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 可 點 擊 文 章 底 部 閱 讀 原 文 進 行 訂 閱
第 1216 期
領先兩步是先烈,領先一步是先驅,領先半步是天才,你踏對點了嗎?
你的產品研發,是吃吃吃,還是學學學,抑或“拍腦瓜”?
你籍籍無名的“創新”產品,離大牌們引領市場的“爆品”之間,究竟差在哪?
”
■餐飲老板內參 王新磊 發自上海
1
到底什么是創新?
▼
2015年,肯德基新推出了“半桔半檸”的果飲。
當時以為這就是肯德基的原創。后來才發現很多地方其實早有了果飲。
2016年夏天,在最新版的“小肥羊”,看到了現摘現吃的“蘑菇”,驚為創新。但是幾天之后,在***火鍋也發現了類似的產品。
忍不住問:“這是誰的原創?”朋友說,“這是很多人的原創。”
到底什么是產品創新?
在異國他鄉考察時,因為品嘗到一道印象深刻的菜品,經營者立刻就引進到自己餐廳。這算創新嗎? 很多餐企在研發新品時,總會以適地化、適口化來適應每個區域的消費者,會把菜色口味改良得更符合本地消費者需求。這算創新嗎? 有的餐企表面上看研發創新的產品很多,體驗也非常不錯。但卻完全沒有考慮這款產品的供應鏈端,以及出品的流程、效率等因素。這算創新嗎? 其實這都沒有錯,但都是不夠的。
2 創新的“靈感”來自何處? ▼
眾所周知,規模越大的企業,創新的成本越大。那么,肯德基、麥當勞、德克士這些餐飲業的“巨頭”們是如何做創新的?
三個關鍵詞:趨勢,競品,數據。
a|德克士——捕捉行業趨勢
▽
2016年年底,在云南昆明,德克士年會上,德克士執行長蘇明瑞提到了他們研發的一款飲料“鮮萃檸檬C”,說這是他們的一次產品創新。
但是放到行業里看,其實是比“半桔半檸”晚了一年半的。
于是,內參君在現場提問時,特地問了:“新品研發的‘靈感’從哪來?”
這個問題背后,還埋伏了幾個方向:
①靈感是自我創新?還是借鑒市場?
② 創新是無中生有,還是做大趨勢?
③ 創新需要做哪些調研?
④ 如何確定一個產品未來的空間?
蘇明瑞很詳細地做了解答,“從行業趨勢里借力找新品”。
這款新品的靈感來源就是NFC(非濃縮還原果汁),這是果汁飲料行業的趨勢。
他說,推出與主產品方向沒有直接關聯的新品,意味著要搭建新的供應鏈條,尋找新的供應商,制作新的操作流程,對靈感的要求就更高了,所以對創意的來源也更謹慎。
對于他們來說,創新是一個難度很大的工作。
任何一款新品,從研發設計到最后上市,都需要經過一系列的測試和考量,需要綜合考慮食品安全、口味、操作、成本、利潤、穩定供貨等諸多因素。
蘇明瑞同時建議,想敏銳地捕捉行業趨勢,一方面看你跟供應商的溝通是否深入,另一方面就需要你認真做功課,隨時關注行業變化。
b|麥當勞——緊跟競品與爆品
▽
不知道新品做什么?最簡單的辦法就是,看看競爭對手在做什么。
肯德基推出豬肉類手撕產品后,麥當勞2個月跟進,推出雞肉類和豬肉類兩種,并在4個月后在此基礎上加大口味變化;繼肯德基出“香菇雞肉粥”和“蜜豆雜糧粥”后,麥當勞嘗試本土化出“谷物雞肉麥鮮粥”……既有模仿,也有創新。
麥當勞新品的趨勢另一方面還來自市場爆品的啟發。
比如,2014年8月,第一佳雞排推出新品——爆漿雞排,之后迅速成為市場熱點,第一佳雞排的搜索指數在推出新品那一周竄到3387,在此之前平時的搜素指數在1000以下。
麥當勞當然監測到了這個熱點,而且肯德基也有一款類似產品——巧手麻婆雞排飯。所以,麥當勞于2016年2月-3月,推出了“那么大雞排滿碗飯”。
之后,2016年6月,永和大王也跟風推出了香酥雞排飯。
此外,麥當勞的的新品策略還遵循:新品=經典產品的沿襲與革新。
比如:
經典漢堡包→巨無霸→培根蔬翠雙層牛堡→不素之霸雙層牛堡
經典單層吉士→雙層吉士→芝足火腿加長堡
c|某牛排連鎖企業——從數據里找趨勢
▽
一位餐飲人認為,產品創新首先要看是否符合趨勢。他強調:實力打不過趨勢。不管大品牌,還是小品牌,跟趨勢對著干,都是找死。
但是,有些趨勢看起來是真的,事實上有可能是假的。如何區分趨勢是“真趨勢”,還是“假趨勢”?
他給出了一個分析工具:數據——現象——趨勢。
數據統計顯示,三十年時間,中國禽肉消費量占比達到21%。在這個增長中,成就了麥當勞、肯德基。
同樣的,根據這個邏輯。他預測,牛肉將在未來成為新的增長空間。
因為截至2014年的統計,中國牛肉人均消費量僅為5.2公斤,僅為世界平均水平的60%,相當于美國人均消費量的1/7。
按照經濟發展程度和牛肉消費的比例,牛肉在中國未來是有巨大增長空間的。
但是,如何看是不是真的存在這個空間呢?
這位老板又分享另一個重要指示——看有沒有“現象”出現。
牛肉消費的增長就有這樣一個“現象”出現,那就是潮汕牛肉火鍋,兩年時間發展了4000家店,成為了一個火鍋新品類。
因此,按照“數據——現象——趨勢”的邏輯,牛肉有巨大增長空間。
3 小結 ▼
仔細研究上面的邏輯,不難發現,越是專業、越是大牌們,對創新產品的解讀其實是共通的,那就是:創新不是無中生有,而是做大趨勢。
“只有產品創新才是真正的商業創新,品牌是經營的結果,而產品就是經營的過程。”有間蝦鋪的創始人,餐飲觀察家曾暉如是說。
在曾暉看來,真正懂產品創新的人少之又少,產品創新至少應有五個維度的思考?
除此之外,還包括“供應鏈成本重構、價值轉換、新技術設備應用”。
用一句話表示就是:“一道菜和一款產品之間隔著一個系統規劃和設計的價值。”
對于大品牌如此,對于中小品牌也是如此。
餐飲套路太深,我們卻愛得認真!
內參CEO秦朝的音頻專欄
每周至少兩期我的個人分享音頻內容
參加我發起的飯局、沙龍活動
一起學習互動、獲得VIP專屬禮品獎品
馬上訂閱《秦朝餐見》
也可以點擊文末閱讀原文訂閱
· END ·
統籌丨張琳娟
編輯|王艷艷 視覺|陳曉月
看了又看 · 點擊圖片直接閱讀 點擊下列標題 閱讀更多內參干貨 新匠心派|排隊排上天|餐飲賣“貨”也賺錢 網紅店閉店|小老板們怎么活|跳了4個坑 中國“蛋糕王”|被員工坑死|加盟模式解析
-商務聯系-
首席勾搭官|18510936112
微信|neicansw
-轉載原創聯系-
首席小秘書 微信|neicanmishu
原創文章,作者:餐飲老板內參,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1414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