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旗魚看餐飲第5期 ▏外賣成為餐飲新商業模式的有機組成

    (共計4555 字|閱讀時間約7分鐘)

    及時性、半徑、破空等特性,已讓外賣成為餐飲業成本構的要考量、新商業模式的有機成。

    當互聯網遇上人性中的“懶、“宅”、“饞“急”、“忙最大的催化成果,就是外賣的勃興而只有率先擁抱新增長的模式的公司,才能在未來生存下來。

    從總量來看,外賣商家越來越多。

    2016年,外賣行業累計入駐商家數245萬,已占據商家總數的30%左右。外賣行業整體交易額約1300億,占餐飲總盤子的4%。

    雖然絕對值還不高,但外賣行業增速迅猛。2016年,全國餐飲行業的增速為10%,但互聯網餐飲的增長卻高達300%,到2018年,外賣交易額有望占據餐飲行業的10%,也就是一成的交易額將由外賣貢獻。

    從用戶習慣來看,外賣已成就餐方式第三極。

    外賣用戶以城市白領為主,其中近一半人每周點外賣次數大于3次,已經高于在家做飯的次數,外賣成為繼在家就餐、到店堂食之后的第三種主力就餐方式。TVB電視劇中的一句經典臺詞是“你餓不餓,我煮面給你吃”,未來,或許會變成“你餓不餓,我叫個便當給你吃”。在解決填飽肚子這一問題上,外賣比老婆更靠譜。

    從餐飲業態來看,外賣是餐飲新商業模式的有機組成。

    及時性、短半徑、破時空等特性,已讓外賣成為餐飲業成本重構的重要考量、新商業模式的有機組成。

    從市場空間來看,外賣未來增速將更加迅猛。

    在美國,餐飲市場交易額有30%來自外賣,中國目前才10%不到,發展潛力還很大。美團點評CEO王興說:“一個行業某個關鍵要素產生5到10倍變化的時候,行業可能有百倍的爆發。”外賣的關鍵要素是智能硬件技術和普及程度,隨著技術問題的解決和用戶習慢的養成,外賣來增速將更加迅猛。

    每10元餐飲收入將有1元來自外賣

    1.三成餐飲商家涉足外賣

    2016年,外賣行業累計入駐商家數245萬,其中美團外賣合作商家數累計190萬,2016年底,美團點評收錄的正常營業的餐飲門店數為651.8萬家。也就是說,已有超過30%的餐飲商家在做外賣。

    在城市分布上,經濟越發達、人口越密集的城市外賣商戶越多。

    2. 2018年,每10元餐飲收入1元來自外賣

    2016年,外賣行業整體交易額約1300億,美團外賣占45%。按照國家統計局和中國烹飪協會的數據,2016年,中國餐飲交易額約3. 5萬億元。據此計算,外賣交易額占餐飲總盤子的4%。

    僅從交易額來看,外賣占據的絕對值還有限,但它最關鍵的一個點是增速迅猛,正處于野蠻生長期:2016年,全國餐飲行業的增速為10%,但互聯網餐飲的增長卻高達300%, 2016年外賣交易額1300億,2017年預計突破2000億,2018年將攀上3000億規模,外賣將占據餐飲總盤子的10%左右。

    (1)外賣品類七成都是小吃快餐

    從品類分布來看,外賣的供給以日常的剛需品類為主,以享受、社交型的中高端品類為輔,幾乎囊括餐飲全品類,火鍋、烤魚、烤鴨等原來不適合外賣的品類,也紛紛涉足外賣,并且保持了較高的增量。外賣平臺的崛起,餐飲品類工藝的改良、包裝的革新等正在實現“讓天下沒有難送的外賣”。

    (2)人口越密集外賣越好做

    從外賣在15個城市的銷量來看,北京、上海、深圳、廣州4個一線城市包攬交易額前四強,從增量來看,重慶、上海、武漢、西安、成都、沈陽、鄭州、深圳、天津8個城市外賣月均復合增長率均在10%以上。

    無論從銷量還是增量來看,外賣都是個實打實的人口生意,人口越密集,外賣越好做。三四線城市人口相對稀疏,生活節奏較慢,且單位離家都很近,餐飲結構仍以日常在家就餐、聚會休閑到店堂食為主,需求特征決定其外賣市場空間暫時遠不如一二線城市。

    每10個中國人中有3個是外賣用戶

    美團點評大數據顯示,每10個中國人之中,3個是外賣用戶。外賣已經成為繼做飯和堂食之后,國人的第三種常規就餐方式。

    1.近一半用戶每周叫外賣超過3次

    QuestMobile發布的數據顯示,2016年6月,全國移動網民中,35歲及以下人群占比60%,這個由職場白領和大學生為主體的人群是外賣消費的主力軍。

    雖然白領午餐是外賣的一大組成部分,但這不等于叫外賣是一種因為沒空做飯或出門吃飯的“無奈選擇”。這在外賣平臺一周訂單量分布上已經清晰顯示:美團外賣周末訂單量占比超過三成。這是因為休息日選擇“宅”在家也是白領們的常態。

    在外賣消費頻次上,2016年,79%的外賣用戶點餐頻次高于每周一次,47%的人群每周高于3次。一般而言,城市人口尤其是北上廣深等一線城市的上班族,每周做飯次數低于3次。如果外賣的次數與此相當,那就說明外賣已經跟做飯一樣,成為人們常規的就餐方式。

    2. 25%的訂單量產生于非正餐時段

    2016年,外賣消費全時段趨勢明顯,下午茶、夜宵等休閑品類開始冒尖,外賣消費超出“正餐”、“吃飯”這些范疇,變得多元化。美團外賣有25%的訂單量產生在非正餐時段。

    3.外賣單均價超過40元

    在訂單特征上,每單2一4人用餐占據主流,外賣單均價40元以上的有北京、上海、深圳、杭州、西安、南京、天津7個城市,其中北京最高,為56元。15個城市外賣單均價為41元。

    4.外賣消費者最關心準時率和品質

    (1)準時率:消費者最關心送餐速度

    外送服務市場不斷擴大,滿意度仍有上升空間。而送餐速度排在消費者最關心的外送服務問題中的首位。這一方面有賴于派送效率的提升,但前提是商家的外賣餐品要選取可以規范化、標準化以及可以快速出餐的產品。

    (2)品質:消費者越來越舍得在品牌外賣上花錢

    當外賣不再是“應急”手段,吃得更好成為了外賣消費人群的追求。2016年,美團外賣白領市場迅速擴大,品質商家入駐率相應大幅提高,越來越多的消費者愿意為高品質美食和服務付費。未來,只要能吃得好、享受到好服務,人們會越來越舍得在外賣上花錢。

    外賣重構餐飲

    1.外賣重構餐飲成本結構,提升單店產出

    外賣是大眾餐飲勃興的排頭兵。一方面是消費者越來越理性越來越講究性價比,一方面是房租不斷高企、人力成本節節攀升、原材料水漲船高成為壓在餐飲經營者頭上的三座大山。而外賣這一餐飲形式的興起,大大降低了餐廳對線下客觀條件的依賴度,餐廳所處的位置、門店面積的大小、服務人員的多寡不再直接影響餐廳的經營情況,那些位置偏僻的商戶通過在線上引流的方式,突破了時間、空間等多方面的限制

    餐飲行業人工成本占營業額比例平均為25%,房租成本平均占到16%。餐廳承受高昂成本的同時,受時間和空間限制的問題影響,存在大量閑置產能。

    時間上,每天只有中午和晚上兩個時間段創造價值,餐廳空間、人力資源閑置時間長,使用效率低。

    空間上,餐廳有效輻射范圍一般在一兩公里內,非常有限。

    外賣如何重構餐飲成本?

    2011年開始探索外賣模式的金百萬給出了清晰的數據:

    (1)外賣延長了餐廳的經營時間:堂食是12點到1點半為高峰期,外賣則集中在上午10點到12點。

    (2)外賣拓寬了餐廳的輻射范圍:堂食客群集中在周邊一公里,外賣配送范圍則在周邊3一5公里。

    (3)外賣延伸了不同時段的產品:推出夜宵品牌“日蝦日蟹”和下午茶產品,進一步釋放閑置產能。

    (4)外賣提升了餐廳的人效:金百萬望京店,傳統正餐月營業額200萬元,2015年10月提供外賣服務,外賣月營業額近100萬元。而這100萬元的營業額由9個員工創造,人效達到原來的5倍,意昧著人力成本為原來的五分之一。

    (5)外賣提升餐廳平效:金百萬望京店,營業面積是2000平方米,堂食平均一年一平米創造1萬元營收,外賣一年一平米營收36萬元。

    (6)外賣提升餐飲業資金周轉率:以前餐飲業平均資金周轉率是3,投入1元收入3元,純利率5%的話收益率是15%,而純利率由毛利率決定,毛利越高純利越高,外賣周轉率高,毛利率可降低空間就大,比如外賣純利率1%,但是周轉率為20,收益率仍能達到20%。因此,雖然金百萬外賣每單利潤低,但外賣總體利潤比堂食高。目前其外賣單日訂單量達到15000單,外賣營業額占堂食營業額的20%, 2015年其堂食營業額為8億多元,今年外賣預估達到2億元,未來外賣營收將超過堂食。

    (7)外賣平臺降低餐廳服務難度:傳統餐廳集銷售、生產、服務為一體,需要短時間內處理大量人流、物流、信息流,對經營管理提出很高要求。2011年涉足外賣之初,金百萬就組建了外賣團隊,自建物流配送,開展外賣業務。當時外賣銷售額達到2000多萬元,卻賺不到錢。那時消費者通過呼叫中心下單,其每單外賣的電話下單成本達到6.5元,配送成本達到20元,整個外賣模式的財務模型根本無法走通。

    在外賣業務下,餐廳只負責生產,銷售被前置到外賣平臺,服務被后置到物流配送,餐廳由服務模式變成零售模式,使得整體上經營成本得以重構,人效和坪效得以提高。除了中餐正餐時間段外,餐廳變工廠,店長變廠長。

    2.資本看好外賣品牌

    2014年以來,在TMT(科技媒體通信)領域,020是風口,外賣020是風口中的風口。不少資本看好餐飲外賣垂直細分領域,理由是外賣020的想象空間很大,因為,飲食是一個高頻應用,比如早餐,用戶每天都有早餐需求,而需求可以變為流量入口。如果一個平臺做早餐做得好,那么,它可以橫向擴張到下午茶、水果、零食等領域,甚至成為更多生活服務的大型入口。

    因此,賣熟食的花枝老鹵、米粉外賣伏牛堂、火鍋外賣挑食、盒飯外賣笨熊造飯等一大批外賣領域的品牌被資本熱捧。

    而流量平臺億元美元融資頻發,BA丁不斷擴大投資,市場格局日趨明朗。

    政策面對外賣也持鼓勵和支持態度。比如,2016年12月21日,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發出《關于明確金融、房地產開發、教育輔助服務等增值稅政策的通知})(財稅[ 2016 ] 140號)文件第九條規定,提供餐飲服務的納稅人銷售的外賣食品,按照餐飲服務”繳納增值稅,終結了外賣食品按“銷售貨物”17%繳稅,堂食按“餐飲服務”6%繳稅的不合理規定,“外賣”和“堂食”稅率扯平了。

    3.做外賣需要關注三大控制點

    一是觀念升級。

    餐飲正在兩級分化:要么高效率要么高勁性。

    以快餐和外賣為代表的餐飲工業,以正餐以及特色餐飲為代表的“餐飲服務業”將成為主流趨勢。

    外賣一個得天獨厚的優勢,是各個環節可以很方便地全盤數據化,因此,它絕不僅是堂食的附屬和補充,而是餐飲業成本重構的重要考量、新商業模式的有機組成。

    然而,面對外賣業態興起、各服務平臺逐步發展這一趨勢,傳統中小餐飲老板由于以往的經營慣性以及互聯網行業知識的局限,對外賣無動于衷或粗糙地經營。

    在大眾點評上不少高星的餐廳,外賣尚未啟動,或者沒有運營,一天只賣掉一兩單。

    二是產品選擇。

    溫度、產品形態是決定外賣產品口感的兩大因素。

    餐飲講究“一熱三分鮮”,這在外賣產品選擇上分化出來兩條路徑,一是產品口感對溫度要求不是特別敏感,或者配送過程中溫度損失比較低的。比如紅燒肉,本身不是特別需要保留溫度,只要不涼到發膩就行,外賣與堂食相比,吃起來沒有明顯的口感流失。

    二是盡可能保持產品溫度。

    比如烤鴨這種看起來不適合外賣的產品,全聚德的子公司鴨哥科技特制了一種加熱包,當顧客用餐時,只需將加熱包放在鴨卷盒的下隔層,通過自熱方式及蒸氣循環的原理,使其達到與堂食烤鴨65攝氏度相仿的適口溫度。也有餐廳通過烤制工藝的改進和歷史數據的參考,把外賣產品的口感流失率降到最低。

    三是包裝的功能與審美

    包裝正在成為直接影響外賣業績的因素。

    一是功能。包裝要能保證產品的賣相和溫度。比如北京一家餃子店,餃子特別好吃,但在外賣包裝上沒有考慮如何解決產品粘連,煮后直接撈到餐盒中,送至顧客手中,餃子早成了餛飩。而同在北京的小廈水餃,就給外賣專門設計了包裝,餃子是一個個放進去的,不會粘到一起。

    二是審美。對白領來說,吃外賣也要體現生活品質,定制有特色的外賣包裝盒,還能引起他們的分享欲望。

    上半場的外賣市場,特征是沖量,產品粗燥,客單價較低。利潤空間也較小。未來外賣市場的品質化趨勢將日益明顯。產品細節的打磨、包裝的改進,將提高外賣產品的溢價空間。

    -END-

    你可能還想看

    旗魚看餐飲第1期丨14萬億的餐飲畫卷正在發生什么?

    旗魚看餐飲第2期 ▏小吃才是大賽道,火鍋還是吸金王(1)

    旗魚看餐飲第3期 ▏小吃才是大賽道,火鍋還是吸金王(2)

    旗魚看餐飲第4期 ▏小吃才是大賽道,火鍋還是吸金王(3)

    旗魚微信公眾號:QYDC88

    新浪微博:@旗魚點餐

    長按二維碼

    關注“旗魚點餐”

    長按二維碼

    聯系“旗魚客服”

    餐老板資訊網,為全國餐廳老板,提供最新的餐飲經營技巧,了解最新的餐飲經營資訊,學習更多的餐飲營銷、管理、外賣、裝修,采購等經營知識

    原創文章,作者:旗魚點餐系統,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140937.html

    (0)
    上一篇 2017年7月14日 17:37
    下一篇 2017年7月14日 20:00

    相關推薦

    發表回復

    登錄后才能評論
    小程序
    小程序
    商務合作
    商務合作
    分享本頁
    返回頂部
    亚洲精品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