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歲開始做最底層的服務員,從一名廚房學徒,成為聞名餐飲界的“鮑魚王子”;
24歲白手起家,從中山市郊的一間酒樓起步,到擁有十幾個知名餐飲品牌,全球180家店的餐飲王國;
開創了國內餐飲管理公司的先河,將粵菜文化帶出國門的麥廣帆現在斥資14億在老家中山建海港城,他想要干嘛?
麥廣帆 談廚師創業
麥廣帆現在的工作重心全都在新開張的海港城商業中心上。
紅餐網(微信號:hongcan18)記者采訪時正是海港城籌備開業最緊張的時期,開闊的一樓大廳內,麥廣帆和幾個同事圍坐在小桌旁商量大樓開業的事宜,身著休閑襯衣的他說話很少,多半是在認真聽別人講,只有在重要的地方才提出一些問題和意見。
此時的麥廣帆,已經跳出餐飲企業管理者的身份,成為一個商業中心的領導者。
他說:“商場,說實話也是第一次做,需要多聽聽同事和合伙人們的意見,他們是專業的,我還要多學習多看看。”
多聽、多學、多看,似乎是麥廣帆一路走來的制勝法寶,引導他完成一次次的人生跨越。
從一個專門打雜的“小廚師”到后來的“鮑魚王子”,到MGF餐飲策劃集團總裁,成功策劃管理了10多個知名餐飲品牌,再到現在的商業中心運營者,麥廣帆總在被人認為他已經足夠成功的時候,繼續往前超越。
如今48歲不到,雖然一直想閑下來,但他也明白“人終究不可能完全退休,一定要有點事干的”。而他的下一個目標是“培養下一代”,開一個餐飲學校,培養廚藝、管理能力兼具的餐飲人才。
和許多老一輩的餐飲人一樣,麥廣帆的餐飲生涯是從最基礎的雜工開始。
1984年,麥廣帆站在即將工作的酒樓門前,覺得自己無比幸運。剛過14歲,初中畢業找不到更好的工作,能在酒樓做雜工他已經非常滿意,“起碼有三頓飯吃”。
△ MGF餐飲策劃管理集團總裁 麥廣帆
少年時期麥廣帆懵懂無知,但他明白,多看、多學總不會有錯。從殺雞、宰鴨到跑堂,從出品部到服務部,他幾乎做遍了酒樓的基礎工種。
“這種經歷看似很苦,但幫助極大,它讓我對經營餐飲的每個流程和細節有了充分認識。”麥廣帆對他少年經歷感觸頗深,正是這段經歷為他跨越發展埋下了伏筆。
在諸多工種中,最令麥廣帆感興趣的是廚師。每天進出廚房,看著原本很普通的食材在大廚的手中出爐為美味的食物,麥廣帆夢想著自己也能成為一名廚藝精湛的廚師。
19歲那年,他只身到香港學習廚藝。在香港做學徒的那段時間,不僅廚藝進步飛快,還見識到了香港酒樓的經營管理模式,感受到了港式餐飲文化的精髓。
就在那時,他對自己的人生規劃有了改變。
“我做廚師很努力,但是我不甘心,廚師做得再好,也很難改變生活質量,就想自己當老板。”從香港返回之后,麥廣帆開始嘗試酒樓管理工作。
“我們那個時候餐飲行業的水很深的,不是你有廚藝就能行,管理經驗也非常重要。”為了印證自己的能力,麥廣帆一開始沒有自己創業,而是選擇在中山一家酒樓做樓面經理。
“香港酒樓的經營概念當時在內陸還沒有興起,我就把這種模式用到酒樓里面,注重服務和出品,生意就很好了。”從香港學成歸來后,麥廣帆將港式酒樓里“即叫即蒸”的點心做法引入酒樓,為中山開啟了餐飲新模式,立即引起了行業人士的關注,為他的創業打下了基礎。
1994年,麥廣帆跟人合伙,開了第一家海港大酒樓,這家酒樓在創下了連續3年客人排隊吃飯的盛況,只因為一道招牌菜——“中山靚一雞”。
海港大酒樓定位為大眾酒樓,主做符合當地人口味的小炒和特色菜,走實惠優質路線,然而光是這樣吸引力實在太弱了。中山有“無雞不成宴”的觀念,麥廣帆將當時比較流行的鹽焗雞進行改良,用獨門方法烹制,“中山靚一雞”一推出就受到熱捧,一天能賣出上百只,海港大酒樓也因此一炮而紅。
“當時真的很拼,每天早上6點起床去菜市場買菜,回到酒樓后,T恤一換,就當營業經理,很辛苦,但是辛苦有回報,回報多的時候就很開心。”第二年海港大酒樓便開出了分店,而與此同時,麥廣帆遇到了他生命中的“貴人”。
在業界享有世界御廚、“鮑魚大王”的楊貫一,自然如雷貫耳,無人不曉。而你或許并不知道,麥廣帆正是他的關門弟子。
“那時他回中山來講課,講燕翅鮑的做法講得非常好,而我當時還在賣一些小菜,營業額很難提升,于是就想向他學習鮑魚的做法。”90年代的餐飲業,非常講究師出名門,麥廣帆專門到楊貫一店內拜訪,述說自己的經歷并表達心意。
“他人很好,見我誠心踏實也就愿意教我了。”
憑著多年的廚師悟性,他很快學會了鮑魚的做法。但是當時香港興做干鮑,國內能吃的人卻極少,怎么辦?
麥廣帆就自創鮮鮑做法,很快便有了“鮑魚王子”的頭銜,也正是那時,麥廣帆開始意識到個人形象和品牌推廣的重要性。
從師楊貫一,麥廣帆收益頗多。“他身上最讓我感動的地方是,沒有大架子,他是皇家御廚,但他覺得再大的廚師也有失手的時候,所以每道菜都會很小心試味,每一件小事都要自己掌握。”
在楊貫一身上,麥廣帆明白了什么是名廚作為,什么是名店風范。
1997年,受到國外專業酒店管理公司的啟發, 麥廣帆靈感頓生:既然我們做餐飲已經做得這么專業,為什么不開設餐飲管理公司呢?
彼時的海港大酒樓已有7家門店,麥廣帆當即創立了餐飲管理公司,開創了國內餐飲管理公司的先河,一時跟風者眾多。
同時,麥廣帆把目光延伸到了與中山一河之隔的特區深圳。“當時中山的餐飲企業很多,競爭激烈,生意也難做,深圳就不一樣,年輕消費群體很多,對港澳地區有很強的輻射作用。”
1999年,他大舉進軍深圳,在環宇大廈用了將近8年的時間,先后創立了王子飯店、王子國宴、王子私房菜、麥膳坊、皇子扒房、翅福、廚房制造、名廚飯堂等13個品牌。
關于多品牌發展的思路,麥廣帆表示,當企業發展到一定程度,就會出現局限性,單一品牌根本無法進一步細分市場,占領更多的市場份額。而餐飲又是低門檻行業,數量龐大,與其讓別人在旁邊和自己競爭,還不如自己和自己競爭。他創立的13個品牌,從吃幾十元一餐到上萬元一餐的都有,從大眾到高端,消費者被進行了全線細分,極好地鎖定了各個層面的消費群體。
2003年,“MGF餐飲策劃管理集團”成立,他終憑借著自己的努力和執著,由一個餐飲經營者成長為一個品牌策劃大師。
把店開遍全國,甚至全世界,是每一個餐飲人的夢想。2003年正值國內餐飲業高速發展時期,麥廣帆將自己的工作重心放在餐飲策劃和管理上,專注于品牌輸出管理。
△ 位于中山小欖的海港城商業中心
十年磨一劍,自然兵不血刃。到2013年,MGF餐飲策劃管理集團旗下品牌已經在廣東、陜西、江蘇、四川、新疆、內蒙古、香港等18個省市、行政區布局。不僅將粵菜文化帶到全國,還在美國和加拿大也開了分店,最鼎盛時期總共180多家分布于時間各地。
國八條之后,餐飲市場劇變,高端餐飲遇冷,快時尚品牌崛起,在這樣的情況下,麥廣帆急流勇退,逐漸將餐飲門店縮減到20家左右。
他曾向媒體坦言他的選擇,“年輕的時候精力充沛,就想把店開到全世界,但后來感覺到人的經歷畢竟有限,加上行業的普遍低迷,以往的擴張模式已經不再適合,需要重新調整策略。”
近幾年,麥廣帆將重心放在與餐飲相關的商業中心,重金投入十四億元,在家鄉中山小欖鎮建造了占地20萬平方的海港城商業中心。
有人說他這是“不務正業”。但在他自己看來,仍然沒有離開餐飲,只是形式有所改變。在海港城內,麥廣帆拿出兩萬平米打造了兩個容量500桌的宴會廳,仍用海港酒樓的招牌,專做大型酒席宴會。
面對未來,麥廣帆也有著自己的盤算。餐飲事業將分開兩個區發展:內陸仍用海港大酒樓的金字招牌,香港則主要發展王子飯店。“王子飯店目前有3家店,等開到5個店或者更多的時候,我們就準備在香港上市。”
從一個學徒到一代粵菜名廚,白手起家成為大型餐飲策劃管理集團掌舵者,麥廣帆的經歷是廚師創業的成功典范,同時也帶有明顯的時代特色:只要努力,就能獲得相應的回報,而努力的關鍵是學習。
學廚藝、學管理、學策劃,甚至在年過不惑之后,開始涉及商業地產,麥廣帆都取人所長,補己所短。“由于我出道較早,社會閱歷要比同齡人豐富,但也比同齡人接受正規教育要少一些。我覺得人生在世,思想要靈活一些,盡管事務繁忙,也沒有拒絕學習的理由。”
記者 | 紅餐網_陸 沉
視頻 | 紅餐網_王偉 羅莊
內容交流 | 請加微信:hongcw66商務合作 | 電話/微信: 13265099024
↓↓↓點擊“閱讀原文”
原創文章,作者:紅餐網,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1324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