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別家外賣抽成蹭蹭漲,他家抽成才6%,為啥?

    掃描二維碼或點擊閱讀原文,立即訂閱

    1929期

    從一個案例讀懂外賣新玩法,及一線城市看不到的商業機會


    ◎ 餐飲老板內參 內參君

    什么樣的美女最精明?反正不是吳秀波小三那種。成了別人的金絲雀,隨時可能被裁員,關鍵是把握住“紅利期”培養一技之長。

    與外賣平臺合作的餐企也是如此。現在頻頻傳出,很多餐企被外賣平臺綁架,最終倒閉的消息,可仍然有不少餐企在與平臺的合作中占據上風。

    比如今天要介紹的熊貓不走蛋糕,各個外賣平臺的抽成才6%

    原因說起來很簡單:

    >1.它自建配送;

    >2. 收入70%左右來自自家平臺;

    >3. 地區品牌和規模效應,讓它有和平臺議價的空間。

    做到這3點并不容易。

    熊貓不走蛋糕創立于2017年10月,總部在廣東惠州。

    彼時鮑師傅、幸福西餅等或因排隊、或因融資、或因打通線上線下的創新模式,搶占了烘焙業的先機。

    正如美團王興所說,登山沒有一條唯一固定的道路,有多少人就有多少條路。

    熊貓不走摸索出自己的路:

    專注二、三、四線城市,將生日蛋糕打造出儀式感,自建配送團隊,線下導流線上……

    如果不出意外,按其創始人楊振華的估算,熊貓不走蛋糕的營收將以每3-4個月翻一倍的速度,在2019年底達到月入過億。

    1

    自建配送體系

    先來看看熊貓不走蛋糕的一組銷售數據。

    蛋糕全部線上銷售,其中自家微商城占65%-75%,其他平臺(美團、餓了么等)占比20-30%;還有極少部分電話訂單。

    以美團外賣為例,在惠州地區,熊貓不走蛋糕一家占美團訂單總量的16%,營業額的23%,相當于1家熊貓不走=270家其他餐飲小店,議價能力當然強

    熊貓不走也有線下店,但地段較偏,裝修一般,不承擔銷售功能,更多的價值在于分倉及獲得入駐外賣平臺的資格。

    按照創始人楊振華的計算,如果線下售貨,房租及店面裝修一家店需多投入200-300萬元,相比之下,他更愿意將錢投入在生產配送上(接下來,您將看到他更多的算賬過程,及業內之前誰也不愿公布的核心數據)。

    目前用戶感受到的熊貓不走的配送環節是:

    “送餐小哥出發前電話再次落實,下單最快3小時送達,會有穿著熊貓服飾和頭罩的“熊貓人”送貨上門,并表演1分鐘的魔法或舞蹈,走之前解說煙花蠟燭的正確用法,大熱天也戴著頭罩。”

    在這背后公司的操作流程是:

    自建倉庫,以區為據點,逐漸從惠州向周邊擴張,目前珠海香洲區、中山坦洲區也納入配送范圍;

    每個城市有工廠,向周邊配貨,非繁忙時間段,提前分到區域分倉,一般2-3級配送;

    最后由“熊貓人”配送上門,送貨路線及產品都提前安排好。

    楊振華算過賬:每個蛋糕用小汽車配送成本21元,即使加上表演環節,也只比其他多了5%時長;如果用電動車送貨,成本在14.5元/個,目前送貨員每人每天可送20多單。

    生產蛋糕的工廠成本也并不高,甚至他們在設計產品時,如果這款蛋糕不能一批同時生產50個,就將被淘汰。

    當然不可忽略的是,蛋糕產品配送時效性要求不高,自建配送體系的難度遠低于一般餐企,并且非一線城市也降低了不少成本

    2

    線下吸粉

    2018年9月,大眾點評佛山用戶小A寫到:“感覺熊貓不走蛋糕一下在全城火起來,被電梯廣告種草,買來嘗嘗。”

    在評論列表中,還有用戶是被公交廣告、朋友圈吸引購買的。

    如果說生產和配送體系是搭起了熊貓不走蛋糕的骨架,線下流量的獲取則提供了必不可少的血液。

    在熊貓不走蛋糕前,楊振華及其團隊還創立了年營收5億的叮當便利店及美甲店,當時曾用“直升飛機灑紅包事件”刷爆朋友圈,也用3K廣告預算策劃過數十萬人刷屏活動。

    在新的賽道中,楊振華將過往優勢完全復制過來。

    據內參君不完全統計,使用過的營銷方法包括:

    基于廣告:公交站牌、公交車身、樓宇電梯廣告;

    基于活動:購物中心主題活動、熊貓人街頭指揮交通、百人以上公司年會送蛋糕;

    基于裂變增長:新品特價、推薦新用戶送蛋糕、拼多多式團購、幫砍價等;

    基于明星:買蛋糕送演唱會門票、明星錄制針對單個用戶的祝福視頻等;

    基于流量平臺:點評面包甜點熱門排行榜MVP等。

    線下便利店在冷啟動時也起了關鍵的導流作用。

    被問及營銷成本時,楊振華表示并沒有那么高。

    一方面不是一線城市,達到高覆蓋的成本本身不高;

    另一方面,因為過往的合作信任,很多購物中心甚至可以免費去做活動;用框架協議的方式,打包簽約也能便宜不少;甚至會找幾個當地最大的廣告公司,用股份置換的形式,得到它們的空檔期。

    在選擇城市合伙人時,熊貓不走也會選擇在當地有資源的合作人。據說目前的合伙人中,就有分眾傳媒的地區代理商,及擁有大量用戶資源的家政公司。

    在投入和產出上也是精打細算。

    同樣是請明星,幸福西餅會重金邀請何炅等知名明星,熊貓不走請的是陳曉東,還會讓他用一天時間,先錄好統一的祝福語,再錄不同用戶的名字,后期剪輯分發給相應的用戶,既提升用戶的滿意度,又將費用落實到每分每秒。

    在公司的各個部門中,楊振華最看重市場部。在他看來,在生產、配送等環節,好公司和弱公司的差距沒那么明顯,但在市場營銷上,好的和差的(結果)相差可能是百倍。

    如果用數據說話,熊貓不走蛋糕“吸粉成本在0.8元/個,實際成交成本不到20元/個。”

    3

    用戶體驗

    雖然配送和吸引流量的優勢突出,但楊振華認為這“不算壁壘”,熊貓不走真正的壁壘是“關于用戶體驗方面的持續創新”。

    之前開便利店,團隊策劃內部生日會,發現蛋糕市場相對傳統,能玩的花樣就是款式和價格。于是他們想圍繞生日場景,將生日蛋糕作為道具,增加聚會時的儀式感,提升用戶的體驗。

    首先,產品要過硬,蛋糕使用進口原料和當季新鮮水果制作,大廚團隊是從五星級酒店挖來的,主打品質升級,給用戶更好的產品體驗。當然,“蛋糕行業毛利偏高”也保證了足夠的利潤空間。

    其次,深挖的就是服務。作為主打線上的蛋糕商,能讓用戶最大感知的就是配送環節和切蛋糕時的場景。

    最早是熊貓不走的營銷顧問小馬宋提出建議,讓熊貓人送貨后表演個小魔術,傳達一種快樂的感覺。

    后來發現這個效果很好,比如小朋友很喜歡,只要有熊貓人,必拍視頻、合照,自發傳播。

    第一版宣傳口號是“五星級蛋糕,送給最重要的人”,現在更新成“有只熊貓來送貨,唱歌跳舞更快樂”。

    如何在服務上持續創新?楊振華認為團隊是創造快樂和驚喜的團隊,“之前內部生日會時有一個要求,一個好玩的法子用過,兩年內不準再用。”

    現在當地已經有模仿者,不過他并不擔心,“創新才有紅利,自己已經把紅利吃到。海底撈服務好,為什么其他企業做不到?關鍵是背后那套體系,獲客能力、企業文化等。”

    在團隊建設上,熊貓不走可謂“軟硬兼施”。

    只畫大餅不行,還得有硬投入。拿負責配送的“熊貓人”來說,惠州2018年平均工資不到6K,熊貓不走愿意漲到9K招配送員,當然會提更多的要求和考核,以保證與用戶接觸的每一點都達標;

    軟的就是企業文化,他們會花很多時間在團隊建設上。最近一次內部的分享是,一個在外地工作的孩子給獨自留守家中的老人訂蛋糕,留言要求跳3次舞蹈。“熊貓人”照做后,離開時老人給送到小區外面。

    “以前就是簽收,現在是有互動”。

    4

    高頻試錯,快速迭代

    熊貓不走蛋糕當然不是沒有問題。

    翻翻網上的評價,針對產品、配送的問題也有不少,不過楊振華的想法是,服務業不追求百分百,但必須95%以上好評;有不滿評價,可以返消費券、送禮物、上門道歉。

    線下導流他們是高手,但線上入口的布局,楊振華也坦誠地說“還沒有做好”。

    線上流量來源大頭:百度搜索熊貓不走,沒有官網,且頂部廣告會出現其他蛋糕;

    小紅書搜索,僅前幾條出現熊貓不走蛋糕,下方的圖文則被“熊貓”、“蛋糕”等填充;

    在流量大戶抖音上,熊貓不走的視頻下方點贊多為個位數……

    在一個拼命往前沖的公司中,主營業務以外、暫時看不到回報的新項目總是很難成功。楊振華說,這需要高管有ALL IN的意志及專門的人才。

    對于現在的熊貓不走,排在第一位的,肯定是擴張。人才和資源都會調到新的區域擴張中去。

    他現在最大的擔憂,正是快速擴張帶來的人才儲備不足問題。

    熊貓不走的城市合伙人政策特別的一點是,合伙人僅是財務合伙人,可以拿分紅;有資源更好,但絕對不能插手管理。區域管理者都是從總部調配人。

    這樣安排,是源于楊振華便利店的創業經驗。

    便利店他試過加盟,但后來寧可少掙1個億也要砍掉加盟,因為他發現自己陷于“代理人困境”。代理商有自身利益追求,代理有期限,產品和體驗很容易打折扣,最終傷害的是品牌。

    這次做蛋糕,他不希望將精力放在“內耗”上。當然這也造成人才的緊張。眼前他帶領的都是“子弟兵”,但估計在超過20個城市后會遇到問題。

    他在做這方面的預防,比如去惠州學院做演講“刷臉”,但考驗很可能在2019年就會到來。

    雖然擔憂,但他并沒有過分焦慮,公司“生存能力強,高頻試錯,快速迭代,能不能做大是有考驗,只說現在拿到一把好牌。”

    5

    再看商業模式

    創始團隊連續跨行業創業,營銷功力超強,短期無法被復制的強地面組織能力,在一個傳統且分散的行業里切入相對高端的那塊市場。

    聽聽這些是不是能讓人聯想到最近備受爭議的小罐茶?

    內參君忍不住問了楊振華怎么看待小罐茶,他的回答是:我覺得挺牛。

    “茶飲大國,只有品類,沒有一個強品牌也很詭異,英國立頓頂了我們那么多品牌。現在網上的爭議不影響,買的人以送為主,網上湊熱鬧的,不是喝的人。

    茶葉天然就適合出高端奢侈品品牌,像拉菲、LV、GUCCI……也不具備性價比可言。”

    回來看熊貓不走蛋糕的商業模式。

    根據中國食品工業協會面包糕餅專業委員會2017年的數據,目前烘焙市場規模4500億,約為餐飲規模1/10,年銷售額在1億元及以上的十余家烘焙行業領導或知名品牌,市場占有率不足10%。

    行業處于高速發展但非常分散的階段。“幸福西餅融資8個億,市場份額才0.5%”。

    熊貓不走蛋糕對標的是幸福西餅,但“希望它能跑出來”。想想也好理解,商界正視餐飲業,也正是在海底撈成名之后;最好的冠軍從來都需要最好的對手來裝點。

    現在有些區域,熊貓不走的營收高于幸福西餅。“總部不一定(干得過),但直營總干得過加盟商吧,深圳(幸福西餅總部)堅決不去。”

    當然,不去深圳、包括北京、上海等一線城市的主要原因還是,“售價一樣,其他成本高;堵車,用戶體驗也會變壞。

    這就要看熊貓不走另一個重要的戰略決策:主打“競爭不充分”的二、三、四線城市。

    大本營惠州,2018年人均GDP破8萬,在騰訊QQ2016年發布的大數據中,惠州的年輕人口凈增率為4.18%,而且總體房價剛過萬。

    以上信息基本可得出:當地有足夠的年輕消費群體,而且他們還有不錯的消費能力。

    熊貓不走的用戶里,70%為年輕女性。

    這類用戶對價格不那么敏感,“生日一年才一次,貴一點又怎樣”;且這類用戶重復購買蛋糕甜品的幾率更高,即使生日蛋糕這類低頻消費,只要給足了“儀式感”,一個用戶一年也可購買4次,因為要送親朋好友,有面子,又有趣。

    隨著一線市場陷入肉搏戰,二、三、四線城市成為了餐企新的增長空間。這是一片萬億級的市場,誰能在這里構建出品牌,誰就能做大。

    但即使實實在在看到二、三、四線城市在成長,也不是所有人能有效行動起來。

    楊振華聊過很多一線城市的企業高管,感覺他們“出不去,就是去不了,至少起步時不愿意,只有打全國時才愿意去。”

    最后,不要以為一線城市以外就是微利。楊振華毫不保留地給出熊貓不走蛋糕的機密數據。

    70%利潤率!

    ·end·

    統籌|段明珠

    編輯|于聰聰 視覺|劉凱

    近期熱門

    (點擊圖片/文字直接閱讀)

    餐企年會盤點|成都餐飲走不出傳統|10大品類預測

    “附近的餐廳”新玩法|外賣趨勢|把川菜變小后賺大了

    餐飲跳坑血淚史|餐飲大咖的年終總結|巴奴杜中兵專訪

    商務合作:宋宋:18510797162(同微信)

    明明:18689669219(同微信)

    轉載聯系:首席小秘書 微信 neicanmishu

    課程咨詢:小餐君 18510934632(同微信)

    餐老板資訊網,為全國餐廳老板,提供最新的餐飲經營技巧,了解最新的餐飲經營資訊,學習更多的餐飲營銷、管理、外賣、裝修,采購等經營知識

    原創文章,作者:餐飲老板內參,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146378.html

    (0)
    上一篇 2019年1月28日 07:26
    下一篇 2019年1月28日 07:40

    相關推薦

    發表回復

    登錄后才能評論
    小程序
    小程序
    商務合作
    商務合作
    分享本頁
    返回頂部
    亚洲精品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