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椰妹年入2000萬,她背后的這個男人竟有著這樣的餐飲故事

    是一個兼職服務員成長為老板的故事,更是一個天道酬勤的現實寫照。

    1月23日,椰妹聯合創始人張長全在柳州發出一條微信:第三家店終于在今天成功開出,不到6點取號近300桌,被迫暫停取號……

    △張長全朋友圈

    和前面2家店一樣,這家新開的店生意也異常火爆,月營業額突破160萬元,坪效高達5700元/平方米。

    在過去的一年里,椰妹這個新創餐飲品牌,開一家火一家,短短一年內創收2000萬元。

    椰妹儼然成為了廣西餐飲業的一個奇跡。

    然而,成功并非是一蹴而就。在此之前,張長全在這條路上漫漫求索了十五年,干過服務員,做過職業經理人,還曾經歷過2次創業失敗。

    為了夢想,時常食不果腹

    1979年夏天,張長全出生在安徽一個貧窮落后的農村。和大多數鄉下青年一樣,他從小就有一個大城市夢。

    2001年,年僅22歲的張長全握著一張車票,搭上了通往創業之都深圳的火車。令他沒想到的是,這座讓無數人實現夢想的天堂卻一度成為了自己的煉獄。

    初到深圳的幾年間,他干過印刷廠編排工,做過銷售。幾度折騰下來,生活卻愈發窘迫,“過得十分艱難,入不敷出,沒錢租房子,有時候連飯錢都沒有。”

    為了能在這座城市活下去,張長全一度靠打兩份工度日,一邊做著銷售,一邊到肯德基去做兼職,以此來維持生計。

    張長全在肯德基

    那時已是2003年,張長全來到深圳打拼的第三年。在這一年,工作勤快的他被肯德基管理層看中,被推薦去做店長助理。

    “肯德基看中我的,應該是我勤快、踏實的工作態度吧。”張長全揣測道。

    不管原因如何,進入肯德基,領上800元/月的薪資,張長全生活出現了好轉,他也由此結緣餐飲。

    年少輕狂,首次創業一敗涂地

    三年之后,恰逢女友父親,計劃在廣州番禺開一家湘菜館(白沙酒樓)。

    自認為已學有所成、經驗豐富的張長全,離開肯德基,奔赴廣州協同“岳父”創業,想著要大干一番。

    然而,這一次的試水創業卻是一敗涂地,“開了一年多,就虧了一年多,在虧空20萬后,就關了。”

    “當時天不怕地不怕的,覺得自己既然能把肯德基的店開起來、管好,那么一個湘菜館也不過是小菜一碟。”

    回憶當時創業情況,張長全苦笑著說,自己太輕狂太無知了。殊不知,中西餐經營方法完全不一樣,把肯德基那一套搬到創業小店,注定水土不服。

    “就說招人吧,也和肯德基一樣招的都是沒經驗的”,正式經營后才發現,服務對于中餐來說極為重要,但大家什么都不懂,譬如如何擺盤,如何上菜,如何給客戶倒水等,漏洞百出的服務導致客戶消費體驗極差。

    當然,導致失敗的原因不止于此。張長全稱,空間裝修疏忽環境差,選址偏僻人流少,定位不清取名四不像都是該次創業慘敗的原因之一。

    而歸根到底,就是兩個字“無知”。

    小肥羊沉淀6年,再謀“創業”

    意識到自身的不足,張長全關掉白沙酒樓后,決定要“回爐重造”。

    2007年,他進入當時鼎鼎大名的中國火鍋第一品牌小肥羊工作,一待便是六年。

    6年時間里,張長全從一名小小督導員,到華南區運營主管,再到香港區經理,完成了由一名員工到職業經理人的身份轉變。

    張長全在小肥羊

    在這個過程中,張長全對餐飲業有了更為深入的理解,也以優秀的業績證明了自己的實力。“我們管理香港區的三年,香港區的業績增長率一直名列前茅,年同比增長20%。”

    彼時,張長全已不甘于只當個打工仔,他渴求更高的發展,希望有朝一日能參與投資成為股東。

    抱著這樣的信念,2013年張長全在一片驚愕聲中出走小肥羊,加入了南寧的一個新創小火鍋品牌。

    “我當時就和老板談了條件,工資不是最重要的,但必須要參與新店投資。”

    在張長全看來,小火鍋不只是一個更換門庭的工作體驗,更是自己“彎道創業”的開始。

    那段時期,張長全起早摸黑,時常深夜三四點鐘還在琢磨經營方案,想方設法要把小火鍋經營好。

    功夫不負有心人。

    小火鍋從開業伊始,就呈現出迅猛增長的態勢。三年多時間,店數從2家增加到5家,經營狀況也由當初“一賺一虧”變成“5家全賺”。

    “老板后來更傾向于把我定位為職業經理人角色,而不是創業合伙人。”張長全告訴記者,雙方在經營思路上,時常出現意見不合,創業理念的差異愈發明顯。

    在與投資人產生多次分歧后,張長全最終在2016年底與小火鍋分道揚鑣。

    機緣巧合,創立餐飲品牌椰妹

    塞翁失馬,焉知非福。兩次創業的失敗經歷,給了張長全更多的歷練與積累。

    去年3月,張長全、陳新、黎強三人一拍即合,決定在南寧創業開餐廳。

    創立的品牌名為椰妹,選定的品類為椰子雞。

    △陳新、張長全、黎強(由左至右)

    “椰子雞契合兩廣消費者清淡飲食口味與健康養生需求,且南寧椰子雞市場飽和度較低。”張長全向記者分析道,椰子雞,有得做。

    歷經一個多月的日夜兼程,2017年4月16日第一家椰妹在廣西南寧開業。

    “別人都很驚訝速度怎么那么快?哪來這么多精力?實際上我們三人擅長領域不同,我盯品牌策劃運營,陳新負責整體戰略、市場拓展、外聯,而粵菜大廚出身的黎強管出品,分工合作,效率就高了。”

    同年11月,椰妹第二家店在南寧市中心西南商都開業,再3個月后,耶妹走出南寧,第三家椰妹在柳州城中萬達店開業。

    “創業是異常艱苦的。每開一個新店,我們都是持續一兩個月,三四點鐘才睡,每天工作17個小時。”張長全說,做餐飲就是一個既累又快樂的過程,就像孕育新的生命,再苦都值得。

    回報也是出乎意料的可觀。

    在創立的第一年里,椰妹開出了3家門店,每家店生意都十分火爆,門口天天排隊,月營收均超100萬元,其中最新開業的柳州店月營收更是高達160萬元,坪效高達5700元/㎡。以此推算,去年4月面世至今,椰妹的營業收入預估已突破2000萬元。

    與此同時,椰妹也獲得了廣大消費群眾的認可和推崇,不僅在點評網的火鍋品類排行榜中名列前茅,也斬獲了“2017年度必吃餐飲品牌NO.1”、“2017年度南寧人氣餐飲TOP5品牌”等榮譽。

    △在點評軟件的火鍋類排名第一

    一炮而紅,靠的是差異化戰略

    幾年前,潤園四季椰子雞的大獲成功,引發了椰子雞品牌大爆發,椰子雞成為當時的爆款單品。經過多年的發展,不少先入品牌已形成品牌競爭壁壘。

    在張長全看來,椰妹的整體風格必須要力求創新,走差異化路線,才有可能成功,才有可能超越這些先行者。

    椰妹的差異化戰略,分兩路推進。

    第一個差異化是,定位原生態,提出“現砍椰青”的經營模式。

    現在市場的椰子雞品牌大多追求標準化,用調制的椰子水來做湯底,而椰妹要反其道而行之,去標準化,用現砍椰青的椰子水做湯底。

    現砍椰青

    為了更進一步強化消費者對“現砍椰青”、“原生態”的認知,椰妹把椰子擺在店里,讓客人親眼看到,親自挑選。

    “做現砍椰青,口感難以控制。”張長全說,舍棄了口感穩定性,目的就是為了讓食客品嘗到椰子的天然原生態。

    椰妹的第二個差異化則是,走文化路線。

    現在的椰子雞品牌同質化嚴重,大多是在空間融入點椰林、芭蕉等海南熱帶風情元素,沒有形成自己的品牌文化。

    “我們要避開這些。要有自己的特色,要形成差異化。”張長全分析稱,文化將會是餐飲未來的一大風口。“你把你的品牌文化感做出來了,那么下一個風口,就等著你去飛了。”

    于是,椰妹決定重點塑造品牌文化,采用的是海南極具代表性的黎族文化:

    • 用抽象化的海南黎族姑娘頭像作品牌logo,記憶點為頭上的黎族頭飾。

    • 空間環境中,植入圖騰和色彩等黎族文化元素,與競爭對手形成視覺上的區隔。

    • 聽覺上,一是用黎族迎客語“吧郎吧郎”作為服務員的歡迎語,二是,用黎族音樂作為餐廳背景聲。

    “黎族是海南的代表,椰子雞也是海南的代表名菜,在黎族更是用來款待貴客的必備菜品,所以這個品牌能獲得市場認可也就順理成章。”張長全說道。

    結語

    “明知千辛萬苦,卻依然樂此不疲。”這是張長全在去年4月7日所發的一條微信。

    短短一句話,道出了其創業的狀態與心聲。

    創業,向來都是九死一生,荊棘滿地。在變幻莫測的餐飲業尤甚。

    要想成功,就需要做出差異化,做跟別人不一樣的東西,要比別人更為努力。

    編輯 | 紅餐網_方槍槍

    大家都在看(狂戳下圖)

    ↓↓↓


    內容交流 | 請加微信:hongcw66商務合作 | 電話/微信:13265099024

    ↓↓↓點擊“閱讀原文”

    餐老板資訊網,為全國餐廳老板,提供最新的餐飲經營技巧,了解最新的餐飲經營資訊,學習更多的餐飲營銷、管理、外賣、裝修,采購等經營知識

    原創文章,作者:紅餐網,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131929.html

    (0)
    上一篇 2018年3月24日 20:59
    下一篇 2018年3月24日 21:40

    相關推薦

    發表回復

    登錄后才能評論
    小程序
    小程序
    商務合作
    商務合作
    分享本頁
    返回頂部
    亚洲精品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