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200家店在上海集體陣亡,“第八大菜系”怎么了?

    掃描二維碼,即刻訂閱

    1672 期

    《中國餐飲報告2018》顯示,日料韓料在去年不再高歌猛進。原因之一就是過去一年國內餐飲行業的變化太驚人,這些海外餐飲品類跟不上趟了。


    ◎ 餐飲老板內參 王菁 發自上海

    1

    “第八大菜系”,今年門店數狂跌27%

    《中國餐飲報告(白皮書2017)》總結說,地緣關系的接近、日韓文化的流行、健康餐飲的興起,讓日韓料理成為我國餐飲市場上最大的海外特色餐飲品類。截至2016年底,日料全國門店數量居然一路殺入前八,排在粵菜和江浙菜之前。

    而剛剛出爐的《中國餐飲報告2018》卻顯示,這種高歌猛進在過去的一年里踩下了剎車。

    從15個重點城市看,日料店鋪數除鄭州有明顯增加之外,其他城市均出現了明顯減少,其中日料店鋪數占全國1/10的上海,一年減少了2200家,降幅達到27.5%

    而韓料頹勢更為明顯,數據顯示,其店鋪數2017年底為4.8萬家,比年初減少了1.5萬家,僅在上海一地,就減少了2500家

    日韓作為緊鄰中國的發達國家,在餐飲的門店管理水平、產品標準化和工業化方面,都全面領先于中國餐飲行業,同時產品線符合“亞洲胃”,因此日韓料理在中國市場一直具有很強的競爭力。

    而這個趨勢在2017年戛然而止。

    2

    一個縮影

    曾經“教科書”般的丸龜制面頹勢已顯

    曾在日本餐飲行業工作十年的極十咨詢創始人史遠分析道,正是2016年日料的大好形勢,引發了市場的過量進入,再加上中日經濟地位的變化和國內餐飲創新的狂飆,最終導致了去年的大洗牌。

    在這當中,將“開放式廚房、半自助服務”引入中國的模式先驅丸龜制面,是一個耐人尋味的典型案例。

    作為日本連鎖快餐巨頭,丸龜制面在2012年登陸上海,迅速成為人頭攢動的網紅店。為一份快餐排隊一兩個小時,創下了當時國內餐飲的一個奇跡。

    丸龜經典的自助自選模式,隨即成為了中式快餐的珍貴教科書。

    它繼承了日本人嚴謹高效的風格,門店中有一條直線型柜臺,顧客拿著托盤依次經過主食區、小菜區、飲料區,完成取餐后結賬。同時,采用開放式廚房,顧客點單后隨即當面烹飪,大大提升了快餐的口味和體驗感。

    目前丸龜的全球門店數量剛過1000家,絕大多數在日本本土,中國作為其第二大市場,內地門店數量僅為70多家,同店銷售增長持續乏力,拓店也在去年陷入停滯。

    更有消息人士對內參君表示,國內某二線城市的區域代理,正在考慮關閉區域內所有門店并退出丸龜。

    去年,丸龜制面曾宣布了自己的開店計劃,到2025 年,也就是未來 8 年,新開5000家左右門店,平均每年新開625家。照現在的拓展速度來看,達到目標的希望越來越渺茫了。

    3

    打法古板創新慢,日料韓料已“跟不上趟”

    結合《中國餐飲報告2018》對于其它品類的調研,不難得出結論,日料韓料的創新太慢了。在過去一年里,中餐經過了品類細分,味型調整,供應鏈布局等多重加速,日韓料理作為“外來和尚”的光芒已被嚴重掩蓋。

    首先是政經大背景的影響。“薩德事件”直接導致韓餐文化輸出斷裂,而中日經濟形勢的演變,也影響了日料的發展。

    一名日企員工表示,目前在內地工作的日本人,從數量規模到薪資待遇,和幾年前相比都有一定萎縮,對日料的消費需求逐漸被中國消費者代替。

    其次,中餐“師夷長技”。日資企業作風細膩,謹小慎微,這樣的保守風格在近兩年的中國餐飲行業,可謂相當不合時宜。

    近年來入華投資的日資餐企如丸龜制面、鐮倉Pasta等,作風類似,無論是投資拿鋪、還是引進人才,處處束手束腳落于人后,在與國內創新餐飲品牌的較量中節節敗退。而他們帶來的先進模式,已經被中式快餐品牌摸透。

    師承丸龜的和府撈面,正是結合了經典的門店布局,采用更適合國人的中式面條,就餐場景也更上一層樓,在成立四年之后,國內門店已經破百。西北面食新秀笑滿面,聚焦西北風味,采取類似模式同樣發展迅猛。

    最后,產品迭代乏力。日料要求食材新鮮、切割講究、擺放藝術,對食材要求高,日料店當前以單店為主,供應成本高,品質不穩定,終端價格上也沒有優勢。

    而韓料產品單一,創新空間較小。大多依托韓劇的風靡,短時間火爆。但其產品離不開韓式泡菜、韓國辣醬調味,基本味型單一、缺乏創新,同質化嚴重,大大縮短了品類生命周期。

    4

    洗牌之下,日韓料理將走向何方?

    與多位餐飲人探討后,內參君總結出了日韓料理未來的3個發展方向:

    – ? –

    形式上“去日韓化”,突出品類、產品

    事實上,從《中國餐飲報告2018》可以看出,日料的細分品類勢能一直在持續上升,正因為此,一大批跟風而至,眉毛胡子一把抓的半吊子日韓料理才會折戟沉沙。

    “過去,大家普遍認為日料就是生魚片,實際上,近幾年國內的日料細分品類,如拉面、炸豬排、天婦羅都形成了獨立的品牌,模式上越來越接近日本本土,產品也充分考慮了國人的飲食需求。”史遠說。

    谷喜農芝士年糕火鍋創始人沈愛坡表示,韓料經過洗牌之后,品牌集中度提高,客群需求仍然存在,對于本身具有產品優勢的品牌是一個機遇。

    “我們將原有的品牌一分為三,形成芝士年糕品牌,拌飯品牌和烤肉品牌的組合,只強調品類不強調韓式,去年發展很好。”

    而門店已發展至1500家的N多壽司,精準定位于壽司外賣,不過多渲染日本元素,同樣在近兩年中持續高速增長。

    – ? –

    撕掉“高端餐飲”標簽,強調性價比

    日料毛利高,是2016年大批餐飲人涌入的重要原因,由于日料向來被認為是一種“高端餐飲”,客單價居高不下,成本幾元錢的三文魚,端上桌動輒上百,這其中的泡沫在2017年被逐漸擠掉。

    上海資深日料餐飲人趙剛說,日料的價格水分將逐漸被擠出,但不代表日料店價格會普降,恰恰是隨著市場對日料食材的了解不斷深入,真正的高端日料也將被凸顯出來:“價格回歸本質,日料在消費者心目中不再浮夸,則各檔次的日料都能有所發展。”

    – ? –

    進入比拼供應鏈的下半場

    日韓料理都對原料有較高要求,未來的競爭很可能不再集中于產品形式,而是進入比拼供應鏈的下半場。

    在日料的原料供應上,長三角地區的日料品牌明顯優于其它地區,在他們的帶動下,日料價值回歸近在眼前。

    蘇州的TunaMaki前不久獲評美團點評黑珍珠,其負責人表示,由于供應鏈的優勢,他們呈現的產品價值,是以往日料店人均300到500的水平,而客單價實則在100到200元。

    同時,生鮮產品是離新零售最近的品類,以大洋世家為代表的海鮮供應鏈企業,還有以盒馬鮮生為代表的新零售餐飲模式,都使得這場角逐更加精彩紛呈。

    經過洗牌后,日韓料理仍有大機遇

    去年日韓料理門店大面積萎縮,并不意味著這兩個品類不行了,本質是日韓餐飲企業適應不了狂飆突進的中國餐飲市場,同時中國的餐飲人還沒有把這兩個品類“吃透”

    事實上,這兩個品類本身很符合當下的餐飲趨勢,經過次輪洗牌后,仍有很大機遇,“日韓餐飲出技術,中國餐飲人打市場,未來的發展前景我是看好的。”史遠說。

    你經營的品類賽道是否夠寬廣?

    你的作戰系統是否夠先進?

    你足夠了解你的客群嗎?

    《中國餐飲報告2018》給你最新洞察

    報告自即日起到5月30日預售

    馬上訂閱↓↓↓

    訂閱方式3:點擊文末閱讀原文

    ·end·

    輪值主編|王艷艷 視覺|劉晶晶

    近期熱門

    (點擊圖片/文字直接閱讀)

    “做雞的”賺瘋了|中國餐飲報告2018|閉店清單

    專業“李鬼”|12平“小店王”|餐廳秘密武器

    打折還能翻倍賺|搞定3公里客群|門頭自測

    首席勾搭官118842356756(同微信)

    首席勾搭官217600280777(同微信)

    轉載原創聯系:首席小秘書 微信 neicanmishu

    餐老板資訊網,為全國餐廳老板,提供最新的餐飲經營技巧,了解最新的餐飲經營資訊,學習更多的餐飲營銷、管理、外賣、裝修,采購等經營知識

    原創文章,作者:餐飲老板內參,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148362.html

    (0)
    上一篇 2018年5月16日 07:28
    下一篇 2018年5月16日 07:46

    相關推薦

    發表回復

    登錄后才能評論
    小程序
    小程序
    商務合作
    商務合作
    分享本頁
    返回頂部
    亚洲精品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