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廚師,是孫文強生命里最重要的一部分,他從來沒覺得做廚師有多累,因為熱愛,所以堅持。現在的孫文強求知若渴,每個月買書都要花上兩千塊,他認為,“廚”海無涯,永遠都不能停止學習。
上海古井假日酒店中餐行政總廚
一開始,孫文強壓根沒想過好好當廚師,只是為了混口飯吃而已,誰承想一做就是14年。初中畢業后,孫文強就輟學了,這意味著雖然年幼,卻不能再待在家里心安理得做“米蟲”,出門就業是板上釘釘的事。
但對社會知之甚少的孫文強,未來該何去何從,他并不確定。于是,趁著家里有親戚在酒店工作,孫文強便去了學廚。
剛學廚的時候,孫文強切蔥姜蒜這些小料回回都會切到手,但僅僅過去一個月,他就可以熟練地片出好看的大刀花,切到手的事情基本沒再發生。六個月后,師傅們已經放心讓他在灶臺上燒菜了。
這也讓孫文強第一次對自己刮目相看,短短幾個月,也足以讓帶他的師傅篤定,這個小伙子非常有天賦,天生就是做廚師的料。
彼時,正值農忙時期,12歲的孫文強給父母做了第一頓午餐,父母親的稱贊,使孫文強的信心前所未有的膨脹,自那時起,他便自告奮勇地承擔起家里的午餐。
或許是家人的肯定給了他勇氣,又或是隱藏的才能突然被發掘令他興奮不已,總之,孫文強決定背水一戰。
所以,明明有那么多職業選擇,他偏偏走了最難的那條路。當初,誰都沒指望孫文強能靠著學廚走出來,就連他自己都沒想過。
正式開始學廚后,孫文強才發現,原來客人的一聲“好吃”聽起來是這么悅耳,由此帶來的幸福感和滿足感,更加堅定了他把廚師之路走下去。
于是,學廚的這段日子里,他每天都是開啟“戰斗模式”。
早上6點做早餐,每天晚上值班到12點,期間孫文強就像轱轆似的轉個不停,找到空隙就練刀工、練炒菜,平日里的員工餐不管有沒有輪到他,他都會搶著去做,因為這也是一個鍛煉的機會。
無論是哪位師傅,看到這種肯干的小弟,誰不愿意給勤奮的孩子一個機會?
但由于性格內向又要強,他不愿意老是纏著師傅,很多時候,孫文強都是默默地學習,暗地里和自己較勁。
上鍋、雕刻、切配……平日里,孫文強都是在旁邊看著師傅們做,仔細記錄后回家不斷練習、試驗,技藝才得以漸漸提升。
雖然孫文強嘴上不說,但勤奮又有天賦的孩子,走在哪里都惹人喜歡,自然也更容易獲得師傅們青眼相待。
雖說走上從廚之路是一個意外,但這條路走著走著,孫文強卻發現,原來這才是一條真正適合自己的路。多年過去,經歷過的人和事,讓孫文強不再青澀如當初的愣頭小子,如今的他,已不再鋒芒畢露,愈發的沉穩內斂。
為了研習技藝,提升自己,孫文強大大小小的賽事參加過不少,也獲得過頗多榮譽,其中,參加“廚王爭霸”給他留下的印象最深。
“廚王爭霸”與孫文強以往參加的比賽十分不一樣,完全是在挑戰一位總廚的綜合能力。
“比賽當天早上才知道所有的食材、調味料是什么,然后雙方廚師團隊進行選材,選好之后有半個小時商量時間,最終分別需要出35位前菜、主菜和甜品,并且選擇的所有食材和調味料全部都要用上,烹飪時間也非常緊湊。”
這對總廚的考驗非常大,不僅考驗總廚的臨場策劃能力,還考驗總廚的團隊指揮能力。不過,孫文強在看到這些食材的時候,腦海里就已經想出相應的菜品了,甚至看到食材的一瞬間,連裝盤、配套的餐具都想好了。
孫文強說,“廚王爭霸”最大的難度在于一切都是未知的,而不是對手有多強大,“與其說在跟對手比,不如說是跟自己比。”
參加比賽前,孫文強組建團隊非常用心,他老早就想好了,每個隊員的能力在團隊里都是要不可或缺的,有專業做西餐的、有中餐做得非常好的、有刀工精湛的……綜合這些優勢,再結合孫文強這個主心骨,廚房“夢之隊”便形成了。
在選擇食材環節,要先確定菜品的大方向,孫文強率先選擇了奶油和水果,準備用來做一道慕斯,前菜選擇了蝦和扇貝,主菜選用了豬里脊,然后才考慮用其它材料對每道菜品進行搭配和設計。
此外,在食材互換環節,孫文強有意將大閘蟹給了對方,因為大閘蟹對于中餐來說是容易操作的,但對于外國廚師卻不見得,所以他也想看看,對方是否能處理好這種陌生的食材。而孫文強從對手那里收到的食材,是一盤西米,這對孫文強來說倒是不難,他可以很好地將西米運用到菜品中。
“廚王爭霸”每次都有主題,這次孫文強抽到的主題,是難度級別最高的三星,主題來自李清照的一首宋詞《如夢令.昨夜雨疏風驟》中的名句: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旨在突出菜品“春夏交接”的特性。
所以比賽時的擺盤,孫文強也是圍繞著“春天漸漸消逝,綠意盎然的盛夏即將來臨”這個中心來設計的。
通過這次比賽,孫文強對食材、烹飪技法的了解又深了一層,如何運用常見的食材,做出不常見的菜品,是孫文強參加這次比賽得到的最大收獲。
“食材是相同的,但用不同的烹飪技法,加上廚師對美的認知,可以創造出的菜品是千變萬化的。”孫文強如是說。
作為淮安人,孫文強起初學的是淮揚菜,后來到了上海開始做本幫菜,在海納百川的上海大都市,除了本幫菜,粵菜、川菜等菜系同樣非常流行,因此這段時間,孫文強也耳濡目染跟著學了一些。
而古井假日酒店主打的,是孫文強此前沒有接觸過的徽菜,但這并沒有難倒天資聰穎且接觸過多個菜系的孫文強。
為了學習徽菜,孫文強特地到徽菜發源地——黃山市的古城歙縣,嘗遍了各家名宴、拜訪當地的徽菜師傅、了解徽菜文化,來了個徹底的“徽之探秘”。
回到酒店后試了菜,當時的總經理非常滿意。不得不說,孫文強的學習能力著實令人羨慕。
他也表示,雖說各大菜系各有特色,但烹飪理念是相通的,只要基本功扎實、領悟力夠高、對各個菜系背后的文化有足夠深的了解,掌握這個菜系的可能性就會大大提高。
與之前做過的淮揚菜、粵菜、川菜不同,徽菜在味道上的講究與別的菜系不一樣,食材的地域性更突出,孫文強介紹道,“地方性的食材如臭鱖魚、毛豆腐等用得比較多,更加貼近鄉村的風味。調味上徽菜相對原汁原味一些,并不怎么依賴調料的味道。”
此外,由于孫文強經常參加國內外的賽事,因此也學到了許多國外的烹飪理念和技法。“當然,最重要的還是食品安全,”孫文強強調:“尤其是接待領導人物,必須要特別小心,雖然他們食用的菜品也并非很復雜,但在食品安全這一塊必須謹慎對待。”
比如接待食藥監的領導,從采買、初加工到燒菜,全程都會有人在旁邊“盯著”,廚師的所有操作都非常“透明”。
不過孫文強也表示,無論是國家領導還是普通老百姓,對于廚師而言,都是他的客人,因此平時烹飪也會同樣嚴謹,在保障食品安全的前提下確保菜品品質。
“只要進入廚房摸到這把勺子、這把刀,切換到做菜狀態,我就會開啟‘屏蔽’模式。”孫文強說,無論客人是誰,無論身邊有沒有人盯著,只要他開始做菜,所有的外界因素都不會對他產生絲毫影響。
現在,有很多廚師都偏向于做“創意融合菜”,但老一輩的廚師則更希望保留“傳統”。孫文強認為,“創新”無過,“傳統”也沒錯。
他表示,“任何一位廚師都要從最基礎、最傳統的開始學起,但隨著對食材、對烹飪技法的了解逐漸深入,一定有人會有新的想法出現。”
孫文強認為,沒必要將“傳統”“創新”劃分得這么清楚,做菜不需要條條框框,“好吃”就是王道。
曾經,一位師傅和他說過,“要尊重每一樣食材,了解每一樣食材”,包括調味料在內,只有了解每一種食材原本的味道,才能創造出你想要的味道。
為了達到這個目的,孫文強每種食材和調味料都會直接品嘗,如各類青菜,他會不調味水煮或者生的直接品嘗;肉類也是一樣,不調味的水煮或煎炸之后直接試味;鹽、醬、胡椒粉等各類調味料,會放在舌頭上感受它的“原味”。
“舌頭不會騙人,它會記錄你嘗過的每一種味道,在往后的選材過程中,大腦會立刻跳出與之相融或相沖的食材或調料。”
所以,只有了解過所有材料的“原味”,才能對菜品最終的品質做到“心中有數”。
孫文強認為,他做的不能說是“創意徽菜”,而是對徽菜的升級。他更注重的是營養的搭配,根據色、香、味、形,做出“加強版”的徽菜,把徽菜的營養價值提高一點、口味更加精細綿密一點、擺盤更加好看一點。
例如“臭鱖魚撈五常大米”,就是孫文強對經典徽菜中“臭鱖魚”的一種升級。他介紹道:“因為臭鱖魚味道比較重,吃多了容易膩,因此我把臭鱖魚的魚肉與魚骨分離并切成小塊,用菜籽油、豬油煎制之后,碼放在西蘭花碎和五常大米炒制的飯磚上。”
這樣的搭配和做法,正好解了臭鱖魚的膩,在味道、營養、顏色、擺盤上都做到了很好的升級。
既然“味道”是孫文強眼中的王道,那么,只要能將菜品味道烘托到極致的烹飪技巧,孫文強都不介意借鑒和吸收,包括國外的分子料理技術。
“比如用低溫技術制作的牛肉,做出來的牛肉口感極之細嫩柔軟,不僅能鎖住其中的水分和營養,品質也十分穩定,比中餐的常規做法更好一些。”
孫文強做菜都是“走心”的,會以食材為出發點,往周邊發散思維去做搭配和設計,接著不斷做實驗,直到試出他最滿意的菜品為止。
在孫文強的認知里,他遇見的每一位廚師都是他的“師傅”,每個人的身上都有自己的閃光點,這些閃光點都值得他去學習。
目前,他認為自己最需要突破的就是眼界,“因為世界太大,我們太小。”孫文強說,“不要說全世界了,光是中國就太大了,我的眼睛需要看到更多、我的手需要觸碰更多、我的舌頭需要品嘗更多……只有眼界變開闊了,思想才不會受到束縛,我的廚藝才能無止境地上升精進。”
未來,孫文強對自己沒有別的奢求,他的所有念想,都是朝著廚藝巔峰的方向前進。他覺得中國菜博大精深,自己只能算是剛剛起步,往后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他希望以后遇見任何一種食材,都可以做出自己想要的味道,做個不折不扣的“廚癡”。
鱈魚檸檬盒
<原料>
檸檬半只,鱈魚150克,香菜13克,蒜末8克,番茄25克,雞蛋1只。
<調料>
胡椒2克,鹽5克,泰國甜辣醬20克。
<做法>
1.將鱈魚剁成魚蓉,加入番茄粒、蒜末、香菜粒、胡椒、鹽、生粉攪拌均勻做成餡料,檸檬挖空,將餡料釀進去。
2.將檸檬鱈魚盒蒸了再煎,配上煎元貝,加入甜辣醬即可。
陶爐燉老干菜咸魚
<原料>
老干菜150克,咸魚300克,蔥姜蒜、青紅椒各25克。
<調料>
鹽5克,糖20克,味精5克,胡椒粉5克,香醋5克,黃豆醬油25克,黃酒30克,高湯500克,菜籽油80克。
<做法>
1.老干菜咸魚各自冷水泡發,斬塊。
2.陶爐放菜籽油,爆香小料、梅干菜,然后放咸魚煎香,放入調料和湯煲30分鐘即可。
富貴鳥
<原料>
豬腳一只,雞爪500克。
<調料>
北芪8克,黨參15克,紅棗50克,枸杞10克,沙參30克,水6公斤。
<做法>
1.將豬手、雞腳過水,然后加水燒開后,慢火熬4小時讓膠原出來,用鹽、胡椒調味。
2.乳鴿用白鹵水鹵熟,用低溫油炸至表皮金黃,將鴿子放到豬腳藥材膠原里面浸泡,文火鹵35分鐘即可。
檸檬油浸八爪魚紫蘇芥末醬
<原料>
八爪魚200克,檸檬半只。
<調料>
香葉5片,桂皮3克,蒜片10片,黑胡椒3克,鹽8克,調和油500毫升。
<做法>
1.將香料用油爆香,然后加入500毫升油,慢火燒40分鐘,讓油吸收香料的味道,加入鹽調味,讓油保持在85度,把八爪魚放到油里浸泡25分鐘。
2.把浸好的八爪魚用鍋大火煎香表面。
3.海鮮湯加黃芥末、紫蘇一起熬制成芥末紫蘇汁,用料理機打碎,用鹽、胡椒調味。
4.將八爪魚和芥末紫蘇汁進行裝盤,即成。
原漿酒糟雞
<原料>
走地雞一只,蔥姜各25克。
<調料>
黃酒25克,糟鹵50克,原漿酒10克,白糖、鹽各五克,礦泉水800克。
<做法>
1.吊桶燒開蔥姜水3千克。
2.放入雞大火煮三分鐘,改小火,加蓋燜15分鐘。
3.取出雞,放入冰水3小時,再將以上調料混合,浸泡雞24小時即可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