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 擊 上 面 藍 字 關 注 我 們
第 1190 期
這篇演講的主人翁,稱得上是馬云心頭的一顆“朱砂痣”。
24歲當上萬國證券資產管理總部副總,29歲成為普華永道全球最年輕合伙人之一,31歲成為百安居總裁;
36歲出任阿里巴巴執行副總裁,兼任阿里巴巴B2B總裁并于一年后帶領其于香港上市;
2011年,因B2B員工為沖業績而曝出“欺詐門”,馬云將其“揮淚斬殺”;
同年,在馬云支持下,他成立嘉御基金回歸投資老本行。
這位人物,就是衛哲。
去年底,他在湖畔大學發表了題為“互聯網沒有改變的商業本質”的內部分享。其中,舉例餐飲講規模和效益的辯證關系,內參君覺得精彩犀利,摘錄與諸君分享。
”
▲衛哲
你不要告訴我,你每個城市都虧錢,20個城市合在一起就賺錢了。
|第一個角度|
從你的用戶、客戶、買家來看
▽
比如一個消費者在北京朝陽區。你告訴他,在全北京或全中國,你的平臺有10萬個餐廳。對他來說,這關他屁事,他關心的是他身邊3平方公里內有多少餐廳。中午他在朝陽區要吃碗面,海淀區的餐廳送過來,面都變成面疙瘩了,午餐都變成下午茶了。
你在3平方公里以外有多少商家,這個規模對他來說沒有意義。
|第二個角度|
從你的商家來看
▽
你對一個商家說,我們平臺每天有100萬單成交量,有時候高達600萬單。那個商家也用了很難聽的話說,你600萬單關他屁事,他一天能從50單做到100單,已經很開心了,你的600萬單跟他也無關,就算北京有100萬用戶也跟他無關。
他更關心的是門店所在的3平方公里有多少用戶,這個對他有用。
|第三個角度|
從企業自身來看
▽
從企業角度來講,有三類規模效應,分為3平方公里規模效應、同城規模效應、全國規模效應。
①3平方公里規模效應:如果你每個3平方公里都不賺錢,千萬別告訴我,你有100個3平方公里就賺錢了。這個時候,你就是有1萬個也還是不賺錢。
走出3平方公里后的業務,和這個商家沒關系,商家不會因此給你更高的返點或者降低成本;消費者走出這3平方公里,也和你沒什么關系了。幾乎所有的O2O,就是幾平方公里的規模效應(不一定絕對的3平方公里,也可能5平方公里)。
②同城規模效應:比如找工作、找房子、搞維修、搬家……我在朝陽區租房子,如果海淀區有份工作,我還是愿意考慮的。租房子可以跨個區,但跨城市呢?跨城市就沒有什么規模效應,這個叫同城規模效應,也就意味著消費者、商家、平臺在一個城市,規模才有意義。
同樣的,你不要告訴我,你每個城市都虧錢,20個城市合在一起就賺錢了,還是不賺錢。
③全國乃至全球規模效應;這類規模效應比較幸福。亞馬遜、京東、天貓,包括傳統零售的沃爾瑪、百安居,它們有全國乃至全球規模效應,為什么?百安居如果全國50家門店,每家門店都不賺錢,但可能合在一起就賺錢了。因為合在一起后,向上游的集中采購量增加了,上游會給它讓利的,它的利潤空間就這么來了。
|eg|
沃爾瑪為什么在中國失敗? 它贏在全球規模效應,但是突然發現,它的全球供應商、供應鏈,對于中國的門店是沒有用的。在全球它雖然有上萬家店的采購量,但采購的商品和中國當地需要的商品是不一樣的,這時全球規模效應就沒用了。 它在中國就一兩百家店,全國規模效應比不過大潤發、華潤。只有非常少的企業,它的業務模式具有全國或者全球規模效應,也只有這些企業,跨地區拓展的增量是有意義的。
每個行業都要問自己屬于哪一類規模效應,中間也可能有一定的交集。有人說,我投一個央視廣告,如果全國分公司多,那我的用戶受眾不就多了嗎?這是很勉強的全國效應。
你如何判斷你所謂的規模效應?打開財務報表,看看每一行成本是3公里成本、同城成本還是全國成本。
如果你的全國成本很多,比如營銷占你的全國成本很多,那么在營銷細分項上,你的企業具有一定的規模效應。如果你的營銷費用很低,或者全國沒什么網點,只有1、2個或5、6個城市,那么千萬不要做全國性廣告,沒有意義。你的規模效應屬于同城的類型,在全國網點形成之前,做同城廣告還有點意思的。
有的甚至連同城的廣告都沒有意義,因為你是3平方公里的網絡效應,3平方公里的營銷才有意義。
內參君曾說過,在中國做餐飲,只有兩條路,要么做大,要么做死。(相關閱讀:為什么我勸你在中國不要去做百年老店?)
可是,你的規模效應判斷對了嗎?你在做哪一級?
來源:整編自筆記俠、金錯刀頻道
· END ·
統籌丨張琳娟
編輯|李新洲 視覺|尚冉
看了又看 · 點擊圖片直接閱讀 點擊下列標題 閱讀更多內參干貨 利潤去哪兒了|第二家店|超級店長制 必栽的5個坑|好吃不貴|高手的5段位 決戰20平|西貝裁判制|2017生存法則
-商務聯系-
首席勾搭官|18510936112
微信|neicansw
-轉載原創聯系-
首席小秘書 微信|neicanmishu
原創文章,作者:餐飲老板內參,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1415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