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7餐飲業7大趨勢:再不抓住你就輸了!丨八日小灶

    點 標 題 下 藍 字 關 注 餐 飲 第 一 新 媒 體

    第 1427 期

    八日小灶

    營銷秘訣旺店案例老板認知④管理心法

    ⑤場景設計 ⑥選址策略 ⑦趨勢研判 ⑧外賣心機

    (點擊藍字可回看往期)

    2017年的餐飲業,為什么有人說哀鴻遍野,有人卻說一片大好?即便是月倒閉率高達10%,為什么說現在是進入餐飲業的最好時機?

    那些行業的弄潮兒,都善于把握趨勢。一年已近尾聲,如果你還沒看懂并抓住這7個趨勢,未來就很危險了。

    內參君

    品牌化:

    無品牌,不餐飲

    中國餐飲業高倒閉率源自于行業過度飽和?在內參CEO秦朝看來,所謂飽和是大量低水平、同質化、適應不了當下消費升級趨勢的餐飲業態飽和。這些行業的落后產能很難不被淘汰。他們不僅陷在與成本、同行的鏖戰中,便利店、外賣等新物種也正虎視眈眈試圖取代他們。

    品牌化是淘汰餐飲業落后產能的重要標準。

    就像我們到一個陌生城市會第一時間尋找到星巴克、麥當勞、肯德基,在那里消費不用擔心消費被欺騙、口味不習慣等。消費升級一個重要部分,就是品牌化消費——消費者會首選有品牌形象、品牌感覺、品牌口碑、品牌個性的商品和商家進行消費,品牌已成為一個重要的消費入口。

    沒有品牌感、沒有品牌符號、沒有品牌認知和口碑將很難獲客。可以預見的是,大量偏老化、低段位、同質化的餐飲業態會繼續被淘汰,這種痛苦還會持續至少兩三年。

    組織革命:

    未來餐企是四種公司的總和

    7月12日,樂凱薩創始人陳寧(餅哥)在內參《餐企組織力68課》上線首次直播中,分享了如何用“人才超配”提升組織力。

    在團隊人才配置上,他的做法非常彪悍,在很多傳統餐飲老板看來甚至堪稱瘋狂:一個干餐飲的,請了杜蕾斯母公司的大牛來當CMO,請了寶潔、奧美的大牛們來干品牌;請了老佛爺中國視覺傳達的高級經理來干設計……

    為什么這么下本兒?餅哥說因為餐飲公司的底層邏輯變了:餐飲企業不再只是美食公司,還應該是品牌公司、科技公司、供應鏈公司和設計公司的總和。所以每個領域都要有專業的人才。

    以往低門檻的餐飲企業,由于消費升級、品牌化、產業智能的出現,傳統行業不斷被顛覆,餐飲必然會成為一個高門檻的行業。這樣的大背景下,餐企有兩種選擇:一是學星巴克長出品牌翅膀,一是留在同質化血戰沙灘。決定未來能留在哪個層級的,核心就是人才。

    服務的溢價:

    唯有人的服務不能工業化

    在內參《中國餐飲報告(白皮書2017)》首發式現場,外婆家總裁裘曉華指出,他們一直在研究怎么讓200家門店的從業者保持同樣的服務熱情。

    從2010年起,他們就按照月/半年/年的節奏關注數據,最重要的一項就是顧客滿意度。13個品牌每店每月都有一張報表搜集最真實的顧客點評,年底總部還會把所有差評匯合在一起做本冊子,分給每一個大區和門店,從數據里分析門店現場管理和服務的優化,讓客戶滿意度提升。

    而在內參CEO秦朝看來,未來餐飲的核心價值之一,就是服務。當產品和供應鏈標準化,一切都可以用工業化的手段來解決時,唯一不能解決的就是人帶來的服務。未來所有牽扯到人的成本會很高,購買人的服務也一定是貴的。

    線上線下加速融合:

    新零售重構新餐飲

    互聯網下半場,線上正在加速向線下滲透,線上線下融為一體,將共同構筑新的消費零售場景。

    餐飲業在標準化、供應鏈的強大推力下,也正在加速向零售化邁進。堂食+外賣+可流通食品商品,破解傳統餐飲“三高一低”,甚至實現規模化指數級增長。

    餐飲一旦向零售化打通,其實就是另一個快消行業。對比下國內部分上市餐飲品牌與食品快消品牌的市值,發現目前中餐品牌的市值大多在30-40億港幣左右,最近漲的最猛的呷哺呷哺是76億港幣多,然而去年剛剛在香港上市的周黑鴨市值逼近200億。

    資本化:

    餐企越來越擁抱資本

    在過去,餐飲業并不被資本看重,一是行業透明度不高,二是產品標準化程度不高,難以具備規模化和高成長性,資本不愿意投,也不敢投。再加上俏江南、大娘水餃跟資方撕逼的個案事件,讓很多傳統老板對資本望而生畏。

    但是,這兩年隨著大量跨界創業者涌入餐飲業,移動互聯網技術的滲透,餐飲業正在加速成熟。更多資本的視線在轉向餐飲業。西少爺、遇見小面、喜茶、美奈小館、松哥油燜大蝦……不少新一波拿到資本的餐飲品牌正在加速奔跑,所涉及的品類也從過去“高冷”正餐變得越來越接地氣。

    不久的將來,餐飲業也會像其他成熟行業一樣,創業者+資本成為標配。在資本的推波助瀾下,餐飲老板們也將真正從開餐館的小老板向做餐飲的企業家轉變。

    決勝供應鏈:

    沒有供應鏈優勢的企業很難獲勝

    樂凱撒把供應鏈能外包的都外包,牧之初心的牛肉直接跟加拿大牛肉協會官方合作,巴奴毛肚火鍋搶占了新西蘭毛、錫盟羊肉、石柱紅辣椒等一流食材資源,喜家德連一顆土豆都要嚴格要求尺寸。在2017年,還有多家餐飲企業“參股”到自己的供應鏈企業……

    這幾年,餐飲的供應鏈可謂發展迅猛,中央廚房產能整合、國際化食材供應加大、上游食品工業觸角下沉、專業的餐飲供應鏈服務層出不窮、深入原產地對優質食材“掐尖”式搶占……這背后,是大量老板對餐飲業規模化、企業化發展的需求。

    餐飲前端的規模,取決于后臺的供應鏈支撐。餐飲業已經到了PK供應鏈體系的階段,沒有供應鏈優勢的餐飲企業將很難在競爭中制勝。如果只做一兩家店,你可以追求匠心,不需要標準化供應鏈。但如果你想要做規模連鎖,供應鏈就是你的護城河。

    馬太效應加劇:

    大樹底下不長草

    “凡有的,還要加給他,叫他有余;沒有的,連他所有的也要奪過來。”這句話出自《圣經-馬太福音》,后人稱為“馬太效應”,意思為:強者愈強,弱者愈弱。

    今年年初,內參CEO秦朝跟某餐飲老板聊天。被問及今年大動作時,他的答案是:大樹底下不長草!他在大本營已經把幾個跟得最緊的品牌排查了一遍,列出每家前幾名最賺錢的門店,然后就在他們旁邊選址開店。用價格、品質、服務體驗等組合優勢擊垮對手,讓自己徹底成為品類之王。

    這個老板手握數千萬美元著名基金的風投快速崛起,他一邊向全國擴張,一邊在區域市場集中兵力攻城拔寨。那些競爭品牌最賺錢的那幾家店,能夠占到總營業額的40%-50%以上,一旦這些店被擠垮,將導致全線崩潰。

    截止到10月,這個老板正在一點點實現目標。而跟他類似的強勢品牌們,對主流消費群認知的占領,讓弱小品牌迅速被邊緣化,喪失對顧客的吸引力,然后被擠出這個跑道。而且強勢品牌背后對房租的議價能力、對產品的定價優勢、人才的吸附能力、以及供應鏈采購的成本優勢等,都會演變成系統的競爭優勢。

    馬太效應,在餐飲業會越來越凸顯。

    整編:李新洲

    過去,做餐飲靠感覺的成分比較多,做一盤菜講究的是鹽少許、調料少許,感性的成分更多;

    隨著互聯網滲透餐飲業,選品類、研發產品、搞選址和消費者畫像,都可以通過大數據來理性分析。

    上述7大趨勢背后更多的詳細數據支撐,都能在《中國餐飲報告(白皮書2017)》找到答案——

    中國互聯網第一份

    基于真實交易數據的行業報告

    一份值得研讀一年的餐飲大數據報告

    百勝、海底撈、西貝、真功夫……都在看

    《中國餐飲報告(白皮書2017)》+解讀版

    訂閱方式

    也可點擊文末閱讀原文訂閱

    · END ·

    統籌丨張琳娟

    編輯|李新洲 視覺|陳曉月

    看了又看 · 點擊圖片直接閱讀

    點擊下列標題 閱讀更多內參干貨

    火鍋細分頭牌餐飲人不易“黑”店當道

    多胞胎方法論餐廳排班深圳餐飲

    廣州餐飲|外賣污染論彩泥獲投資

    星巴克選址大法|火鍋神器餐廳品控手冊

    “失重餐廳”黑科技|餐企賣月餅巴奴玩快閃

    5年從0到10億|外賣菜單探訪海底撈后廚

    -商務聯系-

    首席勾搭官|18510936112

    微信1| 18519700748

    微信2|neicansw

    -轉載原創聯系-

    首席小秘書 微信|neicanmishu

    餐老板資訊網,為全國餐廳老板,提供最新的餐飲經營技巧,了解最新的餐飲經營資訊,學習更多的餐飲營銷、管理、外賣、裝修,采購等經營知識

    原創文章,作者:餐飲老板內參,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149961.html

    (0)
    上一篇 2017年10月7日 00:51
    下一篇 2017年10月7日 11:02

    相關推薦

    發表回復

    登錄后才能評論
    小程序
    小程序
    商務合作
    商務合作
    分享本頁
    返回頂部
    亚洲精品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