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 擊 上 面 藍 字 關 注 我 們
第1176期
▼
從“我的小板凳”、到“姐夫的小火鍋”、“小小河邊魚”,再到“野火燒”烤肉、“花庫”串串,以及定位火鍋好食材整體解決方案專家的“鍋圈”……開一個火一個,是他給外界最大的印象。
然而,做餐飲17年,起起伏伏,目前各品牌在全國遍布500多家店,這位CEO最大的經營體悟卻是一句簡單的:好吃不貴。
在剛剛結束的內部年會上, 他首次闡述了他的“好吃不貴”理念。內參君覺得,對每個餐飲人都有啟發,今天,就擇其精華披露。
■餐飲老板內參 |王艷艷 發于鄭州
1
這家火爆的火鍋品牌為什么不行了
▽
先聽一個案例。
某火鍋品牌初創時,鍋底設計的是3斤6兩,毛利保持在50%。味道好,客人喜歡,但卻不怎么掙錢。后來來了一個空降兵,為了盈利,就更改了菜單和鍋底,從子母鍋改成了鴛鴦鍋,鍋底從3斤6兩,減到1斤半,后來又減到1斤2兩,毛利能做到的58%-62%。
毛利上去了,月營業額也比之前高了不少,但因為客單價高了,顧客卻不買單了,回頭客越來越少。
這筆賬任哪個消費者都會算:一半清湯+一半料鍋,肯定比3/4的料鍋+1/4的湯鍋省料。
“一念之差,丟失了價格和口味壁壘,損失了5000萬。”這位創始人痛心疾首。
現在,這個品牌開始回歸:產品上:鍋底重回3斤6兩的牛油,加湯加的是礦泉水。價格上采取雙“50”定位,人均50元,毛利50%。
其實,這個回歸背后的邏輯就是,在顧客感覺不到,但關乎利潤的地方能多算計可以多算計;在顧客感受到的地方,你必須讓他感覺到價值撐得住價格。
2
為什么要做“好吃不貴”
▽
這是基于對餐飲業的6個趨勢判斷——
① 餐飲市場競爭——去庫存。一個好消息:第一輪肉搏基本結束,一個壞消息:第二更加兇殘,正在拉開帷幕;第一輪大部分還是新手的戰場,第二輪將是老炮們祭器雷神之器的廝殺。 ② 餐飲就要滿足:宅、懶、饞、急、忙、老。六大需求,高密度、短半徑、即時是餐飲外賣的重要入口。 ③ 中產階級消費者,他們是典型的性能偏好者,精明的廣告辨識者,高品質商品的買單者。 ④ 口味和環境是他們為餐廳評分的重要依據,口味在未來越來越顯其重要性。 ⑤ 消費市場從啞鈴型向紡錘形市場過度;就餐趨勢從商務型就餐轉向日常生活就餐。 ⑥ 2017年,火鍋將持續發展,市場的需求度仍會上升,火鍋的包容優勢更明顯,火鍋正餐化、火鍋快餐化發展成為兩個發展方向。
3
如何做到好吃不貴
▽
①低價與盈利的辯證關系圖(如下)
所有指標降低10%:餐廳盈利能力=0.9(效率降低10%)X0.9(服務成本提升10%)X0.9(回頭客減少10%)=72.9% 所有指標提升10%:餐廳盈利能力=1.1(效率提升10%)X1.1(服務成本降低10%)X1.1(回頭客增加10%)=133.1%.
從上述公式里可以看出,指標降低或提升10%,盈利的波動都在三成左右,這相當于一個效益好的餐廳的盈利了。
②產品:好吃,好吃的產品不一定貴,調結構,立爆品;不難吃(穩定),便宜,量大。價格一定是高性價比,性價比仍然是影響消費的第一要素。
③環境:設計,裝修逼格,重體驗;產品第一,裝逼第二;哪里占用租金,就把那個地方干掉,即使干不掉,也要減半和合并。
——簡單不見得沒文化沒品位,別裝逼。
④運營:死磕高人效、高坪效。
人工將成為餐飲競爭的第一競爭要素;從營業額上看現在最高的是食材,35%,人工在20—25%,未來人工會超過食材成為第一占比。
一個餐廳的“服務能力,接待能力,盈利能力”都與服務員有關,服務員因素成為餐飲盈利的最不確定因素。
如果一個餐廳的服務員做事效率低下,就會導致對顧客的服務成本增加,而顧客對餐廳的滿意度反而下降,回頭客減少,盈利能力大大縮水;這意味著,同樣數目的服務員,效率低下的,等于餐廳在賠本賺吆喝;團隊高效的,等于純利翻倍,多開了一家店。
店面管理就是人的管理,人的管理就是人效和坪效的管理,人效的管理就是培訓和績效考核。
最高明的管理是化管理為交易。沒有一個生意的雙方是需要被管理的,做生意是天底下最好的管理手段。
·END·
統籌丨張琳娟
編輯|燕子 視覺|陳曉月
點擊圖片直接閱讀
-商務聯系-
首席勾搭官|18510936112
微信|neicansw
-轉載原創聯系-
首席小秘書 微信|neicanmishu
原創文章,作者:餐飲老板內參,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1416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