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同在一條街經營,有的餐廳門庭若市,有的餐廳卻門可羅雀?這種情形在商場里更為多見,除了品牌的影響力外,更多的還是品類的競爭。
同樣,外賣的品類選擇也極為重要。品類是基礎,基礎穩定后才能有以后的發展。
本文由熊貓餐飲課堂授權轉載,作者:金可(微信號:69777143);
外賣餐企,選擇品類的標準
隨著市場競爭越來越激烈,外賣到底是應該選擇小眾品類入侵市場,抓住市場紅利,還是選擇大眾接受度廣的產品呢?大家可以根據不同的選擇優勢綜合考慮。
01
大品類
肯德基、麥當勞的出現帶火了漢堡、炸雞,緊接著又出現了德克士、華萊士等國內連鎖品牌。
在三、四線城市還有許多不知名的漢堡品牌,它們經營得也很好,活得也很滋潤。
事實上,這些漢堡品牌在共同享受著漢堡、炸雞這個熱門品類帶給他們的紅利。所謂大品類有大品牌,大市場有大贏家。
西貝創始人賈國龍說:要做10萬+店,就找一個已經有10萬家的店學習它。
02
熱門品類
針對外賣,熱門品類應該是日常餐飲,比如米飯、炒菜、面條、麻辣燙等。雖然大家都在做這些品類,競爭很激烈,但也說明了一點,做這些品類起碼不會出錯。
反過來說,由于競爭較為激烈,這就需要餐飲老板更深層次地挖掘品類特點,抓住用戶痛點,推出與其產生共鳴的產品,還要給用戶提供更優質的用餐體驗,只有這樣才能在品類中立足,并做出品牌。
03
小眾品類
小眾、差異化品類,因為受眾少,需要費大力氣去教育市場。出于成本問題,很多老板害怕沒教育好市場,反被市場教育。
地方小吃、差異化品類做的人少,這到底是個市場機會,還是一個坑?
在很多人的思維中自然地認為投資小品類會有風險,不知道區域內的人群能否接受自己的產品。
但也有的商家選擇另辟蹊徑,做有差異化的產品。比如與其在麻辣燙中競爭,不如選擇做冒菜;與其在洋快餐中競爭,不如選擇做中式快餐;與其在炒菜盒飯中競爭,不如選擇做輕食等。
他們認為在同質化嚴重的外賣市場中,選擇差異化的產品,抓住用戶痛點才會有生存的可能。
選擇小眾品類需考慮,產品是否容易標準化
小眾品類一般指的是地方特色小吃和新奇的產品。
比如串串就是地方特色小吃,異軍突起后搶占了火鍋市場。其根本原因是容易標準化,雖然每家串串的味道不一樣,但串串這種形式很容易復制和形成標準。
牛油果這個網紅食材,由于它的品類獨特、新奇,很多商家利用它撬動消費者的認知,打造出牛油果三明治、果汁、沙拉等產品,其原因也是因為這個產品容易標準化。
小眾品類優勢
①曝光優勢。由于做小眾品類的商家不多,自然就少了很多競爭對手,在平臺上就存在曝光優勢。
②用戶粘性強。比如平臺上一定區域內只有你一家做“牛油果三明治”,那么顧客想吃的話,就只能在你家購買,別無選擇。
③議價權。顧客對于小眾品類的價位沒有固定的認知,所以給商家提供了很大的定價空間。
如何驗證品類市場
其實做哪種品類都會有市場,關鍵是餐飲老板需要思考自己到底想干什么,并通過市場驗證。
選擇大眾品類,需迎合消費者并挖掘品類最大賣點,做出差異化。
小眾品類,可查看該品類在平臺上的數據以及訂單情況。如果沒有此類產品,可以查看近似產品的數據。比如做冒菜,可以查看平臺區域內麻辣產品的銷售情況。
自貢好吃客創始人王離軍說:“有特色的品類到陌生區域發展,一定要充分考慮當地顧客的接受度,這是影響發展的關鍵因素。”
不管做什么品類都需調查行業數據,通過品類屬性和用戶反饋,來反復打磨產品。
至于外賣市場到底適合做什么品類?還需由餐飲老板縱觀全局,詳細分析后而定。
編輯 | 紅餐網_李曉
這樣劃分外賣產品,讓你的店鋪利潤提升30%!
外賣用戶達3億!聰明的餐飲老板這樣吸引顧客
生意火爆卻虧大本!餐飲老板如何用好外賣平臺
餐廳“升級菜單”前,是時候重新認識菜單的3個邏輯
好的“外賣選址”等于成功一半,1個公式3個要素需注意
內容交流 | 請加微信:hongcw66商務合作 | 電話/微信:13265099024
↓↓↓點擊“閱讀原文”
原創文章,作者:紅餐網,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1312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