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文末閱讀原文訂閱
1583 期
“我所有的餐飲夢,死于一紙修路700天的通知。”
干餐飲的死法有很多種,而最悲催的一種,莫過于“死于非命”。
門前道路一修幾年,至今未交工,從曾經的“餐飲一條街”的覆滅,聽聽身在其中的人都經歷了什么,有哪些泣血忠告……
◎ 餐飲老板內參虎萌
盡管有餐廳為了生存,在防護網打廣告、直播施工玩互動,倒逼自己找到新的運營模式(相關閱讀:店門口被圍擋了怎么辦?),但一個不爭的事實是——修路對周邊商家的影響確實是致命的。
辛辛苦苦干幾年,一旦店面被圍起來、顧客進不來,餐廳就等于被判了“有期徒刑”,有時甚至是“死刑”。
在鄭州資深餐飲人張春云的印象里,農業路上餐飲風頭正勁的時候,東起中州大道、西至沙口路,不到10公里的距離聚集了本地最火爆的餐飲品牌。
在2010年之前,鄭州市農業路曾是本地最受餐飲業青睞的一條街。周邊有機關單位、中高端寫字樓、大型購物中心、大學等等,人群聚集、消費需求旺盛,不少餐飲品牌從這里起勢。
路越修越寬,橋越架越高, 但沿路餐飲卻“生死未卜”
但是……
自2013年末,農業路被規劃為城市快速路的消息傳開,沿街靠路的各類商家陸續接到拆遷通知,4年漫漫修建,讓這條路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回過頭看,這條路上的餐飲人說……
1
開店5年“偶遇”3次修路,客流腰斬無奈撤走
▼
講述人:劉嘉華韓風源品牌負責人 駐守時間:2011年至2015年初
德寶御香苑是鄭州第一家肥牛火鍋,位于農業路經五路交匯處東南角的一棟樓,2011年正式營業。整棟樓經營面積有7000多平方,一樓做韓風源料理,二樓是肥牛火鍋,三四樓是川菜和火鍋的包間,五樓是茶社。
據劉嘉華回憶,在農業路的5年里,一共遇到過三次修路。第一次是開業后不久,修路修了三個月。第二次是2013年鋪設地下管道,修了一年多。2014年末,又傳建高架橋的消息時,德寶集團決定“搬家”。
“修路對門店運營影響太大,不只是沒地方停車,顧客進店不好走那么簡單。”劉嘉華說,鋪管道那次,店前路面被挖開,土就堆在門口。開修后進店的顧客少了五六成,而且每個人走進來都是一腳泥,顧客不滿意不說,地面更是一片狼藉。店里的清潔工作量明顯增多。
“清洗地毯地墊地推套,比修路之前多了幾倍,可門廳大堂還是一層土,趕上圣誕新年和婚宴包桌,剛布置好的裝飾,一會兒功夫就灰蒙蒙的。別說顧客,我們自己看著都不舒服。”
下雨天更麻煩,施工方怕地下管道的坑里積水,特意用土圍上,積水倒灌進沿街店鋪里,“我們店的地勢略高一點,水進來的不多,就安排了員工不停地往外掃。”劉嘉華說,大家組織起來跟施工方也抗議過,但無濟于事。
而相關部門的賠償金都給了業主,租戶是一分沒有的。苦撐了三個多月,“新家”籌備就緒,德寶毫無留戀立即撤走。
2
堅守3年賠了600多萬,感覺身心被掏空
▼
講述人:阿鏗音樂咖啡餐吧老板 駐守時間:2014年至2016年中
2014年,阿鏗在農業路政七街交叉口開了一家音樂咖啡餐吧。不臨街、不靠路,位置雖然不顯眼,但阿鏗想“鬧中取靜”,用“高逼格環境+餐+咖啡+電影+K歌”的新形式吸引顧客。
剛開業一個多月,要拆遷擴路的消息突然而至。
阿鏗得知,他家前面那棟臨街小樓也在拆遷范圍——這也就是說,擴路之后,自己原本不臨街的店會臨靠主路,門前還有一片停車場。只要堅持過修路這段時間,餐廳曝光度和客流肯定會增多,再做做營銷推廣更會事半功倍。“當時覺得修路對我們是好事,就開開心心等著開工”。
然而,事實并非想象中那樣美好。農業路越來越堵,然后又傳來將修建高架橋的消息。周圍的店家都覺得這次修路至少得兩三年,不如早點撤走。
但阿鏗舍不得,這家店他親力親為,“前期設計、裝修、宣傳都花了近兩百萬。就這么走了,這些錢等于白扔了”。
接下來的兩年里,阿鏗努力只做一件事:“想辦法讓顧客上門”。舉辦各種活動;什么品類火爆就賣什么。周邊寫字樓多,阿鏗還讓廚房做盒飯快餐,用保溫車推到寫字樓門口賣午餐。
“那兩年看到哪里人多,就想把人拉到自己店里吃飯。”折騰了兩年,阿鏗賠了600多萬,“錢還好說,主要是心累,覺得自己再也折騰不動了,真累。”
3
因有前車之鑒,退掉半年預定訂單
▼
講述人:岳瑞曉一景新概念酒樓原總經理 駐守時間:2009年至2015年4月
一景新概念酒樓是鄭州農業路上最有名的主做宴請的餐飲店之一,開店早,環境、菜品、服務的口碑也好。
2014年農業路店接到通知,說因為擴路,需要拆遷。“雖然不拆我們所在的大廈,但農業路修路的消息,讓大家會有意識地繞行,旁邊做散客生意的飯店很快就幾乎沒人進店了”。岳瑞曉說,一景雖不依賴散客進店量,但因為修路,人、車都不方便過。
“當時已經有了隴海高架修路的先例,修了3年,沿路餐飲倒了不知道多少家。所以我們也有心理預估,不可能熬到路修好的那一天。”
隨著修路的推進,農業路的通行越來越不方便,岳瑞曉和管理層商議之后,主動跟預定客戶聯系、說明情況,一家家退掉很多提前半年的訂單。
岳瑞曉說,他們關店后,旁邊生意不錯的金島、菜香圃也都陸續閉店了。
2015年4月,一景新概念酒樓農業路店正式撤店。
4
修路結束、市場已變,重新開張=新開
▼
講述人:朱先生農業路某餐廳負責人 駐守時間:2008年至2015年
朱先生是農業路某中高端餐廳的運營負責人,因菜品、服務出色,生意一直不錯。
農業路封閉施工后,朱先生所在的餐廳閉了店。因為公司在其他地方還有店鋪,有些設備搬到其他店面,愿意留下的人員也分流到了各店補充。“我們跟房東簽的租約時間比較長,關系也不錯,房東減免了修路期間的大部分房租。”
如今農業路修建基本完成,朱先生今年年初接到公司總部籌備的通知。
但是,朱先生發現,老店放了兩三年,原本的裝修、設備老舊都不能用了,現在等于是重開“新店”。而且如今已不是當年“大餐飲”的時候了,公司運營方向和模式也大不一樣。老店面積大、成本高,模式也需要調整跟上其他店的節奏,“今年大部分時間都在籌備‘新店’。”
5
后話:你家店門前遇上修路該怎么辦?
▼
原本在農業路開餐廳的邱先生說,當時投入了自己的全部身家開店,“模式、環境、菜品、服務等都做到了當時我認為的最好,也有了穩定的客源。封路后只能關店、解散人員。”
隨著城區框架的拉大,很多城市在快速發展中擴路、建高架、修地鐵,城市建設中無數沿街商戶牽涉其中。門前修路,對于商家來說等于擋住了顧客、堵死了經營。
留下,就要面對每天因修路而生的客流、衛生、成本等細碎繁瑣的問題。
搬走,對于餐廳,更是一場傷筋動骨的大變動。
對于劉嘉華來說,修路就像是一場“噩夢”,對沿線餐飲的影響是致命的。“有經驗的老板,在確定修路后會立刻關店,及時止損”。
目前韓風源開有幾十家店,其他店也經常遇到修路的情況。“建文店旁邊這兩年在修建地鐵,不過這家店受影響并不大”。一是因為路面分階段封閉施工,沒有完全封路。二是這家店的主要客群是學生,主要騎車、坐公交到店,沒有太大的停車問題。
在劉嘉華看來,滿足幾個條件的話可以嘗試堅持運營: 1、基本明確修建時間較短,且道路不會完全封閉,可以保證基本通行; 2、施工后能有效改善周邊交通,有利于增加進店客流; 3、修路期間門店客流能保持基本運營,保證收支平衡。
“這些條件下可以撐一撐,做宣傳引流、上外賣提高營收。但如果是一兩年,甚至更長時間,那沿線餐飲只有‘死路一條’。”
在內參君的走訪中,好幾位餐飲老板不約而同地提到,鄭州市更早修建的隴海路高架,修了3年,那條路上死掉的餐飲飯店,多得數都數不清。
直到內參君發稿的今天,鄭州市的農業快速路尚未完成交工。
如果遇上修路,餐廳該怎么辦?你有什么好主意,歡迎在留言區告訴內參君和更多的餐飲老板們。
·end·
統籌|張琳娟
編輯|李晶 視覺|尚冉
近期熱門
(點擊圖片/文字直接閱讀)
節日營銷法則|餐飲人福利|西貝、巴奴產品打造術
餐飲業8大變量|賣包子年入上億|讓員工大劈叉
6年6000家|半年增200%|中國餐飲熱力圖
商務聯系:首席勾搭官 18510936112
微信① 18519700748|微信② neicansw
轉載原創聯系:首席小秘書 微信 neicanmishu
原創文章,作者:餐飲老板內參,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1489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