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咖啡與茶的戰爭:咖啡這個“狐媚子”,終將輸給中國茶?

    這是內參君為您分享的第822期內容;新朋友點標題下藍字或搜索微信號cylbnc關注。

    這兩天,全國大部地區開啟“冰河模式”。在這個你也可能窩在家里的周末,我們來扯扯關于咖啡與茶的閑篇兒:

    咖啡是濃香的紅玫瑰,飄逸著西方文化的熱情和奔放。茶則是清香的白茉莉,蘊含著東方文化的深情和含蓄。

    不少茶界人士說,年輕人成熟多金后,必將拋棄咖啡這個外來的“狐媚子”,投向傳統中國茶的懷抱。

    還好,有些背景強勢的茶品牌,已經等不及消費者變老了。

    它們像那些“狐媚子”咖啡館一樣,用時尚化、標準化來做茶飲,并以“東方星巴克”的標準姿勢,站在了咖啡的對立面。

    茶館會回到古時“處處有茶坊”的盛況嗎?

    ?餐飲老板內參 路文兵 發于上海

    咖啡這個“狐媚子”
    終將被拋棄?

    咖sir上一次去茶館喝茶,是陪一個相熟的老板談生意。

    ▲精致、昂貴是很多茶館的代名詞

    私密的空間里,茶香氤氳。茶藝師面容姣好,手法臻熟。兩位老板一邊賞茶藝,一邊抽煙聊天,相談甚歡。

    喝完結賬400多。

    嘿嘿嘿。

    中國的茶館,要么越來越精致,越來越昂貴,要么淪為喧鬧嗆人的牌局會所——它們無一例外的遠離了年輕人。

    而不少茶界人士,并不覺得存在“消費者迭代”這回事。

    他們認為,年輕人上了年紀有錢后,必然會離開咖啡那個外來的“狐媚子”,回到茶這位“正室”的懷抱。

    “茶文化有根嘛!”他們說。

    但市面上,茶館被咖啡館替代已是現實。幾乎每個街角,都能看到咖啡館的身影。

    其實在中國歷史上,茶館興盛的時候,隨處都是,數量不比今天的咖啡館少。

    據《東京夢華錄》記載,朱雀門外,“以南東西兩教坊,余皆居民或茶坊,街心市井,至夜尤盛”。

    即使后來朝廷南下避難,也是臨安“處處有茶坊”。

    競爭激烈,名字也起的很酷:朱骷髏茶坊、一窟鬼茶坊、黃尖嘴蹴球茶坊……

    最后那個,看上去還是足球主題茶館。

    ——看,那時候的茶館,已經知道怎么抓眼球營銷。

    然而時移世易,咖啡館來了,茶館落寞的沒落了。

    “咖啡侵占飲品市場,其背后是文化的遷徙。文化一般由先進生產力地區向落后生產力地區遷徙,咖啡代表著先進生產力地區的文化,隨著茶館逐漸沒落,人們喝茶聊天的地方轉向‘高端’的咖啡館是大勢所趨。”

    荼啡茶創始人鄭會軒告訴咖Sir,如今茶館的沒落,也并非茶這個產品的沒落,而是茶館這一商業模式的沒落。

    “目前很多茶館在做茶道表演、茶文化表演等,而對于年輕人來說,他們愛喝茶,但是并不需要一道茶泡三遍才喝到嘴里。”

    在賣茶的“咖啡館”
    喝一杯像咖啡的茶

    有些茶館正在改變。

    前幾天,咖sir在上海走進一家叫做“因味茶”的飲品店。明亮的燈光,落地的窗戶,俏皮的爵士,三三兩兩的年輕人。吧臺的機器嗡嗡作響,虹吸壺里液體翻滾。

    ▲用咖啡館賣茶,正成為飲品界的時尚。

    未幾,一杯拉花精巧的咖啡端上來。喝下一口才驚覺:這不是茶嗎?

    店員不失時機的介紹,這款像極了咖啡的飲品,叫做“十萬伏特”,正宗茶飲料。說完,露出一個服務守則上的標準微笑。

    用“咖啡館”賣茶,在飲品界已經成為一種新時尚。

    鄭州的荼啡茶,重慶的嫩綠茶,上海的茶香書香……時尚茶飲市場,近年來已經星星點點出現了不少品牌。

    他們大都有著咖啡館的形態,茶飲的產品線。

    除了傳統的茶飲,他們還在投入大量的精力財力,研發出傳統茶與咖啡之間的過渡產品。

    比如荼啡茶的“紅茶卡布”。

    鄭會軒介紹,這款占20%營業額的爆款單品,用咖啡杯盛裝,在傳統茶汁的基礎上加入奶泡,表面拉花。如果不喝下去,你永遠不知道你喝的是一杯茶。

    “像這樣一杯簡單的飲品,從選茶、研磨成粉、萃取濃縮汁,再到打出細滑的奶泡和拉花,每一道工序都有標準,是經過嚴格把關的。”

    還有一些激進者。

    他們干脆用茶和咖啡“混配”出一些口感還不錯的飲品,以此告訴年輕人:來我這里,更多選擇哦。

    茶的對手是咖啡
    還是它自己?

    咖啡與茶之間的“戰爭”,有東西方文化的較量,更是傳統與標準化之爭。

    中國的茶文化實在太厚重了。這種“厚重”,有時候在商業上的表現卻令人失望。

    業內人士告訴咖sir,由于缺乏大品牌,茶葉往往通過各種茶文化來“花式抬價”。

    ▲“厚重”的文化反制了茶的發展

    “10倍加價,一年不開張,開張吃一年”的現象,行業里屢見不鮮。

    追求快時尚的年輕人,為什么不走進咖啡館呢?——至少咖啡簡單、直接、便捷、開放,沒那么多繁瑣的茶儀和令人狐疑的價格。

    所以,從某種程度上來說,中國茶的對手不是咖啡,而是它自己。

    消費者在迭代,那些產品標準化、價格透明的品牌,已經獲得了他們深度的消費信任。

    反觀茶這個厚重的、神奇的、模糊的產品,在價格、“文化”以及產業鏈上,有太多“頑疾”需要通過“標準化”來自我革命。

    真的還要等
    消費者變老嗎?

    1月8日,星巴克發言人向咖門表示:2016年星巴克旗下茶品牌Teavana將進入中國,暫且由星巴克的門店負責Teavana茶包的銷售。

    星巴克旗下茶品牌Teavana

    同時咖sir了解到,荼啡茶已經將店面開到鄭州、北京、蘇州等市場,并將于今年將開始店面3.0的升級,試圖脫離咖啡館形態;

    而因味茶和嫩綠茶背后公司“東欽餐飲”的神秘大老板,則是“不差錢、不缺人”的劉強東和繆欽,他們的野心是打造“東方星巴克”……

    這些強勢的破局者們,正在用更時尚的產品、更透明的價格、更標準的服務,把茶館這個傳統商業模式,進行時尚化、標準化的改造。

    ——真的還要等年輕消費者變老嗎?

    (即時獲取咖啡最新資訊、行業分析請掃碼關注)

    來源:咖門|統籌:劉曉紅|編輯:閆太然|視覺:陳曉月

    商務合作請加微信tinachenjiao

    轉載原創請加微信iyanran

    餐老板資訊網,為全國餐廳老板,提供最新的餐飲經營技巧,了解最新的餐飲經營資訊,學習更多的餐飲營銷、管理、外賣、裝修,采購等經營知識

    原創文章,作者:餐飲老板內參,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143942.html

    (0)
    上一篇 2016年1月22日 23:01
    下一篇 2016年1月23日 10:55

    相關推薦

    發表回復

    登錄后才能評論
    小程序
    小程序
    商務合作
    商務合作
    分享本頁
    返回頂部
    亚洲精品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