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因“九毛九”而聞名,人稱大師兄,如今卻不想再被標簽化;他曾公開表示討厭創新,如今卻玩起了互聯網垂直外賣,創辦了小龍蝦品牌,半夜蝦叫;
他說自己是“聰明時代的傻子“,永遠堅信品質第一;但也不古板的相信,風口永遠存在于品質,以及與品質想匹配的售賣模式。
(02期)
“市場天天在變,模式天天在創新,概念滿天飛,我們理解不了那么多,也做不了那么多。作為一個變化的旁觀者,我也很迷茫……嚴格地說,我討厭創新,甚至從內心深處排斥創新。我心目中的餐廳是干凈明亮,好吃健康,性價比高,除此之外都是工具與手段。”
2015年10月, 背負眾多光環的前九毛九餐飲連鎖集團總經理、現“九窩”、“老簋烤魚”、“砂師弟”等品牌創始人鄭如師,在創業兩年之后寫下了這段話。從2014年創業至今,他共創立了三個品牌,開設13家門店,但卻未有一家門店加入時下大熱的團購、外賣等互聯網營銷模式。
▲鄭如師
他說在他心中,自己是個保守的傳統餐飲人,始終理解不了脫離了運營支撐的擴張和資本運作。當紅餐網記者問及如何定義“傳統餐飲人”時,他想了想說,傳統餐飲人對產品品質要求高,注重基礎營銷;而新型餐飲人更注重吸引眼球的營銷,基礎運營差。
鄭如師口中的這份“保守”,在24歲的方森心中卻是一份值得追隨的“嚴謹”。從加入“九毛九”前到創業至今的7年里,鄭如師留給他的印象始終是“一個非常嚴謹的人”,也正是因為這份嚴謹,讓他堅定地跟隨其至今。
然而如今,就是這樣一位“討厭創新”、“非常嚴謹”的行業大咖,僅在寫下態度的7個月后,與三個年輕“廣告人”擦出火花,創立了互聯網垂直外賣品牌——半夜蝦叫。這前后看似矛盾且令人不解的兩張面孔,正是鄭如師冷靜看待市場的表現。他坦言:“我又不傻,'互聯網+'早已成大趨勢,我的保守在于運營上不浮夸、不冒進,不代表我不創新。”
一個傳統餐飲人遇見三個新興媒體人
在遇見鄭如師之前,38歲的電視媒體人楊其錚正遭遇創業失敗,打算退出餐飲界。7年前,他和大多數外行創業者一樣,看中了“門檻低”、“現金流好”的餐飲業,于是一腳踏進了“這滿是坑的沼澤地”。
“本來想著跨界餐飲業會容易些,但這一跨才發現,餐飲行業的門檻非常高,競爭激烈,對從業者的運營水平要求也非常高。所以我沒跨(界)成功,虧錢出局了。”
創業失敗的楊其錚,在一次偶然的機會中認識了鄭如師,他把2年前就十分認定的“互聯網要與餐飲業結合”的觀點與鄭如師交流,兩人一拍即合,成了合作伙伴。之后,兩人經過反復探討,研究出了“半夜蝦叫”的雛形。
▲“半夜蝦叫”是鄭如師邁向互聯網的第一步。從左至右分別為創始人楊其錚、運營總監齊弈辰以及鄭如師本人
“最開始的時候,我們并不確定賣小龍蝦,只是想做互聯網外賣模式。后來整個團隊經過3個月的全國考察,確定了“重口味外賣”和“互聯網垂直銷售”的定位。為什么選擇重口味,因為重口味容易形成記憶力。水煮魚、麻辣小龍蝦你吃一次就記住了,就是這個道理。
而選擇單品垂直銷售,這是我們經過3個月全國考察得出的結論。雖然小龍蝦的熱風已刮遍全國,但華南地區尚未形成單品的品牌化,因此我們瞄準了這個市場。”有13年職業經理人經驗的鄭如師,在產品的選擇上駕輕就熟,在楊其錚想法落地的過程中,他給了很多有價值的意見。
“我稱這是‘水泥+鼠標’的結合,他們‘鼠標’玩得好,我有扎實的餐飲基礎,那就一起干吧。”鄭如師笑稱,這是傳統餐飲人毅力與新興媒體人創意的一次碰撞,也是傳統餐飲人邁出擁抱時代的一步。
▲“半夜蝦叫”團隊買遍全城才找到合適的外包裝尺寸
目前“半夜蝦叫”已于4月15日正式上線,如今團隊共有四名股東,楊其錚是創始人,運營管理是兩人從朋友圈中“挖”過來的外企策劃、還有一位神秘股東是一家準上市公司的總裁,該股東將擔任將來的CEO職位。而這場合作中,鄭如師僅僅是個產品經理。
“我不在乎職位,大家各司其職才能形成團隊最強戰斗力。互聯網企業本身就是一個創新企業,它的管理應該是扁平化的。就我而言,能全程參與一個互聯網的平臺構建,又能發揮傳統餐飲人的優勢,我挺開心的。”鄭如師對紅餐網記者說。
如果美團是“天貓”,那我希望做“小米”
近兩年,隨著國家“互聯網+”戰略的提出,外賣O2O已成為產業中發展最快的行業之一。據公開媒體報道,隨著百度、阿里巴巴、騰訊等互聯網巨頭的入資,外賣市場已形成美團、餓了么、百度外賣“三國鼎立”的格局。今年3月,背靠國際訂餐巨頭Delivery Hero的外賣超人宣布“暫時中止”外賣超人在中國的業務;4月29日,餐飲外賣平臺“大師之味”因資金鏈斷裂宣布倒閉。
據網絡流傳的一份數據統計,截止2015年底,有共超過20家餐飲O2O企業宣布關門。短短數年,外賣O2O已從最開始的藍海發展到了如今競爭激烈的紅海。而面對嚴峻的趨勢,楊其錚目標很明確——做外賣行業的“小米”。
“嚴格來算,我們并不算起步晚。美團是2013年開始做,2014年才形成平臺模式。我們是2014有這個想法,因為多種原因到2015年才正式執行。那些財團的入資讓它們(美團、百度等)可以做成平臺,而我們只是專注做垂直,也就是單品銷售。如果你把美團看做‘天貓’,那我希望我們能做‘小米’。”
▲小龍蝦的紅火,也需要品質支撐
“小米科技”深受顧客喜愛最重要的基礎是它的產品品質,而“半夜蝦叫”的宗旨也是如此。在經過3個月的全國考察后,團隊邀請了四川、湖南、南京等三波廚師現場PK,并邀請各界人士現場品嘗,最終確定了以接受度最高的“南京十三香”口味為標準。
“我們有試吃過上千斤的小龍蝦,測試不能做小份,小份不入味,只能一桶一桶地做。50斤一桶,測試一次就得上百斤,吃不完的我們都讓親朋好友打包帶走。”運營總監齊弈辰對這段測試經歷印象深刻,她說那是一段“身邊人都吃蝦”的日子。
除了對產品反復測試外,在外包裝設計上,“半夜蝦叫”也成為了行業標桿。由于華南市場的空白,“半夜蝦叫”進入時小龍蝦的外賣包裝尺寸只能靠團隊自己反復測試。在產品上線之后,非常多的山寨品牌不斷涌現,不管是包裝尺寸還是logo設計,抄襲氣味濃厚。而這些三分鐘就能抄襲到的數據,是“半夜蝦叫”團隊三個月的心血。“我們買遍了全城大大小小的包裝盒,最后才確定了現在的尺寸。后面的人不用測試就可以直接拿來用,我們算是制定了行業標準吧。”齊弈辰說。
除此之外,“半夜蝦叫”團隊還在渠道下下足了功夫。除了與美團、百度等外賣平臺合作外,團隊還自己研發了微信訂餐系統,志在打造銷售“全渠道”。
▲三波廚師現場PK,最終確定“南京十三香”口味接受度最高
紅餐網記者通過關注“半夜蝦叫”微信服務號,打開售賣系統,界面立即顯示所在位置已被定位。在“我要叫蝦”訂餐板塊中,有網絡下單和電話訂餐兩種方式供選擇。齊弈辰介紹說,這是為了方便懶于在網絡訂餐的人,可以通過電話讓工作人員幫助下單。這個看似簡單的系統,楊其錚團隊卻花了1年時間打磨,力求在系統設計上更方便用戶。
這些前期的準備,使“半夜蝦叫”的上線之路底氣十足。運營總監齊弈辰對紅餐網記者坦言:“其實任何事只要用心做就不會晚,何況我們是花了一年多的時間建系統,做產品研發,研究商業模式。早在一年多以前市場上是看不到類似我們模式的品牌的,而“互聯網+餐飲”的概念也是2015年才開始熱的。我覺得只有做足了準備,就能充分應對進入行業后大量跟隨者的挑戰。當然,可能我們的機會成本比別人高了一些,但是餐飲是馬拉松,非一朝一夕之競技。”
一直堅持"做聰明時代的傻子"
在鄭如師辦公室的右邊墻上,寫著他所堅信的企業文化:于餐飲而言,從來都不存在所謂的藍海。藍海不過是一路披荊斬棘登上品類高峰,這是堅持與勞力的結果,而從來都不是選擇的結果。“我給企業定的口號是,做聰明時代的傻子,用一顆真心擁抱世界。”鄭如師對紅餐網說。
曾在一年前,鄭如師就公開發表過相關言論,他說作為一個變化的旁觀者,他也很迷茫,但是有一條是絕對不需要迷茫的,那就是市場對品質的要求是越來越高了,而不是越來越低了。市場天天在變,唯一不變的是對品質的追求。他說迷茫的人天天在迷茫,找機會的人天天在找機會,而做好了自己的人從不迷茫,也從不找機會,因為只要足夠努力,從來都不缺機會,有迷茫的時間,不如多努力一點。
也正是這個原因,創業之后的鄭如師鮮少與媒體接觸,他把公司建立在一個掩蔽的創意園中,低調地做自己。
撰稿:紅餐網記者_周蕾
90后美女老板王辣辣:要做辣IP企業家
二人鍋梁靜:90后最愛高逼格的產品
宋奇:餐飲殺出重圍須懂123456789
70后飯吧:怎樣征服“70、80、90后”
做餐飲像選愛人,顧客怦然心動才成功!
餐飲門檻低?多少人在這些臺階上跌倒!
?內容交流、原創投稿,請加微信:hongcw66
?商務合作,請加微信:yummy_ivy
↓↓↓點擊“閱讀原文”
原創文章,作者:紅餐網,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1285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