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內參君為您分享的第817期內容;新朋友點標題下藍字或搜索微信號cylbnc關注。
有人說,我躲過了《花千骨》,躲過了《瑯琊榜》,卻在《羋月傳》中無法自拔。 從2015年一直看到了2016,《羋月傳》就這么結束了,反正羋月也成了太后。秦國就此開始了興盛期。 羋月一生確實精彩。只是,貌似我們還是對大秦美食比較感興趣。 “將士們,你們有多少付出就有多少回報……” 2300年前,宣太后羋月鼓舞將士的演說,可謂氣勢恢宏,蕩氣回腸。 羋月霸氣演講 羋月執政期間,秦軍勇猛無比,戰無不勝。為什么秦軍這么厲害? 民間有傳:就是因為秦軍將士吃了泡饃,吃了涼皮,吃了甜飯…… 在《羋月傳》中,不少鏡頭也描述了當時貴族和普通百姓的生活起居。但其實,戰國人以粗糧為主,肉食極少。 《墨子·尚賢》中記載:“賢者之治邑也,蚤出莫入,耕稼樹藝、聚菽粟,是以菽粟多而民足乎食。” 這其中,可以看出,當時秦國人以“菽粟”為主。“粟”就是現在說的小米,“菽”是大豆。 和庶民不同,皇帝結婚吃的東西都是硬貨,但是并不豪華。 劇中,贏駟與羋姝大婚,有一段儀式:共牢而食,夫婦食黍。這“黍”就是當時秦國所特有的糧食作物,現在叫做糜子。 劇中羋姝食黍 糜子出產于陜西,形似小米,俗稱黃米,煮食有很大黏性。陜西人喜歡將糜子蒸制,然后澆上熬制的白糖汁,稱之“糜子甜飯”。 糜子甜飯是陜西人家家戶戶餐桌上一道普通的菜肴。而今,各地陜菜飯店中糜子甜飯也成了一道常見菜。糜子不變,陜西廚師在制作上卻是越來越精到,創意無限。 糜子甜飯 俱振文,一位80后廚師,祖籍咸陽,亦愛《羋月傳》,更愛探討劇中美食與自己家鄉的淵源。 說起戰無不勝的秦軍,俱振文還有一點研究。 “早在西周時,如今的陜西一帶就已經有涼皮了,后來戰國時期,牛羊肉泡饃出現秦國都城咸陽。秦人喜吃面食,涼皮和泡饃必是常吃的食物,面食養人,秦軍將士自然個個身強體壯,常年打勝仗也就不奇怪了。” 每次聊起這些,俱振文都說得有理有據,然后食客們哈哈大笑,點頭稱贊:原來陜西泡饃和涼皮還有這樣一個推論。 老長安的陜西泡饃 現在俱振文在鄭州老長安飯店做廚師長,隨著《羋月傳》熱播,店里生意火爆,常有食客要求來幾樣劇中的美味嘗嘗。 每到這時,俱振文總會首推“糜子甜飯”。只是這里的糜子甜飯,被他動了點心思,改良了一番。 制作前,他特意將糜子先在冷水浸泡4小時以上,這樣蒸出的糜子顆粒分明,又不失黏糯。 糜子甜飯上的澆頭,他改為紅糖汁。“這是從口感和健康考慮的。紅糖溫補,配合糜子所特有的黏糯,在口中的層次會更分明。” 從俱振文創制這碗新版糜子甜飯以來,它的點擊率在店中一直居高不下。 新版糜子甜飯 在老長安飯店里,陜西名菜“長武酥肉”也是道名菜。 炸豆腐塊、青菜、木耳、金針菇、酥肉等燴成一鍋,原湯打底,湯盆中五顏六色,味道鮮香可口,酥肉軟爛。冬日里從寒風中進店,喝上一碗,渾身勁爽。 長武酥肉 說起這道“長武酥肉”,其實也是一道有故事的菜。順著《羋月傳》的歷史向下走,讓我們來到唐玄宗時期。 長武是陜西中部的一座城,古時因這里常年打仗而得名。當年“李世民大戰淺水塬”就發生于此,也是長武最有名的一次戰役。 俱振文說:“聽老一輩人說,當年唐軍在長武如果打了勝仗,軍中廚師定會做一鍋酥肉犒勞將士,鼓舞軍心。廚師們把當時各種時令蔬菜和炸制過的酥肉放在一起燉煮、調味,燴菜內容豐富,湯汁味道格外鮮美。后來,此燴菜傳入當地老百姓中,進而得名‘長武酥肉’。” 直到今天,在長武,無論過年酒宴,還是民間紅白喜事的餐桌上,都少不了這盆“長武酥肉”壓軸。 放在鼎內的長武酥肉 老長安的葫蘆雞,亦是名號響亮的一道經典菜。它形似葫蘆,外酥里嫩,肉質鮮美,骨頭都焦酥入味。一上桌其金黃的顏色瞬間照亮一桌菜。 老長安葫蘆雞 相傳葫蘆雞創始于唐代天寶年間,出于唐玄宗禮部尚書韋陟的家廚之手。 有一天,韋陟命家廚烹制酥嫩的雞肉。第一位廚師采用先清蒸,再油炸的辦法,韋陟品嘗后認為肉太老,沒有達到酥嫩的口味標準,大為惱火,將這位廚師鞭打五十而致死。 第二位廚師采取先煮,后蒸,再油炸的方法;酥嫩的要求達到了,但雞經過三道工序的折騰,已骨肉分離,成了碎塊。韋陟懷疑家廚偷吃,不容家廚辯說,又命家丁將家廚活活打死。 第三位家廚接受了上兩次家廚的教訓,在烹制前用細繩把雞捆扎起來,然后先煮,后蒸,再油炸。這樣烹制出來的雞,不但香醇酥嫩,而且雞身完整似葫蘆。韋陟嘗過,這才滿意。 后來人們把用這種方法烹制出來的雞叫做“葫蘆雞”,一直流傳至今。 葫蘆雞 俱振民說,現在的葫蘆雞制作步驟和傳說中一樣。陜西人雖然已經吃了1500年,但依然視為心頭愛。葫蘆雞還因此被評為了陜西非物質文化遺產。 因為《羋月傳》,我們有機會再次領略了陜西美食的氣象萬千。 老長安羊排和陜西臘肉 后來,秦統一六國,疆土大闊,除了政治經濟的繁榮,對美食的推動也是起了關鍵性的作用。 好的美食要經得起時間的推敲。世代相傳,才能源遠流長。無論是先秦也好,后來的唐宋元明清也罷。 生于當世的我們亦是幸運的。可以得先人們日常之口福,吃同一桌菜,品每一種味。 熱播劇《羋月傳》已經大結局,而老長安美食依然生生不息。 來源:好食記|作者:孫巖巖 統籌:劉曉紅|編輯:閆太然|視覺:陳曉月
商務合作請加微信tinachenjiao
轉載請加微信iyanran
原創文章,作者:餐飲老板內參,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1439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