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做燒味31年,是廣東知名的燒味大師。他憑借一道獨創菜式“玻璃燒鵝”,名震廣東燒味界。
他便是廣州新興加喻飲食有限公司研發小組執行副組長&燒味部主管、廣東烹飪協會燒臘專業委員會副理事長江瑞建。
江瑞建
廣州新興家喻飲食有限公司研發小組執行副組長&燒味部主管
中式烹調高級技師
世界粵菜廚皇大賽個人至尊獎
國家職業技能監定高級考評員
廣東餐飲酒店行業十大燒臘名師
廣東杰出酒店餐飲行業廣東金牌名廚
廣東烹飪協會燒臘專業委員會副理事長
廣州烹飪協會大師廚藝專家委員會專家
廣東烹飪協會燒臘專業委員會二周年志慶金獎
廣州粵菜師傅專項職業技能考核規范開發燒味組專家
一接觸燒味,就愛上了
江瑞建是廣東知名燒味大師,但他最初入行時,做的卻并非燒味。他于1985年在廣東大廈入行,進入中廚部學習粵菜,兩年后偶然接觸燒味,對其產生了興趣,才開始轉做此部門。
問及為何會選擇做燒味,江瑞建坦言,“其實一開始,不過是想著技多好傍身,以后多條路走”,萬萬沒想到,自己一做就愛上了這門手藝。
“燒味,是中國最為古老的美食之一,它并不單指以燒(同‘烤’)的技法做出來的燒豬、燒鵝、燒鴨等菜式,還包括用浸、鹵、薰等烹調技法所做的菜式,如白切雞、熏魚等。”江瑞建表示,這門技藝內涵豐富,涉及烹調方法多樣,越深入研究,就越會發現它奧妙無窮。
“而且燒味具有廣泛的受眾基礎,深受消費者喜愛,在粵菜中占據著重要的位置。比如辦宴席,燒味是必不可少的菜品,通常都會作為重頭戲呈現,如‘鴻運乳豬’‘鴛鴦雞’‘燒味拼盤’等。”江瑞建談到。
在他看來,做燒味,不僅有趣,而且也很有現實意義。
于是,他毅然選擇做燒味。而且這一做,就是31年。
在此期間,他曾擔任過蘇州水晶宮大酒樓、潮悅酒家、陶苑酒家等多家知名餐廳的燒味部主管,獲得過多項行業大獎,被評為“廣東餐飲行業改革開放四十年之先進技師”。
做燒味,必須要有耐心
根據烹調技法的不同,燒味有燒、浸、鹵、熏等種類,其中,每個種類都有不同的菜式品種,如燒的種類有燒乳豬、燒雞、燒鵝、燒鴨等;鹵的種類有鹵水鵝、鹵水豆腐等;浸的種類有白切雞、豉油雞等;熏的種類有熏魚、熏雞等。
“每個品種各有其特殊工藝要求,必須要嚴格遵循工藝流程,把每個步驟都做到位,才能把一道燒味做好。”江瑞建說。
比如燒雞,要求皮脆、肉滑、骨有味。要把雞燒好,首先選材極為重要。一般而言,燒雞都是選用2.3~2.5斤的光雞,因為長到這個斤兩的雞,肉有味而不老,并且雞皮也“上了油”,積聚了一定的皮下脂肪,如此,才能烤制出“肉滑皮香脆”的燒雞。
其次,要嚴格執行腌制、燙皮、過冷、上皮、風干、燒制等流程。如一開始的腌制,如果漏了此步驟或者未腌制入味,那么燒出來的雞就會骨肉無味;再比如如果風干時間不足,雞尚未干身,就放入烤爐燒制,那么最終出來的燒雞則會掉色,皮不脆口。
“腌制一般得腌夠2小時,風干一般也要用上4~8小時,必須要給夠它時間。”江瑞建說,做燒味,必須要耐心去做,若急功近利、偷工減料,肯定做不好。
如燒大豬也是一樣,由于豬皮較厚,必須先把豬皮燒至微黑,然后刮皮、掃油,再回爐燒,如此反復三次以上,才能將其燒至松脆。整個過程,工藝繁瑣,所需時間較長,所以必須每一步都給足耐心,做到位,才能燒出佳品。
獨創“玻璃燒鵝”,名震廣東燒味界
在人們印象中,燒味一直固守傳統,極少創新改變,江瑞建對此并不認同。他告訴記者,燒味在堅守傳統的同時,也作了很多新的嘗試。比如原料方面,傳統燒味大多用豬與三鳥,現在則增加有牛和羊等;醬料方面,過去只有鹽、糖、醬油,現在則出現很多復合醬汁。
在江瑞建看來,不斷創新改良、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是廚師應該追求的東西。而他在工作中也以此要求自己。
“玻璃燒鵝”便是其中典范。燒鵝是一道傳統粵式燒味,出品要求肉香皮脆。江瑞建針對“皮脆”這一點,進行了創新改良,使燒鵝皮達到“一咬就斷,再咬就碎”的酥脆效果,而且皮相光滑透亮。
2017年,他獨創的這道“玻璃燒鵝”一經推出,便吸引了無數美食愛好者前去打卡,成為“新興家喻”的招牌菜之一。2018年,他也憑著這道菜品,獲得了廣東烹飪協會頒發的金獎。
據江瑞建透露,這道菜品的制作要點,在于脆皮水糖度的調配。
傳統做燒鵝,一般是用蜂蜜來上皮,但單用蜂蜜上皮,難以使燒鵝皮達到預期的脆度。眾所周知,麥芽糖、蜂蜜、砂糖等不同的糖,讓燒鵝皮最終呈現的脆度也不相同,那么用多種糖來做復合,能否達到最佳的脆度呢?
江瑞建就此開始嘗試,經過三年時間,用了一千多只鵝,他最終找到了答案——將蜂蜜、砂糖、冰糖等多種糖調配在一起,用復合糖來上皮,能讓燒鵝的皮變得更加酥脆。
除了把握好脆皮水的糖濃度外,要把這道菜做好,江瑞建還提到三個要點:
1.上了脆皮水后,必須要風干再燒,只有把燒鵝表皮水分吹干,燒出來的鵝皮才會脆。 2.風干后,將鵝取出,待鵝回復到常溫,皮和糖都得到蘇醒后,再放入烤爐燒。 3.燒的過程中,要掌控好火候,不同的糖濃度配比,要匹配不同的火候。一般而言,糖的濃度和火候是成反比的,糖濃度大,則火候要小一些;糖濃度小,火候就要大一些。
燒味,要美味,還是要標準化?
這些年來,除了在原料、醬料和工藝上都出現了變化,燒味行業在烹調工具方面也發生了改變。
過往做燒味,一般都是采用明火炭燒的方式來燒制,如今則大多變為用電。用炭燒制燒味,炭燃燒所散發的香氣,會被食物所吸收,使食物具有特殊的香味;而用電燒制燒味,出品最終只有食材本身的香味,遠不如用炭燒制的誘人。為此,不少食客大嘆惋惜。
但在江瑞建看來,用炭燒制燒味,雖然能給人帶來一種獨特的美味享受,但也會帶來環境污染的問題;而用電做出來的燒味,雖然缺失了木炭附加的香味,但是卻更為環保,且能推動燒味行業的標準化進程,也大大提高了生產效率,更利于燒味行業的發展。
比如燒鵝,廚師無需在現場看火,只要預先設定好程序,放入燒鵝,按下開關,即可烤制出和大廚一樣味道的燒鵝。
因而,雖然也對炭燒美食的消失感到可惜,但江瑞建還是更樂于去擁抱行業的這種新變化,他表示:“既然時代已改變,你就要跟著時代走,去適應時代。”
但同時,他也表示,作為廚師,也要擔負起為消費者烹制出美食的重任,既然無法借助木炭的特殊香氣來為燒味增香,那么廚師則更要在腌制環節做足功夫,以激發燒味的香味,讓消費者依然能從中獲得美食享受。
結語
如今,江瑞建身為一名燒味大師,雖獲獎無數,在業內獲譽不絕,但他并未驕傲止步,而是更加虛心專研技藝。
問到成功的秘訣,江瑞建的回應是,“不過‘執著’二字”。在他看來,無論是做燒味,還是做其它菜品,都必須經過長時間的磨煉和積累才能做好,只有堅持與執著,才能把一件事做到極致。
執著于研究燒味,這是他過去31年來一直做的事,也是他未來要繼續做的事。
秘制鵝鮑魚
▼
玻璃燒鵝
▼
45萬廚師都在關注這個號
你還沒有關注嗎?
(長按二維碼即可關注)
原創文章,作者:紅餐網,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1387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