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飲業將形成以“商業體為舞臺中心”的餐飲新秩序,從高到低,“分化”形成四個階層:全國性品牌、國外品牌(引進品牌)、地方龍頭品牌和城市新生品牌。
餐飲與商業地產的融合共生正在助推餐飲新秩序的形成。
一方面是城市化進程讓年輕一代越來越往大城市集中,商業中心購物中心成為了主流消費群體生活購物休閑的集中地。shoppingmall強大的聚合能力、成熟簡便的綜合管理,對餐飲有很大的吸引力。
另一方面是吃貨經濟火熱的當下,餐飲逐漸發展為購物中心營業額增長的重要引擎。餐飲對購物中心人流量的拉動及營業額的貢獻,讓“吃出來的購物中心”成為新的商業形態。
但隨著商業地產的增多,mall紅利已呈衰減之勢。購物中心客流出現兩極分化。表現好的會越來越好,租金越來越貴。稍微差一點的,人流逐步走下坡路。商圈餐飲的發展也呈現冷熱不均。
一.商業體是餐飲品牌的孵化器
這兩年當紅的餐飲新品牌很多都是跟著商業體一起發展起來的。新晉品牌爭做商超店成為一種新趨勢。
據上海市餐飲烹飪行業協會抽樣調查數據,近6年上海餐飲業營業額平均增幅約7.8%,而同期購物中心餐飲營業額平均增幅達到24.9%,遠高于全市水平。與此同時,購物中心餐飲業態營業額的增幅高于同期購物中心17.4%的整體水平。
對新晉餐飲品牌來說,購物中心是價值感強的地方,那兒的高手品牌多,“抱大腿”的辦法不但能學會賺錢,還提高品牌勢能。
購物中心優勢:
(1)打造品牌:進購物中心是提升餐企品牌和實力的捷徑。好的餐飲品牌會跟隨購物中心一起拓展。
(2)吸引年輕人:如果主流客群是80后到00后,就應該選擇購物中心。因為他們是購物中心的主力消費群體。
(3)免租、裝補:購物中心對于一流餐飲品牌也會提供相當長的免租期,裝修補貼等,玩的是強強聯合的游戲。
(4)管理簡單:開店手續及物業管理簡單。商場的客流直接把客戶送到面前,同時減少前期廣告投入。
二、中國購物中心數量世界第一,多個城市商超空置率超過警戒線
隨著購物中心的大量增加,Mall紅利正在衰減。本報告提取了門5個城市的商圈餐飲店的店捕變化情況,10個城市的商超關店率都在30%以上,其中成都商超關店率最高,為64% 。
購物中心經營風險:
(1)商超數量過剩,客流吸附能力下降。
(2)租金高。購物中心的房租物業等費用較高,餐飲本身就是微利生意,一旦經營某個環節沒管理好,很容易做賠本生意。
(3)朝汐現象,生意不穩定。購物中心“周一至周五冷清,尤其是中午,節假日和周末又太好”,若以流量峰值配置人員、物力,勢必使得平日里產生大量的空置成本。
(4)營業時間壓縮,同質化競爭加劇。購物中心店無法隨意延長開店時間,這就要考驗企業的管理能力、運營效率。同時,購物中心餐飲同質化嚴重,為了引流,不得不依賴大量的團購和打折活動,引起惡性循環。
三、商業體是餐飲階層分化的“篩選機”
商業體優勢與劣勢并存,機會與風險同在。
但最終,餐飲業將形成以“商業體為舞臺中心”的餐飲新秩序,由高到低,“分化”形成四個階層:全國性品牌、國外品牌(引進品牌)、地方龍頭品牌和城市新生品牌。
在此過程中,已呈現三個趨勢:
(1)老餐飲因“時代局限性”被淘汰,最后剩下少數巨頭和餐飲新貴們,形成“全國性品牌”。
(2)餐飲企業“階層分化”加劇,剩下“公平競爭”的時間越來越少。
(3)商業體的地位越高,餐飲階層越固化。最終,頂層餐飲企業享受“馬太效應”一一強者通吃。
-END-
你可能還想看
旗魚看餐飲第1期丨14萬億的餐飲畫卷正在發生什么?
旗魚看餐飲第2期 ▏小吃才是大賽道,火鍋還是吸金王(1)
旗魚看餐飲第3期 ▏小吃才是大賽道,火鍋還是吸金王(2)
旗魚看餐飲第4期 ▏小吃才是大賽道,火鍋還是吸金王(3)
旗魚看餐飲第5期 ▏外賣成為餐飲新商業模式的有機組成
旗魚看餐飲第6期 ▏品牌躍升榜:餐飲競爭走向品牌競爭
旗魚看餐飲第7期 ▏消費新畫像71%的餐飲消費由年輕人貢獻
旗魚微信公眾號:QYDC88 新浪微博:@旗魚點餐 長按二維碼 關注“旗魚點餐” 長按二維碼 聯系“旗魚客服”
原創文章,作者:旗魚點餐系統,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1409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