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份 讓 你 免 于 掉 隊 的 餐 飲 數 據 報 告
第 1398 期
“這個9月開掛了!……再新開9家店”。朋友圈里,云味館創始人米線哥發了一條新動態。
一個米線品牌,內參君算了下,3年已經開出了80家直營店。(相關閱讀:云味館的秘密:這家南派餐廳靠啥實現日均翻臺15次?)
驚人的速度背后,除了強大的供應鏈和組織力的支撐, 內參君還發現了一個有趣的現象,那就是云味館在選址上特別喜歡“傍大牌”。這又隱藏著什么邏輯呢?
”
■餐飲老板內參王艷艷發自北京
01
選址“傍大牌”,能重新定義一個品類
▼
內參君發現,前兩年,云味館有十幾家店都是傍著麥肯開的,比如景田、沙井華潤萬家、金中環店等都是開在麥當勞隔壁;最近兩年更是提高了標準,瞄準了星巴克、無印良品,比如深圳龍崗摩爾城、深圳歡樂海岸店。
為什么傍大牌?很明顯,在任何一個商圈,麥當勞、肯德基、星巴克等大牌占據的都是最好的位置,都是經過一整套科學的評價體系選的鋪,人流量和人氣當然沒得說。其他品牌只要和這些大牌的目標客流不沖突,能開在它們旁邊是最好的。
云味館可謂深諳此道。
“除了位置好,傍這些大牌還因為它們代表著熱點,是風向標。”“米線哥”遲煥濤說,消費升級下,消費者的注意力也開始從麥肯轉向星巴克、無印良品這種快時尚、性冷淡的消費文化,云味館的定位也需要升級,要從賣米線的快餐店,升級為不僅只有米線的文創范素食餐廳,也是對米線類小吃進行一個重新定義。
賣豆漿油條的桃園眷村,就把店開在了LV、星巴克旁邊,市場已經把這樣的品牌歸結為文創餐廳。
“我們選址和商業老總談判時,就跟他說我們不是賣米線的,而是賣文創產品的。我們跟桃園眷村、誠品書店是一類的,米線只是我們的載體而已。”
或許有人會說,好鋪都是用錢砸出來的。但遲煥濤認為,資金實力只是一方面,購物中心也會看品牌調性是否和商場定位相匹配。在通常的招商思維里,商場這種好位置一般都是留給烘焙、咖啡、輕奢等品牌的,餐企要想進駐,餐廳的形象、調性也得有說服力。
02 開在大牌旁,能提高客單價 ▼
“傍大牌”帶來的第一個好處就是能提高客單價。據內參君了解,云味館開在大牌旁邊的店,客單價比其他店能高出15%。
“在旁邊的星巴克喝一杯咖啡30多元,吃一套米線也才30多,消費者就不會嫌貴了。而如果開在街邊,定位就是滿足剛性需求的快餐廳,米線只能賣十幾元一碗,賣20多就會有人嫌貴。”遲煥濤如是說。
客單價高了,意味著可以給消費者提供更高品質的米線套餐,給顧客更好的體驗。這就是價值重構的過程。
其實云味館這幾年來,一直在找沖突、找差異,“有了差異化,就有了價值重構、價值主張,也才能有溢價,你就比別人賣得多或賣貴一點。”
比如,原來滿大街的米線店都是夫妻店,云味館就做了一個文藝范兒的米線館;后來大家都做文藝范兒,那云味館就做文創范兒。
遲煥濤說,云味館在2014年剛開店時,就稱“其他米線店向左,云味館往右”“有很多米線店,而我們是云味館……”,其實就是在尋求差異化。甚至去年有人說,分不清云味館和某品牌有什么差別,他們就花一兩百萬重新做了極簡的logo,更換了五六十家店的招牌。
03
蹭大牌熱點,用強反差制造話題
▼
雖然客單價高了,但“傍大牌”的店并不一定是最盈利或者銷售最好的。因為這些店的租金也高。內參君了解到,云味館開在購物中心大牌旁邊的店,通常扣點在10%~15%之間,而開在其他區域的扣點在7%~10%。
這些店更多的意義其實在于積聚品牌勢能。因為有了沖突、差異化,對品牌而言,則會制造話題,提升品牌影響力。
桃園眷村就是一個典型案例。因為一篇“開在LV邊上的燒餅油條店”的文章,一個“傍大牌”強反差的話題刷爆朋友圈。
進店的人發現,桃園眷村的裝修特別有詩意,逼格滿滿,但實際上賣的卻最接地氣的大餅,很容易就被這種強反差的氛圍所打動,停不下來地拍拍拍、發發發。當然,燒餅油條也從街邊小吃變成高價產品。
后來,經過大量的話題曝光,桃園眷村一下子成為“爆紅店”,品牌利用大流量提高翻臺率,降低了成本。另一方面,大量曝光帶來的勢能還表現在,“商圈主動來跟我們談開店。”桃園眷村的合伙人、品牌設計師程輝曾坦言。
所以,當很多人質疑桃園眷村在鋪租很高的地方如何盈利時,他道出了本質:占據一個超高逼格的好位置,是品牌的戰略性工作。
這種做法,用曾在4A廣告公司擔任創意總監的程輝的業內術語就是“高空轟炸”,就是說品牌商用廣告迅速推出產品,然后渠道快速鋪貨完成銷售,打造品牌。桃園眷村前期的“傍大牌”,制造反差,引發持續話題關注,本質就是一種“高空轟炸”。
其實,云味館把消費者眼里米線是夫妻店的認知提升到文藝范兒,再到文創范兒,開到無印良品旁邊,本質上也是制造沖突、話題,和桃園眷村的做法有異曲同工之妙。
| 結語 |
背后考驗的是創新力:
想象力比知識重要,認知大于事實
▼
“傍大牌”短時間內能吸引消費者,那長期呢,如何留住消費者?一兩家店能輕松盈利,那如何開更多的店,規模性、持續性贏利?
說到底,最終考驗的是品牌的內功。
“規模性盈利的核心是組織力,即企業文化、價值觀、愿景,組織創新和批量復制店長的能力。持續性盈利的核心是創新力。”遲煥濤說。
他經常聽到一些老板講,今年流行小龍蝦,明年流行烤魚,后年流行酸菜魚,所以流行什么做什么。其實很多品類并不會過時,而有些企業之所以會利潤下降,沒有可持續贏利,最大的原因就是創新力不夠。
創新,就是不斷地找到不同,找到沖突,制造沖突,發現沖突。這表現在,云味館的每一家新店相比原來的,一直在創新迭代。
對于創新來說,想象力比知識重要。遲煥濤說,有餐飲老板說深圳的面不正宗,他要做正宗的西北面。基本上說這話都得關門。為什么?佛家講“你見非眾見”,只有消費者之見才是真的見。
“云味館的店里都有塊黑板,手繪簡易的茶馬古道圖,把我們的菜品放上去。我沒有說我是正宗的云南米線,但消費者卻覺得是這個口味很正宗。”
認知大于事實,做餐飲的老板一定要牢記這句話。
而且,創新是試錯試出來的。以去年西北莜面村的賈國龍做了一個燕麥工坊的案子為例,創新是否成功不是取決于賈國龍的聰明才智,而是取決于他的試錯成本。只要控制好試錯成本,大膽去干,能從試錯中找到成功之路,這些都是財富。
由此來看,創新力形成極致性價比,構筑護城河,才是云味館的底層商業邏輯。
哪些地方特色美食可以全國復制?
如何測試產品跨區域發展的試探反應?
地方特色美食該如何打造品牌?
跨區域拓展的速度應該如何把控?
2017餐飲沙龍·青島站為你揭秘
立即掃碼報名
· END · 統籌丨張琳娟 編輯|師麗丹 視覺|陳曉月 看了又看 · 點擊圖片直接閱讀 點擊下列標題 閱讀更多內參干貨 探訪海底撈后廚|西貝動線心機|最嚴餐飲監管 培養“挑大梁”員工|肯德基子品牌|品牌起名 餐企年中報|商場房租報告|商場“潛規則” 海底撈“老鼠門”|煎餅攤月入3萬|網紅火鍋 供應商揭秘|牛肉新風口|素面與西貝10萬+ 黃燜雞PK麥當勞|“酷團隊”法則|京城第一拉面 跟星巴克學開店|上海網紅餐廳|棗糕王不再排隊 -商務聯系- 首席勾搭官|18510936112 微信1| 18519700748 微信2|neicansw -轉載原創聯系- 首席小秘書 微信|neicanmishu
原創文章,作者:餐飲老板內參,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1502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