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為什么超市貨架上的奶茶多為杯裝,而咖啡多為盒裝?

    點擊圖片,進入報名。


    前幾天,我在逛超市的時候,突然想到一個問題——同樣是沖泡類飲料,為什么奶茶大多為杯裝,而咖啡大多為盒裝?


    乍一看,這個問題的答案非常明顯:


    因為奶茶里除了粉末,還有珍珠,而喝珍珠一般還需要吸管,這三樣東西既不能揉在一起(否則就糊了),也不好完全獨立(否則用戶使用麻煩)。所以,就把它們統一裝進一個杯子里吧。

     

    而速溶咖啡就不一樣,反正全是粉末,就直接袋裝裝好,再統一放在盒子里就夠了。

     

    但細想下來,其實還有很多道理在里面。



    1

    高頻消費VS低頻消費


    之所以咖啡多盒裝,奶茶多杯裝,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咖啡容易成為一種生活方式,而奶茶不是。(對大部分人來說)

     

    根據相關記載,人類從十五世紀便開始種植咖啡,在中國,也有近100年的歷史。

     

    而奶茶呢,雖然號稱千年歷史,但就中國市場來說,它是從上世紀七十年代才開始慢慢普及,只有30年歷史。

     

    至于超市里的速溶咖啡和珍珠奶茶,它們的歷史懸殊也很大,前者誕生于1938年,而后者是1984年。


    ▲為什么奶茶是杯裝,咖啡是袋裝的?

     

    另一方面,咖啡的主要作用是“提神”——它更像是一種生活必需品,跟柴米油鹽醬醋茶差不多。

     

    奶茶則更多是一種消遣——偶爾過過嘴癮,與冰淇淋等小吃類似。

     

    而以上這兩個因素(市場被教育的時間長短&產品滿足的需求差異),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它們的消費頻率——咖啡的消費頻率相對較高,而奶茶相對較低。


    對于“每天都要喝的產品”,消費者會自行為其準備相應的配套設施,比如購買專用的咖啡杯、咖啡勺,有些對口感極為苛刻的消費者,還會購買方糖、咖啡伴侶和咖啡機等等。

     

    這種情況下,大部分商家都沒有必要做到“面面俱到”,只需提供最基本的包裝(比如袋裝和桶裝),有時甚至連配料都不用準備,直接售賣純咖啡豆就行了。


    ▲咖啡消費頻次高的人,多會有專門的設備

     

    而對于那些“偶爾一喝的產品”,由于消費頻率較低,消費者不愿專門為其“做準備”,所以就需要商家提供更全面、更方便的解決方案(也就是提升“可達性”)——珍珠、吸管、杯子都是現成的,你只需要買回去,沖點熱水就可以喝。

     

    所以,如果你的產品也屬于低頻消費品,是不是也應該考慮,為消費者提供更全面的解決方案呢?

     

    比如網上賣新鮮牛排的,如果你只有牛排,很多消費者可能會因為平時很少做牛排,所以調料很難買齊,或者沒有相關的餐具,就直接放棄購買了。

     

    這時候,你就應該學習香飄飄——將配好的調料包,牛排的具體做法,甚至餐具等都作為商品出售(或贈送),為消費者打通“做牛排”的每一個環節。


    2

    新產品,提供“嘗一嘗”的機會


    其實,我之所以糾結“杯裝和盒裝”的問題,是因為最近在做的一個項目。

     

    這個項目跟速溶咖啡一樣,都是沖泡型飲料。

     

    不過,它是一種較新的品類,大部分人都沒有聽過,目前準備在線下商超進行售賣。(品類名稱保密,暫且叫它“DD粉”吧)

     

    而要做沖泡型飲料,就必然涉及到包裝形式的選擇。

     

    目前的市場上,主要有5種形式的包裝:罐裝,盒裝,大袋裝,杯裝,小袋/條裝。

     

    這么多種類,究竟該怎么選擇呢?


    ▲選哪個?


    剛才我們說了:“DD粉”是一個新品類,很多人都沒聽過。

     

    而任何一個新品類上市,都會面臨一個問題——人們并不清楚它究竟是什么,能用來干什么,很難形成大規模購買力。

     

    而要解決這個問題,一般有兩種做法:


     1 

    通過大量宣傳去教育市場


    比如當初的王老吉,就在各大電視臺播放“怕上火,喝王老吉”,從而讓更多的人了解了涼茶的功效。再比如極草,也是通過大量的廣告,讓人們第一次了解“蟲草含片”這種新品類。

     

     2 

    降低消費門檻


    宣傳的作用,更多是“建立認知”,但要想達成購買,還必須想辦法降低消費門檻。

     

    我們在逛超市的時候,經常會看到一些導購員,手里端著一個托盤,托盤里放著幾個小杯,而杯子里裝的,就是他正在推銷的飲料的試喝品——你可以先試一試,看看好不好喝。

     

    包括在淘寶,一些比較生僻的品類(比如干海參),都會在發貨的時候附贈一些試吃裝——你可以先嘗一下,覺得不好吃可以退貨。


    再說回包裝。

     

    無論是罐裝、盒裝還是大袋裝,它們都有一個特點——消費者一買,就相當于要買很多。

     

    而這對于一個新品類來說,難度實在是太大。別人都不知道你是什么,憑什么一上來就買一大罐/盒/袋抱回家?

     

    所以,可能的選擇,就只剩杯裝和條裝了——你可以先買一杯/一條,回去嘗一嘗,就算不好喝,損失也不大。


    ▲小包裝,降低試錯成本


    這在本質上,與之前提到的“試喝品”與“試吃品”是類似的道理。


    3

    杯裝還是條裝?


    那杯裝和條裝,又該如何選擇呢?

     

    也許,有人會從成本的角度去考慮:


    杯裝的成本,比條裝高多了,還是做條裝吧。


    不過我認為:新產品上市,最重要的并不是考慮產品的成本,而是宣傳的成本,或者說建立消費者認知的成本。


    比如王老吉剛上市的時候,鋪天蓋地的天價廣告——花這么多錢打廣告,就是為了建立消費者對新產品的認知。


    ▲建立消費者認知的典型


    再說回包裝。

     

    包裝的本質是什么?

     

    包裝的本質,不是產品包,而是信息包——包裝就是產品最好的廣告。

     

     1 

    貨架上的“廣告”


    每一個貨架,其實都是一個廣告位。

     

    雖然杯裝和條裝,就產品的分量來說,可能都差不多,但如果采用杯裝,就意味著每一份,都需要用更多的包裝。(因為包裝面積更大嘛)

     

    而如果我們把包裝當成廣告,就相當于:每一份DD粉,都投入了更多的廣告。


    也就是說:杯裝比條裝更具陳列優勢,更能吸引人們的注意,并且能承載更多的信息。


     2 

    生活中的“廣告”


    我們知道:沒有一家公司能一次性承擔所有營銷活動的成本,因為每一項營銷活動的成功,都必須依賴后續的“連鎖反應”。

     

    而所謂的“連鎖反應”,其實就是指消費者之間的口碑傳播和使用產品的展示效應——如果人們能切切實實看到別人在使用某一款產品,就更有可能去購買。

     

    所以,從這個角度來說,杯裝也是更好的選擇——假如銷售了1000萬杯,就相當于有人免費為它打了1000萬次廣告。


    而條裝就不行了,只能在自己的杯子里喝,很難展示給別人看“你喝的究竟是什么好東西”。

     

    所以,基于以上幾點,現在你應該能想明白,為什么江中猴姑米稀(一種比較新的品類)在線下,仍以杯裝為主的原因了吧?


    ▲袋裝還是杯裝,線上線下可以有不同選擇


    好吧,也許你還會問:“那為什么線上就可以賣盒裝呢?消費者不擔心買回去不好喝嗎?”


    答案是:在線上,除了包裝,你還有很多機會介紹你的產品,比如產品詳情頁,微信推文,甚至還可以做個小視頻…這些內容都可以幫助消費者建立對新產品的認知。


    而在線下,基本上只能靠那一點點包裝了。


    4

    杯裝和盒裝,是兩個市場


    這里,還得跟大家簡單介紹一下“DD粉”的背景。

     

    這個產品已經銷售一段時間了,銷量非常好。不過,它之前走的是線上代理的模式,而且產品的包裝,跟盒裝咖啡類似——一個大盒,里面很多小袋裝。


    ▲常見的咖啡包裝類型


    而現在要走商超渠道,就很可能產生一個問題——如果消費者都跑到超市里去買,那代理商還賺什么錢?


    如果采用了杯裝方案,這種情況就基本可以避免了。

     

    為什么?

     

    首先:之前盒裝里面的小袋,算下來也就3塊錢一袋,而現在用了杯裝,即使分量和配方都不變,再怎么也不會低于優樂美的4塊5吧。

     

    也就是說:同樣的分量,我超市賣得比你代理商貴,不僅沒有奪走你的生意,反而還能讓你看上去更加劃算;而且我這邊大量的廣告,也相當于是為你做了一定的宣傳。

     

    另一方面,杯裝和盒裝,其實是針對了不同的人群和不同的場景。

     

    就拿奶茶來說。

     

    喜歡買杯裝奶茶的人,更多是偶爾一喝,或者是因為不想洗杯子,又或者是出門在外;而喜歡買盒裝奶茶的,基本就是長期喝奶茶的死忠粉了,并且使用場景主要在室內。

     

    所以,看似相同的兩個產品,其實是滿足了不同人群的不同需求——這是兩個市場,它們并不沖突。 (袋裝泡面和桶裝泡面,也是類似的道理)


    事實上,即使是完全一樣的產品,也可能對應著完全不同的市場。


    比如戴比爾斯的鉆戒,最開始是賣給求偶的男性,然后戴在女性的左手。


    ▲同樣的產品,尋找不同的市場


    但到后來,原有的市場接近飽和,戴比爾斯就打出了“左手代表我們,右手代表自己”的新口號,切換到“右手市場”——把完全一樣的鉆戒,賣給那些希望彰顯自己經濟獨立的女性。


    這就是兩個完全不同的市場——前者滿足的是“求偶”的需求,而后者滿足的是“表達自我”的需求。




    報名方式

    普通席位報名已滿額

    掃描下方二維碼

    或點擊閱讀原文了解詳情


    END

    統籌:咖sir  | 編輯:忽而 

    文章經授權源于公眾號品牌圈圈

    商務合作 | 微信:mengmeng478469

    餐老板資訊網,為全國餐廳老板,提供最新的餐飲經營技巧,了解最新的餐飲經營資訊,學習更多的餐飲營銷、管理、外賣、裝修,采購等經營知識

    原創文章,作者:咖門,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49547.html

    (0)
    上一篇 2017年12月14日 01:01
    下一篇 2017年12月14日 07:46

    相關推薦

    發表回復

    登錄后才能評論
    小程序
    小程序
    商務合作
    商務合作
    分享本頁
    返回頂部
    亚洲精品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