餐飲企業注重員工技能培訓和企業內部規則規定,很少普及法律知識。類似涉及到員工自身問題的知識,建議餐飲企業進行培訓。比如員工與企業之間法律界定問題,都可以拿案例進行培訓。比如此案件,餐飲企業就可以拿來做內部培訓。
五、員工宿舍管理
宿舍是員工工作之外停留時間最長的地點,企業要加強這方面管理。比如前段時間有朋友咨詢:員工在宿舍打架,公司有責任嗎?
問:四個員工在員工集體宿舍打架,其中一個被砍了一刀,公司有責任嗎?
答:1.公司內部發生打架事件,公司有教育管理責任,但不負賠償責任,也不屬于工傷。
2.屬于刑事犯罪,犯罪嫌疑人要承擔責任。宿舍管理不好,就容易上升到法律問題,平時要加強管理,而且可以把此類問題以法律形式培訓員工,讓他們心里有數。
事實證明,法盲是最容易犯法的。
經營企業,難免遇到棘手的法律問題。
您有何疑問,可以留言《餐飲時報》,
我們第一時間聯系律師給您解決方案!
—更多往期內容,直接點擊下面題目—
1.平凡的工作千千萬,但想出彩卻不易:餐飲人,你做到了嗎?
2.拿什么拯救“餐飲淡季炎夏月”?這些真經,是用真金換回的經驗!
3.好廣告詞帶來大流量:餐廳寫廣告詞有6大套路
4.最牛的設計,不是“好看”,而是讓產品銷量大增!
5.玩營銷、高顏值已留不住顧客,真功夫才能!
原創文章,作者:小時餐飲時報,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1257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