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揭開互聯網餐飲的面紗:垃圾產品+互聯網=曇花一現

    ???????

    導語

    在互聯網餐飲紛飛的時代,亂花漸欲迷人眼,

    但是,做餐飲,從來都是“產品主義”

    垃圾產品+互聯網=曇花一現

    專注做產品的餐飲,一定會崛起。

    ——《餐飲時報》原創文章——

    餐飲視點

    ——《餐飲時報》原創

    餐飲行業中,最近兩三年風起云涌出現一批所謂“互聯網品牌”:打著互聯網思維的旗號,賣著永遠都不敢從技術層面可以考評的產品,把包裝做得華麗麗,把故事講得繪聲繪色,創始人到處分享“如何玩餐飲、如何O2O”,一腔熱血“顛覆傳統餐飲”,今天天使輪,明天ABC輪,還沒開幾家實體店,僅僅靠講故事,就估值千萬、過億……

    一夜爆紅的品牌,讓很多餐飲人開始懷疑自己:不互聯網,不O2O,是不是就沒有了未來?

    真正的事實是——

    在餐飲業,垃圾產品+互聯網,注定只是曇花一現。

    產品,是餐飲的靈魂,互聯網只是工具。

    垃圾產品利用好互聯網,確實能火一把,但餐飲的特性決定,最終拼的還是產品。

    為什么這么說?

    先來看看事實

    1.越玩互聯網概念的餐廳,開業越火,排隊越兇,然后降溫越快。一般能保持三個月火爆現象的,算是運營能力很強,大多數第三個月就開始營業額大幅度下滑甚至虧損。比如去年夏天顧客烈日排隊的那個“肉夾饃品牌”,現在已經基本銷售匿跡。

    2.互聯網品牌普遍共性就是把時間放在講故事上和做包裝上。比如“叫個ya子”,包裝做成做愛的鏡頭,這種噱頭式營銷,可以吸引顧客第一次的嘗試愿望,但嘗試完后,顧客還是要“吃”、要“好吃”。現在的狀況是,第二次“叫ya子”的,有幾位?

    3.餐飲是個有基本功的活,如果純粹靠互聯網就能開一個好餐館,國外早就互聯網了,哪還有麥當勞、肯德基這種靠實體店面運營的餐飲巨頭

    4.很多創業者剛開張利用互聯網資源和營銷策略確實火了一把,但營銷只是錦上添花,因為做生意不可能天天靠促銷,持久生意,依然是靠回頭客。其實,很多熱鬧的品牌,即使排隊,也是不賺錢的

    產品,是餐飲的靈魂

    最近餐飲行業一個不爭的事實就是:那些靠產品起家、專注做產品、不懂互聯網的傳統餐飲,營業額在上升,尤其在今年表現明顯;而商場里那些五花八門、靠營銷支撐的餐飲,生意開始淡下來,很多商場餐飲冷清的嚇人。

    有餐飲同行預言:接下來2年,進入商超餐飲大批死亡時期

    互聯網品牌的境況,可想而知。

    餐飲行業的特性就是必須“線下體驗”,“吃飽”然后“吃好”,是顧客用餐的最基本需求,所以,不論多么眼花繚亂的花招,顧客第一次會引起“體驗一次”、“嘗試一下”,吃第二次、第三次,依然要回到“吃”上來。

    好產品,才能托起好品牌。如果沒有過硬的產品,就是丟掉了餐飲的本質。同時,做好產品,不僅可以成就品牌,本身就是最好的戰略。西貝,這家中國最具潛力的民族餐飲,2015年就把“好吃”作為戰略,提出“閉著眼睛點菜、道道好吃”的口號,這位能夠花上千萬做定位、做品牌的老板,他比誰都更懂營銷的重要性,也更舍得在互聯網上花錢,但是,他最終還是選擇的“回歸產品”。

    某些互聯網餐飲,最終是泡沫

    再談談互聯網餐飲的明天。

    互聯網餐飲也是一門生意,而生意總是要賺錢的。有些創業者打著互聯網的旗號,幸運獲得巨額投資,而投資是逐利的,要的還不只是幾倍的利益,而是起碼上百倍的收益,如果仍是不好吃、賣得又貴的什么鴨子、X餅、某夾饃、某米粉等無法言說好吃的產品,結局已經開始顯現。

    錢不是白拿的,拿人錢財,替人賺錢,對于互聯網餐飲人而言,只有把泡沫吹得越來越大,越來越絢麗,才能不斷的融到資。強悍如俏江南的張蘭,也敗下陣來。

    做煎餅出名的黃太吉,今天已經不再講煎餅的生意,從今年7月開始,黃太吉轉行做“工廠店第三方平臺”,由品牌方提供半成品,大批量交給黃太吉做熱加工和配送。黃太吉,不是在做餐飲,他們基本已經放棄了實體店的做法,專攻最熟悉的互聯網領域,所以,這種“不以做餐飲為目的”的餐飲品牌,餐飲人向他學習,本身就是錯誤

    還有一些互聯網餐飲,以噱頭起家,違反社會公序良俗,也注定不會長久。我們來聽聽互聯網餐飲的這幾個品牌:叫個鴨子,你愿意讓你的家人叫個鴨子嗎?后來又出現同樣獲得大額投資的“叫個雞”,誰肚子餓的時候,建議老公叫只雞?這樣的公然違背社會良俗的所謂互聯網+品牌,古今中外,還沒有成功的案例。

    阿里巴巴要讓天底下沒有難做的生意;滴滴挑戰傳統出租車行業的潛規則;京東強調快人一步和貨真價實。這些在互聯網行業中的巨頭無一動機不是美好的,希望達成的愿景也是為了社會更為和諧和便捷,有一個是違背社會良俗的嗎?

    不僅在品牌名稱和動機上,在營銷上,互聯網餐飲品牌也毫無顧忌秀下限。從“當AV女優遇上食神”到北京掃臀女,穿成這樣走上街頭拋頭露面,任人非禮圍觀,實在是……

    即使成互聯網餐飲,也不好混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也就是所謂的圈子。風投圈、互聯網圈和餐飲圈的玩法各不一樣,做餐飲出身的很難有互聯網的基因,而妄圖去改造世界、顛覆世界的互聯網圈子破產賠錢的比餐飲圈一點不少。

    做餐飲做多了,對餐飲抱有敬畏之心,而玩互聯網的人也同樣普遍面臨著失敗可能性與不確定性。只不過因為圈子不同,對各自都缺乏足夠的了解,無知者無畏罷了。

    典型如湘鄂情,在國八條面前,面臨生意下滑的窘境,放著好好的上市公司不做,非要涉足互聯網行業,結果非但“互聯網+”沒有擁抱上,反而原有的優勢也喪失殆盡。這學費教的夠慘痛!

    互聯網真能顛覆餐飲嗎?

    餐飲業大概是為數不多的不能被互聯網顛覆的傳統行業。美團、餓了嗎要的是流量,改造的是渠道,而不是餐飲行業。移動互聯網本身不具備顛覆傳統行業的能力,傳統行業不會死。

    1.萬達,現在將百貨驅逐出去,改為餐飲;放眼望去,任何商場或購物中心招商,都把餐飲作為主力業態去發展。

    2.紅杉資本董事總經理郭山汕:我們投線下的比投線上的還要多,我們投了8到9家的線下企業,不管是傳統餐飲還是互聯網餐飲,我們考量的是餐飲本身,首先考慮的是價位,第二是口味,第三是能否標準化。

    3.零點咨詢董事長、飛馬旅CEO袁岳:互聯網化并沒有線上線下的嚴格區分,而是用互聯網的感覺去看待它,這個時候我們會講究就餐的環境,會講究視覺的感覺,會感覺嗅覺的感覺。把線下同樣的飯盒放在線上一定會賣得好嗎?不見得。

    互聯網只是餐飲的一個翅膀,如果你懂得做產品,又會適當適時的插上這個翅膀,把互聯網當做一個營銷引流的入口,會飛得更高。

    餐飲企業的建議:好吃是基礎,品牌是王道

    陳春花說:“當不確定性成為常態,一個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回歸基本面”。互聯網+時代的基本面是什么?——是產品。

    日本經營之神日本經營之神稻盛和夫提倡用“傾聽產品哭泣”和“抱著產品入眠”的至真至誠來打造產品。憑借這種精神和情懷,他建立了京陶和KDDI兩家世界五百強企業。

    典型如巴奴火鍋,靠著獨一無二的產品和定位,在河南市場,巴奴在開店數量、翻臺率等指標上均超過了以服務見長的海底撈。其創始人杜中兵講:“堅定不疑的聚焦產品”、“服務好顧客的嘴比服務好顧客的人重要”、“服務不是巴奴的特色,毛肚和菌湯才是”。

    最后一句話——

    在餐飲乃至任何行業里,僥幸與投機從來都不長久

    “不瘋魔,不成活”

    請回歸本質,回歸產品!

    ——本文由《餐飲時報》原創

    本篇文章是《餐飲時報》原創,其他微信平臺轉載或使用請聯系微信:18668979692同意方可,否則將追究舉報強制刪除。

    關注《餐飲時報》,在公眾平臺回復數字獲取更多內容

    回復“1107”首度揭秘:一餐飲老板流淚:一旦失誤,再難翻身!從1家店到10家店、百家店,摸打滾爬全是坎!
    回復“1106”餐廳最大化利用面積有秘訣,有圖有真相!
    回復“1105”推薦一款顧客自助、省人工神器——移動儲物柜
    回復“1104”獨家:招牌菜銷量飆升!4招手把手教你營銷招牌菜!
    回復“1103”

    噱頭營銷不是長久之計!女服務員“半裸”上餐,一時吸眼球,難以成品牌!

    加《餐飲時報》總編小時微信
    18668979692
    了解更多新鮮一手干貨
    與中國餐飲企業家直接交流

    餐老板資訊網,為全國餐廳老板,提供最新的餐飲經營技巧,了解最新的餐飲經營資訊,學習更多的餐飲營銷、管理、外賣、裝修,采購等經營知識

    原創文章,作者:小時餐飲時報,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123160.html

    (0)
    上一篇 2015年11月8日 07:30
    下一篇 2015年11月8日 21:18

    相關推薦

    發表回復

    登錄后才能評論
    小程序
    小程序
    商務合作
    商務合作
    分享本頁
    返回頂部
    亚洲精品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