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內參君為您分享的第954期內容;新朋友點標題下藍字或搜索微信號cylbnc關注。
|緣起|
一場“事故”,農場餐廳誕生了
▼
△
藍山餐廳
丹起初只想把藍山餐廳做成鄰家風格的時尚餐廳,做出美味的食物給顧客,僅此而已。
然而一次“事故”讓他重新開始定位餐廳。一年蘆筍季時,由于采購上的失誤導致餐廳蘆筍堆積成災。他下令當晚餐廳所有菜全部用蘆筍制作,包括冰激凌。
然而兩小時后,紐約最受尊敬、說話最有分量的食評家來到其餐廳用餐。就當丹以為出事了的時候,第二天,食評家的文章卻傳遍紐約美食圈。他稱藍山餐廳是“農場到餐桌的新縮影,一個不憚以最大程度發掘食物本味的餐廳”。
“食評家幫助我們在我們自己之前認清了自己”,丹如是說。丹開始根據時節烹飪,成為“從農場到餐桌”的代言人。而當市面上的大量反季節食材無法滿足他的選擇時,他在餐廳邊上建起了自己的農場。
△
他在餐廳邊上建起了自己的農場
其實農場是他的奶奶留下的,一度因為過度收割而荒蕪,丹希望農場重換生機。他進行蔬果輪種、種植牧草、養牛、養雞、養豬、養山羊……農場逐漸成為一個自洽的共生系統。
|矛盾|
取悅顧客和堅持天然有機,總不能兩全
▼
他習慣不斷地問出十萬個為什么,哪怕是最簡單的食材,丹也會反復推敲和研究食物背后的故事,什么時候采摘?什么方式烹飪才能發揮食材最好的狀態?
“當你對什么都好奇時,你會很快陷入對道德倫理、對生態、對深層次問題的思考。我們該怎樣使用這個星球?我們該怎樣為我們的鄰居們、為我們的未來負責?”
而探索這些問題的初衷都只為了一個最單純的原因——“我只想做出好吃的食物。”
△
對天然健康的食物保持永久的興趣是一個廚師的責任。
餐廳的菜肴幾乎全部取材于農場,會根據時令季節變換菜的種類。所有食材都會物盡其用,從根到莖,在丹眼里一切都不是“廢料”。
但和很多自開餐廳的主廚一樣,丹面臨著矛盾。一方面作為廚師和餐廳老板,他需要取悅顧客,另一方面,他覺得有一種責任,應對天然健康的食物保持永久的興趣,為其發出聲音。
要知道,面對復雜的商業社會和處于起步階段的有機食品行業,這并不能總是兩全。
|執著|
極致追求,引領“時尚有機”風潮
▼
盡管如此,丹從未止步。“我認為廚師的作用至關重要。廚師已經早就不再處于底端,時代變了。不管你是不是覺得廚師應當享有現在名人般的地位,但廚師做為媒介去傳播我們的理念,是正確的思考方向。”
好在丹獲得了很多志趣相投的人出手相助,丹也成為這一運動激勵人心的領導者。
△
把有機變成時尚文化,廚師可以做為媒介去傳播這種理念。
來這里吃飯的人,都很認同他的價值觀,希望他越做越好,甚至帶有一些信仰的性質。
“我相信這個人,相信他帶給我的生活方式,這是丹最厲害的地方,他后面有數十萬相信他、認同這種生活方式的人,我可能沒有辦法每天吃有機,沒有辦法每天做得很環保,但是起碼當我想要做點好事的時候,Dan Barber的餐廳會變成選擇之一。”
餐廳的一道特色菜是胡蘿卜和它完整的莖。我們平常只吃胡蘿卜的紅色部分,但它的莖也很好吃,沾點鹽,就別有風味,餐廳用這樣的方法告訴客人不要浪費這些東西,食物的很多部分都可以拿來重新食用。
他把有機變成時尚文化,把環保主義跟美食結合在一起。支持他的人會有一種“我有意念,我比別人更重視地球”的自豪感。
這樣的互相認同,來源于丹通過各種方法,持續地鼓勵人們在“吃”食物時,不只是單純地關心口味的好壞,而是真正了解自己所吃之物是什么,以及它的來源,和它背后的故事。
—點擊下列關鍵詞,獲取更多內參干貨—
高翻臺率的秘密|餐飲業紅黑榜|雕爺牛腩內幕
金錢豹被追債|這家餐廳為何店店售罄
老板易栽10個坑|員工的自白|外婆家帝國
米其林來了|離職率低的秘密|CEO自曝血淚史
文章來源:吃貨拯救世界(ID:chihuozhengjiushijie)
統籌:張琳娟|編輯:王艷艷|視覺:陳曉月
商務合作請加微信tinachenjiao
轉載原創請加微信neicanmishu
原創文章,作者:餐飲老板內參,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1431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