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描二維碼或點擊閱讀原文,即刻參會
1877期
做完下游生意又向上游發力,美團的深耕將給百萬餐飲商家帶來哪些利好?
◎ 餐飲老板內參 邵大碗
11月底,美團發布了第三季的財報數據,營收較去年同期增長97.2%,毛利較去年同期增長33.2%。
此種“翻番式增長”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美團對B端業務的加碼,包括餐廳管理系統(RMS)、快驢進貨在內的美團新業務更是獲得5倍增長。(相關閱讀:上市后美團變了!510萬商家將面臨6個機會點)
上市后的美團,將戰略重心從C端轉向B端。像王興說的:“建設生活服務業從需求側到供給側的多層次科技服務平臺,商家的供給側數字化才剛剛開始。”
這句話,我們在這次財報中也找到了印證。
1
新的供給側業務
“快驢進貨”、餐飲管理系統營收亮眼
財報顯示,2018年第三季度,美團營收191億元,較2017年同期的97億元增長97.2%;毛利總額46億元,較2017年同期增長33.2%。美團整體變現率由去年同期的9.3%升至13.1%。
美團的營收數據進一步顯示了,平臺對供給側端的數字化運作和超級平臺的盈利能力,其中兩項B端主營業務格外亮眼:
一是美團在餐廳管理系統(RMS)及供應鏈解決方案的相關業務。數據顯示,該業務在2018年三季度獲得了同比增長471.3%的業績,交易金額實現164億元,較2017年同期增長83.1%;變現率由6.8%提升至21.1%。
另一項是美團在餐飲供應鏈開拓的餐飲采購訂貨業務——快驢進貨。自今年1月份起,美團快驢進貨業務先后在上海、北京、天津等38座城市鋪開,年活躍商戶數約45萬。到今年10月份,快驢進貨已實現單月交易額突破4億元。
從市場的角度看,兩組數字暗示B端商家對供給側業務的需求逐步加深。由于行業的壓力,商家一邊想著“如何從消費者端多掙錢?”,另一邊計算著“如何向上游要效率?”。
但無論是消費者的升級需求,還是經營中的三大趨勢,最終會落在B端商家的發展要求上。
此時美團在B端的發力,顯得“恰逢其時”。
經過幾年的業務探索,今年10月,快驢事業部成為美團點評的四大事業群/部
之一。服務對象為全線餐飲商戶,實現了從下單訂貨到送貨上門的“一站式”服務。
2
從下單到門店,不用商家動手
給商家解決了何種難題?
劉致敬就是這種“一站式”服務的受益人之一。
20年前,因為一場意外,劉致敬右手三級殘疾,為了生存,他在當地開了一家面館。
洗菜、切菜、煮面……劉致敬從零學起。好在一碗面、一口鍋都是單手能承受的重量,劉致敬練就了單手做飯的能力。
解決了出品的難題,食材進貨就成了他最大的“開店障礙”。
以前,他的日常是每周去菜市場進兩次貨,單手騎車,單手扛起百斤重的蘿卜、白菜。他最擔心萬一自己有天扛不動了怎么辦。
自從接觸了快驢進貨,他的障礙解除了。米面糧油、蔬菜雞蛋等貨物不僅比菜市場便宜,還能送貨上門。劉致敬很滿意。
劉致敬的案例是眾多餐飲人的縮影。除了送貨上門,快驢進貨比其他餐飲B2B業務,能解決更多難題。
?將餐廳訂貨時長從2小時縮短至10分鐘,提高經營效率。
過去,餐廳采購+驗貨+財務對賬需要2-3人,其中存在不少效率問題及可以優化的時間。
而現在,餐飲商戶可通過“快驢進貨”移動端app,對選貨、訂單、售后、財務發票進行查詢及管理;在后臺,快驢還可以通過商家端app和司機端app實現產地信息到物流查詢的實時追蹤。
該模式避免了因為市場不透明、買賣信息不對等而產生的額外成本,形成了快驢進貨與其他B2B平臺的差異化優勢。
而相對較低的起送價,以及與外賣業務、到店業務的協同,更突顯了美團“超級平臺”的協同效應。
?解決了商家在對顧客口味偏好上的選擇難題,減少決策失誤。
背靠中國最大的生活服務平臺——美團,快驢自帶餐飲基因和行業數據優勢。
美團擁有的海量餐飲數據,能更高效準確地幫助商家了解顧客需求。
比如,數據顯示口味上“北方愛奶味,南方愛茶味”;菜量上“南方小而精,北方多而粗”,有了這些消費端數據,餐飲商家能及時對產品做預判,減少經營損失。
?快驢“標準化”作業規范流程,效率先行。
天津生鮮批發市場的營業時間是每日凌晨2點,而快驢生鮮供應商必須在當天凌晨3點將晨采蔬菜送到快驢自建的倉配系統中,由倉庫統一盤點。但配送時間集中,常影響所有訂單的分揀、裝載和配送準點率。
快驢進貨天津倉及時調整生鮮貨品庫內作業模式,由全量揀貨模式,變通為基于供應商維度做投線任務,供應商到貨后即入即投,提高了生鮮貨品庫內作業效率。
標品和生鮮貨品分開作業,標品正常揀貨,保證了生鮮貨品類的新鮮和準時送達。
據悉,未來快驢還將不斷優化智能倉儲及物流分發體系。
3
為何今年快驢進貨會迎來爆發式增長?
“快驢進貨”能有如此業績,主要歸功于三個市場機遇:
? 傳統生鮮流通環節多且復雜,產銷差價高達幾倍,餐飲從業者對“經營效率”有了更高需求。
商家對食材采購主要有三大需求:時效性,價格,新鮮。
但傳統在生鮮批發市場一家一家的“比價式”購買,消耗了大量時間成本。能縮短采買流程,直接倉庫采買的B2B平臺剛好解決這一市場痛點。
? 70、80、90后餐飲從業者增多,他們更習慣用互聯網解決問題。
一部智能手機實現采購、成本控制、財務管理等大部分工作。這比傳統線下采買、電腦統計的管理方式,省時高效。
?商家對食材豐富度的需求,要靠全品類網購實現。
目前,快驢進貨就做到了全品類食材的供應,商家能在快驢進貨上找到任何一種餐廳日常所需的食材。
概括而言,“數字化經濟”是整個餐飲行業的下一個風口。
美團創始人王興曾公開分享過他對“數字經濟”的思考,他認為吃飯的人是“需求側”,餐廳是“供給側”。
由于餐飲行業有很多鏈條,所以這個“數字化”進度相對慢一些,“但我覺得只有把供給側逐步數字化以后,整個鏈條才打通,數字經濟才完整。”
一位從事米粉生意的老板曾對內參君表示,想在餐飲經營中兼顧“快與穩”,就需要更清晰地利用好數據,來自行業的、消費者的、餐飲巨頭的數據。
基于經營和數據能做出更準確的決策,在這種程度上,數據就等于經濟。
要找自己的“邊界”,謀定而后動。
·end·
統籌|段明珠 編輯|于聰聰 視覺|周瑞敏 近期熱門 (點擊圖片/文字直接閱讀) 降價后利潤上升|日版星巴克進中國|年營收10億背后 專訪外婆家吳國平|呷哺賀光啟|味千拉面潘慰 外賣“小敗局”|3年賺4個億的秘密|廣深餐飲密碼 首席勾搭官1:13718277715(同微信) 首席勾搭官2:18510797162(同微信) 轉載聯系:首席小秘書 微信 neicanmishu 課程咨詢:小餐君 18510934632(同微信)
原創文章,作者:餐飲老板內參,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1466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