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描圖片二維碼,立即報名
1645 期
北京西北菜的開店數年增長127%;廣州消費增幅最大的是新疆菜;海底撈投資了云南菜……
◎餐飲老板內參記者白劉陽 發自北京
1
地方小眾菜系異軍突起
▼
地方小眾菜系正在以其豐富的食材,獨特的體驗感,征服越來越多的消費者,原本雄踞一方的諸侯正在加速擴張。
比如,發跡于北京主打云南菜的云海肴。從2015年到2017年兩年新開60多家門店,遍布上海、廣州等9個城市。
再比如主打廣西菜的“桂小廚”,2015年進入深圳,2017年底殺入上海市場,2019年將加速布局全國。
客語客家菜2013年創立時,廣東省內還沒有客家菜的概念,如今客語一度占據各大商場的前三位置。
一些經營大眾菜系的餐企也在布局“小眾菜系”。比如,五十七度湘推出了主打土家特色菜的品牌“吃飯皇帝大”,不到兩年全國開出18家店,創造了單店最高月營業額200萬的成績。
資本也開始關注地方菜品牌。比如,2017年,海底撈和高瓴資本共同投資了云南菜品牌“彩泥云南菜”,九毛九投資了主打潮汕鹵味的品牌“鹵味研究所”。
再來看部分數據。
以西北菜為例,《中國餐飲報告(白皮書2017)》顯示,截止2016年底,北京地區西北菜店面數尚不足300家。然而到2018年4月,大眾點評(北京)上西北菜的店面數量已經達到1065家,兩年間增長700多家,年增長率達127%。
在消費增幅方面,西北菜以近150%的增幅,雄踞京城各大菜系之首,遠超排名第七的火鍋品類。
同樣的現象也出現在了其他城市。比如,在粵菜大本營廣州,消費增幅最大的菜系竟然是與廣州相隔萬里的新疆菜!
如果將地方小吃(比如云南過橋米線、廣西螺螄粉)也算在內,地方菜系的市場占有率遠遠超過大多數人的想象。
從商業的底層邏輯來講,如果資本、技術、人才開始涌入某一個領域,那么可以判斷,這個行業將會迎來一波發展高峰。因此,多位內人士預測,地方小眾菜系,即將迎來自己的春天。
2 消費需求多元化和大眾菜系競爭激烈
▼
看上去頗為小眾的菜系之所以呈現崛起的態勢,其實與多種因素相關。但總結起來,主要是兩個方面。
從C端角度來說,消費者的消費習慣正在發生顯著變化。策劃并運營過多個餐飲品牌的餐盈動力創始人凈海鷹認為,一辣統天下的局面正在改變,餐飲消費者的口味需求正在日益多元化。
如果去翻看90后、00后的朋友圈,你會發現,大部分人向往的城市里都會有云南、湘西、貴州這些地方。這類新興消費群體,對口味的偏執在減弱,但是對新鮮感和獨特體驗的追求在增強。
與川菜、湘菜這些大眾菜系相比,小眾菜系,尤其是具有民族特色的菜系體驗感通常都很強,這是地方特色菜系能夠崛起最重要的原因。可以看到的是,目前全國各地主打地方菜的餐廳,大都以民族特色、地域特色為主要賣點。
從B端來說,大眾菜系競爭激烈、一片紅海,難以做出差異化。
川菜、湘菜等大眾菜系經過多年狂飆式發展以后,已經出現瓶頸。《中國餐飲報告(白皮書2017)》發布的數據顯示,全國16個主要城市中,有12個城市的川菜店鋪數都呈負增長的態勢。
成都新銳餐飲私董會秘書長、美食評論人楊航認為,川菜、湘菜在菜品、體驗等方面,已經很難做出差異化。
以淮揚菜為例,曾經有一段時間甚至被稱為八大菜系之首,可是現在市場上已經很難找到淮揚菜品牌。反觀小眾地方菜系,目前的入局者并不多,尤其是能夠走出地域局限的品牌更是少之又少。
總體來說,小眾地方菜系目前仍然處于競爭的藍海,仍處于有品類無品牌的境地。
3 什么樣的家鄉菜開到大城市更有“錢景”?
▼
多位業內人士認為,小眾菜系在未來存在一個爆發式增長的機會,西北菜、新疆菜、云南菜的快速發展就是最好的證明。
那么問題來了,小眾菜系如何突破地域限制,走進一線城市呢?
– ? –
菜品結構上兼顧普適性和獨特性
消費者在選擇一家餐廳時,通常考量兩個因素,一個是安全感、另外一個是體驗感。尤其是正餐,很少有人會去一家從來沒聽過的餐廳吃飯。點菜時,也很少有人會點一桌子從未吃過的菜。
吃飯皇帝大的做法就值得借鑒。在菜品設計上,不僅有土家族特色菜品,也增加了部分“通菜”,即南北通吃的常見菜品。五十七度湘市場總監肖賽峰認為,單純主打特色,菜品全部都是當地消費者沒有見過或吃過的做法,是有一定風險。
需要注意的是,通菜的設計也有技巧。以酸辣土豆絲為例,吃飯皇帝大在制作這道菜時會放入一些泡菜,和普通的酸辣土豆絲相比有獨特的爽口體驗。
這個原則同樣適用于品類的選擇。在最初的品類選擇上,肖賽峰就發現,土家菜在口味上以香辣為主,仍然跟辣有關,這是一個基本上能夠南北通吃的口味。但是在體驗上,土家族特有的民族風情、裝修特色,又能夠滿足消費者追求新鮮感和體驗感的需求。
– ? –
場景特色化、店面小型化
內參君在觀察了一眾大火的地方菜品牌后發現,場景的精致化和特色化、店面的小型化是共同特點。
比如,主打北京菜的“局氣”以地道京韻為特色;主打客家菜的“客語”,在場景設計上大量融入客家土樓元素;主打新疆菜的北疆飯店也將清真特色融入場景設計中。
桂小廚總經理李恒認為,進入一線城市,最重要的就是必須始終堅持地方特色(包括場景特色、菜品特色)。如果為了迎合部分消費者的喜好,對餐廳進行改造,無疑是丟了西瓜撿了芝麻的短視行為。
店面形態上,云海肴、彩泥云南菜、莆田餐廳、客語客家菜都布局在各城市的核心商圈,并且均以商場店為主。店面面積大都在400~600平米之間,很少出現上千平米的大型店面,部分品牌比如客語客家菜、桂小廚都放棄了原本的酒樓模式。
– ? –
提前布局供應鏈
強調食材原產地和地方菜特色,是一把雙刃劍。一方面它能夠迅速占領消費者的認知,但是這也意味著對企業的供應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如果想要拓展占領市場的范圍,類似“空運食材”這樣的做法將會產生巨額的成本。
以發源于新加坡,主打莆田地方菜的莆田餐廳為例。在品牌創立初期,也是靠往返于兩地的航班不斷運送食材。但是,這種做法的劣勢逐漸顯現。為了解決供應鏈的高額成本,莆田餐廳開始建立種植、養殖和基礎加工基地。
桂小廚在進行跨區域布局之前,就在桂林本地建立了種植和養殖基地。直接從基地進行采購,省去了諸多中間的分銷環節。
再比如主打越南菜的美奈小館。在原產地不穩定的情況下,創始人郭斌在供應鏈布局上采用“前疏后密”的做法,盡量靠近消費端口,以增強品牌的把控能力。同時,他也發現,本地制作的新鮮粉面比從越南運過來的干粉面在口感上更具優勢。
–?–
提前儲備人才
除了供應鏈,跨區域開店更是對組織力的巨大考驗。
李恒介紹了桂小廚的人才培養方法。在技術人才方面,廣西總部采用校企合作招聘當地高校畢業生。這部分人才需要提前培養。比如,一個店同時設置兩名店長,采用輪值制度(兩名店長輪流管理),開新店時,可以第一時間抽調。
在普通人才,比如服務員層面,桂小廚首先在餐廳所在地進行招聘,隨后派其他門店的優秀員工一對一進行指導和培訓。最大化的保留品牌的廣西特色。
此外,雖然新一代消費者具有極強的包容性,但是地方菜本身的小眾特性,決定了仍然需要提前進行市場教育,有條件的品牌可以先傳播造勢再開店。
最后,和各位餐友一起思考一個問題。不少業內指出,地方菜能夠保持生命力的重要因素是一定要堅持特色,但過于強調地方特色,發展的天花板就會非常明顯。所以,這之間如何平衡尤為關鍵。
對于這個問題,你是怎么看的?歡迎在評論區留言和我們互動。
·end·
輪值主編|王艷艷 視覺|劉晶晶
近期熱門
(點擊圖片/文字直接閱讀)
海底撈組織變形記|外賣補貼大戰|大牌真心話
餐飲大佬外賣秘籍|小龍蝦行情|牛蛙火爆
泡面餐廳|網紅店興亡史|海底撈“抖音吃法”
首席勾搭官1:13810394973(同微信)
首席勾搭官2:13693220621(同微信)
轉載原創聯系:首席小秘書 微信 neicanmishu
原創文章,作者:餐飲老板內參,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1485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