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文末閱讀原文,立即報名
1659 期
這些年,見著許多餐飲品牌拔地而起,然而更多的是曇花一現,轉瞬即逝。
◎ 本文來源:一大口美食榜小寬
這兩天有一個新聞:南京林業大學畢業生小魏,畢業之后回到母校,開始賣煎餅,生意不錯,有媒體聲稱“月入13萬”,上了熱搜。
不少人對此發表了評論,比如五岳散人說:
△截圖自五岳散人微博
而劉春則評論:
△截圖自劉春微博
我算是了解餐飲行業,當一個人想創業做點事兒,總會先想到投身餐飲,對于小白用戶來說,餐飲業有許多顯而易見的優點:入行門檻相對低;商業邏輯好懂;現金流良好。
但凡是想做這一行的人總覺得自己有比一般人不能比擬的優勢,比如說:有個秘方,認識幾個廚師,有某類有價格優勢的食材資源,有一些選址優勢,或者跟自己之前的工作經歷相關。
△ 截圖自網絡
這種新聞看得多了,“攤煎餅月入13萬”,“賣奶茶贏取白富美”,“開燒烤攤開寶馬”……在我看來,有一個做煎餅的攤檔,一個月銷售額13萬,并不覺得很過分,一家店,日流水4000多元,在校園內營業,口味不錯,有幾個伙計幫忙,甚至還有一點外賣,不算是很難的事。
然而“月入13萬”這個表述,很容易被人理解為凈利潤13萬,這是為了獲取眼球而刻意的夸大表述。
對于一家正常的小店來說,成本大概會有以下部分:食材成本、人工成本、房租成本、設備成本、推廣成本、以及一些工商稅務等硬性成本,在各方面成本控制良好的情況下,凈利潤可以有20%,已經是非常成功,也就是一個月可以收入2萬多元。對于一個剛畢業不久的大學生而言,算是一個不錯的營生,但并不值得引發如此大的討論。
在許多公共言論的烘托中,焦慮逐漸成為社會普遍話題,“你的同齡人正在拋棄你”成為一種文體,進一步擴大這種焦慮。
對于年輕人來說,看多了這種毒雞湯,不由自主的感覺自己被拋棄,小時候聽父母灌輸“別人家孩子”,長大后被灌輸“拋棄你的同齡人”。在道聽途說中,心中惶惶。
前幾年有一波創業大潮,如今潮水散去,一地雞毛。當然我也是在那個塵囂時代入場的,到現在走過不少錯路,彷徨過,失望過,懷疑人生過,但好歹還活著。這些年,不斷有人跟我說:小寬,開個餐廳吧。
在他們看來,我似乎有天然的優勢:了解行業,熟悉各種內行,有一些資源。但是我都是笑笑,從不放在心上,既然做了食評人,就不要做運動員,我最多是個寫影評的,你非叫我去自編自導自演一部電影,這完全是隔行如隔山。
這些年,見著許多餐飲品牌拔地而起,然而更多的是曇花一現,轉瞬即逝。實話實說,這十幾年我看到的死掉的餐飲品牌,遠遠比做好的餐飲品牌多。
| 媒體人A |
算是我的前同事,有一天他興沖沖的跟我說,想開一家非常獨特體驗的餐廳:黑暗餐廳。他說的時候覺得他將創造一個奇跡,但我僅僅感覺到了黑暗。
還是開了,真是一家“黑店”,什么都看不到,你不知道自己吃了什么,不知道自己喝了什么,完全是崩潰體驗。有人圖新鮮,來試試,但是基本沒有回頭客。幾個月之后,倒閉。
| 西北人B |
B是西北人,愛吃,自認為自己是一個吃貨,在北京北二環胡同邊上,找了一個場地,400平,價格不算高,上一家甚至只象征性的收了一點轉讓費。B準備接手做蘭州牛肉面和西北民間菜以及小吃。她把店面裝修的很精細,近來感覺更像是一個咖啡館。
去了許多次蘭州,找師傅,尋原料。她想著對標的品牌是西貝莜面村。幾個月之后,她跟我說:你身邊有沒有朋友想接手,她想轉讓。仔細一問,店里準備的羊羔肉等大菜沒有人點,來的人都是一碗牛肉面就走,人均消費30多塊錢,一天流水三四千,連房租都不夠。
廚師也欺負她不懂,原料成本居高不下,找的店長也跟她擰著干,說起來就是一把眼淚。“以后再也不做餐飲了。”
| 大佬級人物C |
C算是大佬級人物了,身價過億,謙遜好學,心里總有一個餐廳夢,想著做一家自己喜歡的餐館。前些年經常有這種人,想把餐廳會所化,平時招待朋友就足夠了,凡是這樣出發的餐廳,大多倒閉了。
但是C不是這樣想,他是想做一家真正面向市場的大眾品牌,他反復找我聊品牌規劃,運營思路,市場定位,最終開了一家面館,生意不錯,兩年開了四家。但是前些天,他找到我說:“不想做了,太累了,我之前經手的都是上億的資金,都沒有覺得這么累。
基層員工沒有契約精神,如果想要長期利益就綁定股權,一起發展,如果想要短期利潤,就提高工資與分紅比例,可是他們什么都想要,什么都還干不好。”
| 餐飲人D |
D不算新手,十幾年前做過餐廳,后來轉行去了更有前景的房地產業。賺了不少錢,又覺得餐飲與線下消費升級是一個大風口,想重新拾起舊業。
他也是找我聊了許多想法,他說自己最大的優勢在于選址,這些年在房地產行業積累下的人脈可以幫一些忙,一些熱門商業綜合體的門店他可以以相對低的價格拿到,“200平米的店,別人拿10塊,我拿9塊,一年成本就比別人節省七八萬。”
開始他瞄準火鍋,后來瞄準串串香,再后來瞄準輕食健身餐,最終卻模仿喜茶開了一家茶店。茶飲加軟歐包,裝修用大量的黃銅與鏡面,試圖打造網紅店,未來連鎖加盟拿風投,一切想得蠻好,幾個月之后,還是倒閉了。
如果叫我講做餐飲成功者的例子,我能講的不過寥寥數語,如果想叫我講做餐飲失敗的例子,我估計可以講一千零一夜。
不進入這個行當,不知道其中水深火熱,不開店,就不知道以前上班的安穩生活是多么難得。
我見識過種種開店人的焦頭爛額:選址、找設計師、裝修、消防、衛生、證照、開業,營銷、找廚師、找店長、找服務員、研究外賣、采購、研發新菜、做菜單、培訓服務、做品牌、做銷售、求爺爺告奶奶、菜不好吃被人罵、生意不好著急、生意好排隊用戶體驗不好著急、成本核算發現沒賺錢著急、虧空太大還要投入著急、跟廚師著急、跟服務員著急、跟客人想著急又不敢著急……
所謂那些宣揚“月入13萬”“一家小店如何收入過億”等等不負責任的言論,隔三差五就要出來一次,我只是笑笑,默默走開。
之前有人問我,這輩子你吃吃喝喝,享盡人間美味,如果有來世,你覺得對你最狠的報復是什么?
我想了想說:做餐飲。
文章授權轉載自一大口美食榜(ID:laiyidakou),懂吃的人全在這里!聚集中國美食家資源,為用戶提供精準的、有溫度的美食榜單及推薦。
·end·
輪值主編|王艷艷 視覺|尚冉
近期熱門
(點擊圖片/文字直接閱讀)
外賣“限塑令”|小豬佩奇席卷餐飲業|呷哺開大店
星巴克停業|高客單價餐廳|麥當勞漢化后
小眾菜爆發|西貝會員制|搶蝦大戰
首席勾搭官1:13810394973(同微信)
首席勾搭官2:13693220621(同微信)
轉載原創聯系:首席小秘書 微信 neicanmishu
原創文章,作者:餐飲老板內參,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1484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