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被拍磚也要說:“匠心”是餐飲業最大的陷阱!

    ?

    這是內參君為您分享的第876期內容;新朋友點標題下藍字或搜索微信號cylbnc關注。

    餐飲業最黑的詞,是匠心。

    此話一出,估計很多人都要拍磚了。

    因為最近兩年,各行各業都在說匠心,尤其是餐飲業。和匠心這個詞經常打包出現的是日本的壽司之神小野二郎,一度在餐飲人的朋友圈刷屏,很多人被他的匠心戳中軟肋——被鼓舞或被安慰。??

    但今天,我們要揭示匠心背后的真相。就像對餐飲人來說,很多時候情懷就是一種扯淡一樣,匠心的背后也有著很多人不愿承認的事實。?

    ?餐飲老板內參 王新磊 發于北京

    警惕,

    “匠心”在給你洗腦!

    現在餐飲業,資本碾壓一切,技術橫掃千軍,人才決定生死。競爭激烈得像吃了藍色小藥丸,亢奮得不行不行的。

    可是,匠心,這個家伙分明就是給你洗腦,讓你偃旗息鼓,做個山野匹夫,然后告訴你,那才是人生最美好的追求。

    這不是扯淡嗎?!

    更有趣的是,信奉這種匠心的人,你還不能叫醒他,叫醒了他就咬你。而他們都迷醉的,就是日本的那個“壽司之神”。

    一生只做壽司的小野二郎,被譽為“真正的餐飲匠人”。前一段時間,餐飲人的朋友圈一度被這位年過90的老頭刷屏。

    你或許知道,他那間位于銀座辦公大樓地下室、只有十個座位的壽司小店(數寄屋橋次郎),成為了世界上最小的“米其林三星餐廳”,沒有豪華的裝潢,空間也略顯逼仄,甚至連廁所都在店外面。

    而且他店里沒有菜單,小野二郎是根據當天買來的材料定菜品。店里也沒有酒水飲料和小菜,只賣壽司,平均用餐時間僅15分鐘。

    ▲小野二郎對壽司傾注了全部的熱情,壽司就是他的生命,他做夢都在捏壽司,點子多到半夜驚醒。

    即便如此,想要光顧二郎壽司店,需要至少提前一月訂位子。奧巴馬訪日期間,安倍請他在二郎壽司用餐。

    這樣的匠心,也成就了商業上的成功,小野二郎的壽司店,普通人至少要提前三個月預約,人均消費達400美元。

    由此,這個勵志的故事被總結出一個道理:餐飲人需要匠心精神。

    然而,這個故事背后,有一些你不知道的真相。

    真相 1

    日本餐飲業的主流

    是工業化和標準化

    小野二郎又怎樣?

    “壽司之神”無疑是一個非主流,日本餐飲業的主流仍然是工業化和標準化。

    比如,日本最大的外賣品牌玉子屋,平均每天提供的快餐數量達到7萬份,而且公司已經創立50年了,只有700人的團隊一年的銷售額可以達到90億日元。你會驚訝它是怎么做到的,答案就是把將規模化經濟做到極致。

    ▲日本餐飲業的服務員很少,餐企大量使用小時工。

    日本人力成本高,餐飲業的服務員很少,也有“三高一低”,工業化和標準化可以減少人員,降低操作難度。因此,日本餐企可以像星巴克一樣,大量使用小時工。

    這就出現了一個更精彩的現象:三、四個人就可以服務一百多平的店面,而且服務還很到位。

    此外,即便那些依然延續著手工業制作的日本百年老店,它的原料和食材,又有多少不是來源于標準化的工業生產線?

    真相2

    真正的匠心

    是要講規模的

    內參君認為,真正的匠心,都是要講點規模的。

    不知你是否發現,身邊凡是能出來講匠心的都是如此?

    比如——

    “人們的消費需求越來越大,消費能力越來越高,餐飲市場非常龐大。餐飲業不要被互聯網思維的嚇到,還是應該回歸初心,把菜做好。”

    “把產品做到極致,自然就有口碑。我們起初成立海底撈就是為了建立口碑。”

    這些國內餐飲業的領軍餐企,無一不是有規模的。

    一輩子只開一家店,固然是一種活法。然而這種活法通常因人而存在,不可復制,你看看也就罷了。

    這種活法還有一些被掩蓋的細節:那些延續著手工業時代生產方式的老店,出品穩定嗎,在簡陋的就餐環境里顧客體驗真的好嗎,甚至食品安全有保證嗎?

    這些從未被拿出來討論。

    真相3

    口味口味口味……

    只有口味真的夠嗎?

    我知道,接下來你要跟我提口味了。

    在很多關于匠心的爭論中,口味是最撕扯不破的底褲:

    你要講品牌,他說餐飲業的根本是口味;

    你要拼環境,他說餐飲業的根本是口味;

    你要提標準化,他說餐飲業的根本是口味;

    你要提餐飲新技術,他說餐飲業的根本是口味;

    ……

    ▲現代化的餐飲業競爭,比的是口味、品牌、環境、服務、營銷等的綜合競爭力

    看起來,口味是競爭之本,其實只是死鴨子嘴硬。放眼餐飲江湖,脫掉口味這個底褲的,恰恰是野蠻生長。

    比如沙縣小吃火遍全國。比重慶小面,遍布全國,各地口味就不一樣。曾經有文章說,重慶小面最好的時候,哈爾濱隨便一家餐廳換上“重慶小面”的招牌,就能火得不行不的。

    ▲孟非的小面,南京首店開業時,一大幫文體界名人去捧場,除了名人效應,孟非小面主打的正宗重慶味。 但世人都知道原汁原味的重慶小面都是街頭小吃,空運到南京等地,味還是那個味嗎?只有食客自己知道答案吧。

    相反,那些堅持口味正宗的,在“走出去”時,總是難以適應市場,最后反倒退回原地。這也是很多地方菜難以“走出去”的困境。

    原因何在?

    就是餐飲企業堅持的所謂正宗口味,只是自己的一廂情愿。準確說,這個口味只是區域的記憶,不是市場的記憶。

    就像很多人,覺得自己家的飯最香,其實呢……

    另一個扒掉底褲的典型,就是“李先生加州牛肉面”。

    對于加州牛肉面,我們都沒有吃到過正宗的,也沒有見到過,那么“李先生”給我們什么樣的味道記憶,加州牛肉面就是什么樣的味道。

    當餐飲業的時間軸壓縮后,所有的場景都改變了,其中最關鍵的是消費者改變了,所謂正宗的口味,已不足以成為核心競爭力。

    真相4

    有多少人

    是在借匠心自我安慰?

    我們很多餐飲企業之所以迷戀匠心,一是給落后披上了華麗的外衣,二是裝逼成本低,裝逼的姿勢還很優雅。

    ▲內參君以為,談匠心,首先得保證食品安全

    甚至,他們為自己的落后生產方式找到了解脫——發展不過競爭者,用以麻痹自己。

    其實呢,一個餐飲企業連環境都做不好,連食品安全都做不好,哪有什么資格來奢談匠心啊?

    對于那些真心做企業的人來說,該講規模的時候做匠心,就是“作繭自縛”。

    當然,頑固不化,也是可以成功的:站立五百年,你也是兵馬俑。

    統籌:張琳娟|編輯:閆太然|視覺:陳曉月

    商務合作請加微信tinachenjiao

    轉載原創請加微信iyanran

    點擊閱讀原文,了解更多中歐餐+創新營細節

    餐老板資訊網,為全國餐廳老板,提供最新的餐飲經營技巧,了解最新的餐飲經營資訊,學習更多的餐飲營銷、管理、外賣、裝修,采購等經營知識

    原創文章,作者:餐飲老板內參,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143612.html

    (0)
    上一篇 2016年3月16日
    下一篇 2016年3月16日

    相關推薦

    發表回復

    登錄后才能評論
    小程序
    小程序
    商務合作
    商務合作
    分享本頁
    返回頂部
    亚洲精品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