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餐廳“殺好感”的6個細節,呷哺、胡桃里、撒椒等大牌也中招……

    掃 碼 關 注 評 選 進 程

    第 1495 期

    一個細節,毀掉所有就餐體驗,這些大牌也概莫能外。

    餐飲老板內參藍心

    01

    吐槽大牌

    品牌:胡桃里

    槽點:玻璃瓶裝熱水,好看不好用

    鄭州網友“吃雞大師”:一個朋友很喜歡胡桃里的調調,今天拉了我去陪吃。茶水是自助的,裝在每桌一個的透明大玻璃瓶里,我伸手拿瓶子倒茶——燙!據說春秋天,瓶子里裝的是常溫或冰水,可這大冬天裝熱水那么燙,不換茶壺也不提示就有點坑了。

    后來喝湯又被燙了一次。我們點了功夫湯,每人一個小砂壺、一個小茶杯,像喝茶一樣喝湯。本來還挺有意思的設計,但不知道是不是砂壺跟湯一起蒸燉了,特別燙!我和朋友只能在壺把兒墊紙巾,傾斜壺身倒湯,湯都快喝完了砂壺才慢慢降溫。

    品牌:左庭右院

    槽點:服務員基本服務不到位

    網友“小鬧”:到北京出差,忙完之后去了朝陽大悅城拔草解饞,專門選了所在城市沒有開店的“左庭右院”。牛肉是鮮,但是對服務很不滿意。

    不滿意的有幾點:

    1、當天室外溫度零度左右,我們坐下等了一會兒,才有服務員過來倒水,還是冷水。

    2、點餐時想讓推薦一些特色菜,但服務員一人負責七八桌,根本顧不上我們。后來確認菜單時,服務員沒提醒點菜過多,上菜時兩種看起來一模一樣的肉丸拼盤也沒介紹一句。

    3、同行有一個四川妹子,所以點了清湯和川味的鴛鴦鍋,川味鍋辣味不足,我們讓服務員給加點辣椒。可服務員只拿了豆瓣醬來,我們提出是要加辣,他說“這個就行”。加了兩次豆瓣醬之后,川味鍋除了齁咸吃不出別的味道了。

    品牌:呷哺呷哺

    槽點:先結賬后吃飯,中間加菜再付錢

    鄭州網友“王家大玉兒”:我帶女兒吃呷哺呷哺的小火鍋,落座點餐、結賬下單,很多快餐都是這樣的流程,倒也沒問題,但確實不太方便。女兒中間看到別人桌上的菜也要吃,我加了兩次菜,就分別又結了兩次帳。一頓飯折騰得我都沒心情吃了。火鍋用這種先結賬再上菜的方式,體驗實在太不好了。

    品牌:撒椒江湖菜

    槽點:“總部的活動跟我們沒關系”,此話怎講?

    鄭州網友“小倩”:之前注冊了撒椒的會員,當時說是可以積分什么的。但是上上周去,結賬時問說有會員是不是要積分?可收銀員回我:那是總部之前的一個活動,跟我們沒關系,我們不參與了,你那個會員在這沒用。我????

    品牌:漫咖啡

    槽點:常來常往幾個月,幾乎沒見過服務員的笑臉

    成都網友“小迪”:經常在家旁邊的漫咖啡辦公,每個月有一半時間在那里工作,一呆就是一天。可常客沒有什么特殊待遇,來這家店半年了,幾乎沒見過服務員的笑臉,點單時一臉冷漠。

    品牌:小恒水餃

    槽點:嘗餃子被工作人員嫌棄

    北京網友“咕咕”:我和幾個朋友去參加小恒水餃一個“吉尼斯記錄”的活動,現場有個品嘗餃子的環節。工作人員拿桌上的餃子,放在一次性餐盤里給大家吃。現場人比較多,餃子不太夠,工作人員就很不耐煩地說:“一人只能吃一個,想吃去門店里吃”。活動是在北京歡樂谷里辦的,我們付了門票進來看看,幾個餃子還不給人吃。工作人員的態度那么差,給我們搞得挺沒心情的,一個餃子沒吃就走了。

    02

    餐廳里那些“殺好感”的細節有3類

    在美團點評上打開任一商家的點評都可以看到,顧客可能因為一道菜、一個服務細節、一個角落的環境而喜歡一家餐廳。同樣,任何一個“非好感”的細節,也能“殺掉”顧客第二次上門的欲望。

    上面這些網友對知名餐飲品牌的吐槽,總結來看,主要來自于幾個方面:

    1、餐具,好看卻不實用。

    出于提高餐廳品質感的考慮,餐具成為餐廳打造品牌特色和調性的一個重點。一些新奇、特色的餐具往往能為菜品和環境錦上添花。但別忘了,餐具美觀或別致的同時,實用才是第一位的。

    比如上述胡桃里那個大玻璃瓶子,裝水看著好看,但對于冬天習慣喝熱水的顧客來說,并不好用,既不保溫又不隔熱。

    還比如下面這個湯勺,網友說,這家砂鍋粥挺好喝,但勺子拿著很沉,感覺勺底有2厘米厚,卻不盛貨,一勺只能盛一點粥,喝著很不過癮。

    華而不實、美而無用的設計,再好看也是失敗的設計。當餐具連基本使用功能都滿足不了,好看并沒有什么卵用。

    2、最基礎的服務不到位

    海底撈熱情似火的服務提高了餐飲行業的服務標準,甚至,越來越多的餐企已經開始研究怎么為顧客提供更高級的“若即若離”的服務。在這種環境下,有的餐廳服務員還沒有最基礎的服務意識,敏感的顧客怎么可能第二次上門?

    當然,很多餐廳出于人效考慮,可能會導致顧客需求被忽視。但餐廳還是應該盡可能給消費者提供必需的服務,比如,減少人員的同時,是不是可以增加一個小料臺,方便顧客自助服務。

    內參君在臺灣逛吃時,就發現,即便是一個街邊小店,每桌都會擺一個自選筐:里面有五六種調味料,筷子有不銹鋼和一次性木筷,勺子也有塑料、陶瓷、不銹鋼三種可以選。

    還有上述小恒水餃的例子,為了贏得顧客對品牌的好感,專門花錢去做營銷活動,但對待消費者態度冷漠,不加分反而減分,這活動還不如不做。所以說,服務看起來沒有產品重要,但卻對顧客體驗影響非常大。

    3、 食材偷工減料,達不到消費預期。

    顏值為王的當下,憑借一些出挑的環境或者新鮮的產品設計就能引發消費者關注傳播,但之后呢?贏得回頭客的根本還是產品的品質。

    網友“蝶戀花”說,有一家在當地同品類中排名前五的酸菜魚店,做得水煮魚刺少、肉嫩、味鮮,可再去時發現,一盆菜里只能挑到五六片魚肉,其他都是魚尾魚鰭。看起來滿滿一盆菜,翻來翻去沒什么能吃的。很失望,果斷轉戰別家。

    就像營銷大師小馬宋說的——餐飲行業,東西好不好吃,一口就能吃出來。如果用不好的原材料糊弄,那就是掩耳盜鈴了,早晚會被消費者拋棄。這也是近幾年某些實力不足的網紅餐廳,名噪一時卻很快銷聲匿跡的原因。

    03

    小結|

    聽到顧客的類似吐槽,也許你會有點委屈:餐飲服務百密一疏,這只是個別店面的個別服務問題。

    但開餐廳的殘酷性就在于此:留住一個顧客需要努力很長時間、花費了很多資金,但趕走一個顧客只需要1秒鐘,甚至一句話。

    在餐飲業月倒閉率高達10%,年復合倒閉率超100%的當下,餐廳殺出競爭重圍的武器,并不是抓人眼球的“一招鮮”,而是最基本的食材、工藝、服務、衛生等

    云食傳媒創始人白墨表示,在餐飲對于“五感”的追求越來越極致的大環境下。食材與展示、菜品口味、安全衛生、環境氛圍、服務等,任何一項能構成餐廳溢價能力的優勢,也可能成為眾矢之的的劣勢。

    · END·

    統籌|王艷艷 視覺|陳曉月

    看了又看 · 點擊圖片直接閱讀

    點擊下列標題 閱讀更多內參干貨

    黃太吉復出| 產品設計小心機 | 最差月銷9000+

    火鍋細分頭牌|大佬前傳|員工宿舍

    餐飲業“老干媽”|2017陣亡盤點服務員“禁忌用語”

    餐飲人踩坑|年終獎怎么發|在四線做外賣

    餐飲“師徒制”|董克平談標準化|餐廳關店

    麥當勞發力|供應鏈“效率革命”|快餐水多深

    餐二代生存報告|淡季攻略|餐廳走紅10條標準

    -商務聯系-

    首席勾搭官|18510936112

    微信1| 18519700748

    微信2|neicansw

    -轉載原創聯系-

    首席小秘書 微信|neicanmishu

    餐老板資訊網,為全國餐廳老板,提供最新的餐飲經營技巧,了解最新的餐飲經營資訊,學習更多的餐飲營銷、管理、外賣、裝修,采購等經營知識

    原創文章,作者:餐飲老板內參,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149415.html

    (0)
    上一篇 2017年12月14日 07:30
    下一篇 2017年12月14日 08:00

    相關推薦

    發表回復

    登錄后才能評論
    小程序
    小程序
    商務合作
    商務合作
    分享本頁
    返回頂部
    亚洲精品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