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凈雅14年老員工親述凈雅衰亡!

    導語

    前些天,一篇關于“凈雅總經理張桂君哭訴慘痛經歷”的文章,刷遍了餐飲人的朋友圈。

    今天,一位在凈雅工作14年的高管站出來,以親歷者身份從另外一個角度講述凈雅衰亡經歷。

    觀點未必全都準確,但從另外一個側面給餐飲人啟示和警示!

    ——如果兩年前,我能夠下得起這個決心,把所有高端店全部關掉,相信凈雅不會是現在的狀態。

    事實上那個時候想了很多,關了店以后,員工怎么辦?

    客戶怎么辦?

    社會怎么看?

    畢竟是我們苦心、用心、用匠心精神打造的一個28年的企業。但事實上,由于傳統思維不能快速突破,快速適應互聯網的變化,遭受了這樣的慘局。

    會上,張桂君總結了兩點凈雅所犯的錯誤:

    錯誤一,沒有看清政宴市場已經不復存在,依舊抱有“復燃”的幻想;

    錯誤二,沒有認清高端市場并不等于政宴市場,選擇向百姓大眾消費轉型,而錯失搶占高端商務市場的機會。

    總經理張桂君首度發聲之后,我們采訪到凈雅濟南地區的一位前高管,從她的個人經歷中,我們或許能找到凈雅是如何把自己一步步逼向倒閉深淵的。

    她曾是凈雅八一店(下稱“八一凈雅”)的前常務副總,曾在張桂君麾下馳騁14年,數度掙扎轉型,但仍難挽頹勢。

    濟南三家店關了倆,八一店也已欠工資仨月

    飽含常務副總多年的自信,張燕(化名)面含微笑地向記者走來。

    “能否通過您在凈雅14年的履歷,講講它是如何發展到現在的?”記者一個不經意的問題,意外擊中張燕的軟肋,她快步走向包間廁所,痛哭流涕。

    “凈雅帝國”走向沒落,張桂君何時第一次揮淚,無人知曉。但張燕的第一次揮淚,是在2013年的初春。

    哭過后眼圈通紅的張燕,向記者道出,凈雅的寒潮已然到來——不少單位在201212月續簽的訂單,1月份紛紛撤出。最困難的時候酒店營業額減少了40%-50%

    轉型隨之而來。

    “酒店及時調整了經營策略,推出系列大眾化消費餐飲模式。”但張燕并未等來預期的效果,此后酒店的年營業額大幅減半至5000萬元,此后連年下降。

    2015年寒冬來臨前,張燕趁酒店生意清淡,回家生了二胎。等她回酒店上班時,那里再也養不了那么多人,她被告知“人夠了”。沒辦法,她辭了職。

    今年3月,張燕一咬牙,脫下高管的修身套裝,在幸福街開了一家餃子館。兩層樓,200多平方米,加上4個員工,就是整個餐館。無法跟凈雅的規模相比,但它讓張燕找回了一部分曾經的自己。

    眼下,張燕仍時常會與凈雅的員工聊起自己的“娘家”——

    “一開始聽說八一凈雅要10月份關門,后來又改成11月份,再后來又說12月份。”眼下八一凈雅主要靠推銷儲值卡和外賣維持,所謂的外賣就是向顧客推銷海參等禮盒。

    坐在自己的餃子館里,這些消息讓張燕恍如隔世。

    2005年,在凈雅吃一頓飯甚至要幾萬元,每天的進賬都讓張燕發毛,感覺錢不是錢了。

    “那時候吃一頓飯不在于多好,而在于多貴。”

    張燕是經歷過凈雅的黃金時代的。但如今回想,凈雅骨子里的裂變早在2005年就已顯現。

    當年,作為凈雅6年的老員工,張燕剛從底層服務員升職為經理。身處北京的她,見證了凈雅在全國陸續開到26家店的輝煌,以及凈雅成為“公務消費”必選地的盛世。

    她介紹,當時——

    北京店招聘經理不再以經驗為中心,轉而圍繞營銷能力和漂亮程度。

    后來,這種選人標準更是直接簡化為完全以盈利為目的,要向顧客推薦儲值卡。

    這與此前凈雅教給張燕的觀念完全違背。

    2009年,濟南明湖凈雅開業,張燕借機回到濟南,再也不想回到北京。“那種日子不踏實。”

    在濟南的日子里,張燕的運營思路一度與推銷儲值卡及外賣相左。“我當時就告知員工,可以不向顧客推銷禮盒。因為損失的是顧客的滿意度。”

    她稱,月薪只要不低于1萬元,就不推銷禮盒。而推銷與不推銷,獎金能上下浮動五六千元。

    “上帝欲讓其滅亡,必先使其瘋狂。”張燕并未能阻擋凈雅此后的推銷之路,她繼而輾轉青島店、濟南高新區店,2012年到了八一店。

    2012年,八一凈雅一度年盈利過億元。但那是最后的黃金時代,此后連續4年里,八一店業績斷崖式下滑,以至于拖欠她數萬元工資無法下發。

    凈雅四菜一湯15元一份的盒飯更是沒放下身段——

    1名月薪至少1萬的行政大廚參與指導,幾名廚師烹炒。與普通盒飯不一樣的是,炒菜全部小灶烹制。烹制結束后,通過專業保溫箱送到客戶手中,可保溫10小時。

    無法挽回的頹勢,這在張燕看來,與2012年之后酒店轉型失敗不無關系。

    現在回想凈雅此前的大眾化轉型,酒店曾經嘗試過做饅頭,也曾推出盒飯外賣,但最終都是失敗。

    張燕認為,失敗主要是因為酒店使用的是凈雅的原班人馬,人力成本太高。

    “一個經理月薪3萬,得賣多少饅頭才能養活一個經理?

    1210日,看完張桂君的灑淚現場,張燕忍不住發來微信:“說起凈雅,真的覺得心痛……這份感情,難以割舍。

    (張桂君)的失敗有市場問題,有決策問題,有管理問題,其實有的時候覺得人活一張臉,可是回頭想想,我們顧及一時的臉面,將來就有可能丟更大的臉!

    提到凈雅轉型失敗的原因,北京宴董事長楊秀龍說得更形象化:“奔馳是拉人的,無論如何都不能拉土豆,拉土豆就得用拖拉機。”在這種形勢下,大幅調整或轉型都是不理智的,調整不能改變原有的品位。

    1213日,氣溫降至零下,張燕熬了一鍋姜湯,擺在飯館門口免費發放。見到門前修路工人前來喝湯,她并未出門打擾,而是偷偷地從窗戶里拍了張照片。

    “凈雅的服務摳得真細。”濟南一酒店老總曾如此感嘆。眼下張燕正把多年堅持的一股勁帶到她的餃子館里。

    她有一個習慣,顧客喝多了不僅不賣酒,還會上去勸酒。

    “開飯館,要接受角色的轉變。以前是高級酒店,現在面對的都是平頭老百姓。以前一桌子怎么也得一兩千,現在基本都是三四十元。”

    張燕稱,剛開業時,凈雅一個小姑娘來幫忙,干了一天就累跑了。即便是自己的老公,飯館開業后待了4天也跑了,跑回酒店繼續干他的總廚,沒再回來幫過自己。

    “你以前在大酒店待過?

    “你怎么知道?

    “你和別人不一樣。”近日,一個顧客結賬時搭話。

    張燕微微一笑,未置一詞。

    凈雅昔日的輝煌再難重現,它為餐飲行業的發展做出了不可磨滅的巨大貢獻,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

    第一,在產品方面,凈雅對魯菜在全國餐飲市場的推動作用功不可沒,尤其是對膠東菜的提煉和發展;

    第二,在服務管理方面,引入ISO9000質量體系,為整個行業的標準化管理制訂了范本。

    這些貢獻在今天看來,依然是走在行業的前端,值得廣大餐飲人借鑒與學習。

    作為凈雅從起步到發展、從輝煌到沒落的見證者,我們也衷心祝愿凈雅能夠在眾多餐飲同仁的幫扶下絕地重生,以嶄新的面貌重新書寫屬于自己的全新篇章。

    本文來源于《齊魯財富》,《餐飲時報》整理編撰,轉載請注明出處。

    —更多往期內容,直接點擊下面題目—

    1.超級伴手禮營銷:顧客肯定為它再來餐廳一次,還呼朋引伴!

    2.明年寶寶宴會爆紅!二胎市場最肥,做好寶寶宴營業額飆升!

    3.拿去培訓吧!保證宴席營業額提升10%

    4.干貨!讓顧客“一生難忘、傳講千遍”的宴席標準流程,來了!

    5.年關將至,小偷沖“業績”頻現餐廳,快轉發同事!

    餐老板資訊網,為全國餐廳老板,提供最新的餐飲經營技巧,了解最新的餐飲經營資訊,學習更多的餐飲營銷、管理、外賣、裝修,采購等經營知識

    原創文章,作者:小時餐飲時報,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125879.html

    (0)
    上一篇 2017年1月17日 11:07
    下一篇 2017年1月17日 16:04

    相關推薦

    發表回復

    登錄后才能評論
    小程序
    小程序
    商務合作
    商務合作
    分享本頁
    返回頂部
    亚洲精品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