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 標 題 下 藍 字 關 注 餐 飲 第 一 新 媒 體
第 1242 期
★★★★★
親愛的餐友們,這個小長假,內參君繼續為大家奉獻干貨——“經營的盲點”特別策劃。
這個小策劃,將分別從產品設計、領導力、運營三個維度,為大家剖析那些會導致生意不好,但又常常被忽視的盲點。
今天請看第三篇。
月流水50萬,或者每天賣大幾千,可最后一盤,不掙錢甚至虧錢……看起來很讓人羨慕的營業額背后,很多BOSS的痛點是沒利潤。
問題到底出在哪兒?
對照今天內參君為你列出的8個運營盲點看看,你是否已不知不覺中了餐飲業的“第四高”。
”
1
一條朋友圈背后的隱痛
▼
不久前,某餐飲人的一條朋友圈,引發了很多老板的共鳴。
這一條看起來“辣眼睛”的朋友圈背后,是很多餐飲老板的隱痛:
有的餐廳一個月賣了50萬流水,按照正常毛利算有幾萬利潤,可結果居然虧損; 也有老板的面館每天賣幾千元,但進行成本核算后,卻并沒有利潤; 米有理由CEO穆楊說:曾經100多平的店面,一天2.5萬的流水,堂食貢獻一萬多元,剩下的由團購和外賣支撐,但最后算下來卻沒有利潤; 而久如香小龍蝦創始人賈旭,曾經一年流水3000萬利潤只有100萬左右,幾乎不賺錢。(相關閱讀:流水3000萬幾乎不賺錢,我這一年的利潤去哪兒了?)
這么紅火的營業額背后卻不掙錢,問題到底出在哪兒?
2 奪走凈利潤的“第四高”是它? ▼
看起來很火爆的營業額背后,奪走餐廳凈利潤的因素很多。除了高房租、高食材、高人工這傳統“三高”,還有看不見的第四高——高損耗。
五味餐廳創始人王東烽指出“進貨原材料過量,保質期過期、后廚二次加工不善、成品沒有完全消化,都是餐廳額高損耗”。煎餅道創始人劉敏也有類似觀點:進貨不核對數量質量、儲存不當、運輸環節損耗、產品制作環節浪費、運營不善,這五條都會奪走你的凈利潤。
針對上述問題,穆楊他們也曾經進行整改,解決原材料高和人工高。但換原材料運輸、倉儲和購買會增加環節,人工減少產品品質又不能保證。就像一個蹺蹺板,此端抵消,彼端卻增長。
最終,穆楊總結出4個心得:
① 要遵循品類成本核算規律。
對快餐行業來說,產品毛利小,流水再好看,人工成本高于15%就不對。
▲每個餐飲老板都要好好算成本結構賬。
能通過減少人工砍下損耗嗎?廚師長會說人工降低產品供應就要出問題。但深究就會發現,人工過高是因為產品線過于復雜,如果將產品線簡單化、標準化之后,人工就會降下來,就可以減少不必要的浪費。
再細分品類,快餐更注重選址,傾向流量更大、位置更優的商鋪,選址投入會占到25%,人工要求不高占10%;而中式正餐需要大量廚師、店面服務、管理人員,人工會占25%,而選址一般在可控的居民區附近,選址成本占10%。
品類不一樣,成本結構不一樣。運營時不注意業態差異進行成本核算,導致核算虧損。
②產品線節點管控疏漏。
凡是涉及人接觸的環節,都可能產生管控疏漏。
采購食材:會有渠道水分和季節偏差; 制作損耗:預估不足多備貨會產生浪費; 增加SKU:出現單獨配料的品類,會加大材料成本; 灰色地帶:有些供應鏈進品牌,先給研發和運營扣點,錢會從食材價格上出。
早期做“名廚美食”宅食送時,香菇雞這樣看似簡單菜品,卻需要兩次腌制、炒制,而且對辣度和復合料要求很多,而調味上廚師只相對用量而非標準化,它跟另一道招牌紅糖土豆牛肉幾乎沒有相關食材,后臺備貨就會很復雜。
這一道菜有20多種原材料,兩個產品就將近40種,再加上季節變化,大量混亂的SKU就會增加很多倉儲和運輸成本,還出現過一早上后廚全在忙備菜的情形。
③減少運營浪費,借助第三方力量
早期幾家店時,就買了兩部車雇了司機成立了運輸團隊。僅這一項,每月就支出幾萬元,還不包括像違章、停車費、保養等額外費用。
后來穆楊開始選擇當時像貨拉拉,58貨運等第三方運輸平臺合作,每月單店運輸費也就幾百塊錢,只有原來的1/10。隨著社會分工越來越細致,餐飲業完全可以向蘋果、華為學習,跟第三方平臺來進行合作。
④很多損耗源于管理問題
餐飲經營中的很多損耗,都是管理問題。
有段時間,廚師經常反映餐廳里冰箱、空間不夠用。企業增加了冰箱,但不管有多大的冷庫儲藏空間,廚師都會給你填滿,比起“先進先出”等原則他們更在乎自己方便。
而將食材放在店里倉儲成本很大,放得越多后廚效率越低。公司后來在豐臺找到一個大型儲存倉庫,將需要保證食品安全、控制品質的關鍵食材調料進行集中調配,按各店需求用第三方平臺配送,合理控制后廚空間,減少浪費。
3 跟吉野家學習控制“8個浪費” ▼
在豐田生產方法中,有“七個浪費”理論,而吉野家在此基礎上,總結出餐廳管理的“8個浪費”理論,并在數十年運營中做為其堅持不變的核心競爭力之一,被證明行之有效。
在它的“損耗控制體系”中,涉及到這8個方面:
對照這張圖看看,你的利潤都去哪了?
在具體的餐廳設置與管理中,吉野家也通過嚴格的執行,優化了很多環節浪費:
比如U形飯桌。內側只容納一名員工通過,上菜只要一個人來回走就足夠了。一名店員離客人越遠,活動空間就越大,而且U形飯桌前也不會形成混亂。這就是動線調整,優化的“行動浪費” 比如時刻換班。吉野家內部有明確的分工合作。店長可以從里面觀察到整個店鋪的運行情況,對客流量以及員工的表現有明確把握,并根據店內情況隨時對各個工序上的人數作出調整。
……
總而言之,餐飲不賺錢,其實在選址、供應鏈、客服、銷售、營銷、產品、人工等每一個環節,都可能產生損耗,造成成本過高,以至于流水很漂亮,利潤卻慘不忍睹!
在減少細節損耗上,越來越多企業都在注重成本管理,從以上幾個方面防止餐飲業的“第四高”。
煎餅道為了避免生產采購環節的浪費,從源頭上采取合伙人掌管供應鏈的方式,相關負責人對接操作細節,來免除進貨方面的數量、質量、價格等不匹配問題;
而五味餐廳則采取科技制勝的方式,用系統預測每天的售賣情況,進行材料下單。“大數據的預測往往比人工測算更為準確,會降低七八成的失誤”王東烽表示……
我們知道,企業戰略領先有三類:差異化、成本領先和縫隙市場。放到餐飲這個貼身肉搏的行業,成本領先可謂制勝基本功。未來誰效率更高,誰才可能成為王者。
餐飲套路太深,我們一起用心!
內參CEO秦朝的音頻專欄
100期親手打磨音頻節目
參加秦朝飯局、沙龍活動
一起學習互動、獲得VIP專屬禮品獎品
馬上訂閱《秦朝餐見》
也可以點擊文末閱讀原文訂閱
· END ·
統籌丨張琳娟
編輯|李新洲 視覺|陳曉月
看了又看 · 點擊圖片直接閱讀 點擊下列標題 閱讀更多內參干貨 海底撈用人|餐飲業BAT|謀殺進店欲 711研發邏輯|人力浪費|咖啡館賣面 賣小吃大媽|搶灘社區店|十大菜單PK -商務聯系-
首席勾搭官|18510936112
微信|neicansw
-轉載原創聯系-
首席小秘書 微信|neicanmishu
原創文章,作者:餐飲老板內參,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1413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