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帝都開業首日排隊排到星巴克門口!喜茶離成為“巨頭”還有多遠?

    一份讓你免于掉隊的餐飲數據報告。

    第 1372 期

    8月12日,喜茶進京后兩家新店同時開業。不出所料,大排長隊,當日大雨也未能阻擋擁躉者們等兩小時喝一杯奶蓋茶的熱情。

    值得玩味的是,喜茶大悅城店就開在星巴克身邊,長長的隊伍甚至“橫貫”星爸爸門口。

    盡管創始人聶云宸多次強調“喜茶不跟星巴克對標”,但這種陣仗,還是讓人忍不住比較:茶飲界新秀離成為品類“巨頭”還有多遠?

    餐飲老板內參邵大碗 韋柳坤 發自北京

    01

    喜茶進京首日:

    接待超過2000人,平均一分鐘賣出4杯

    在深圳、在上海,喜茶“排隊”成為現象級話題。到了北京呢?

    昨天,喜茶北京三里屯黑金店、朝陽大悅城店兩店同時開業。來看看——

    喜茶三里屯黑金店

    喜茶大悅城店

    內參君探店發現,盡管當天大雨瓢潑,但喜茶自帶的“排隊IP”絲毫不減。

    有意思的是,喜茶大悅城店就在星巴克旁邊,由于商場入口設計的特殊位置,排隊的顧客嚴嚴實實地“堵”住了星巴克的門面,將星爸爸“包圍”。

    這還不是排隊的全部。

    喜茶大悅城店面積300平左右,店內拉出了專門排隊的通道,從店外一直排到店內,這還只是第二道關卡。然后在店內排隊的客人,會分批次進入到窗口的排隊隊伍。

    這也意味著,需要“排過三關”,你才能喝到一杯喜茶。在中午高峰時段,內參君注意到每個關卡排隊人數在50人左右,也就是說同時有約150人在排隊買喜茶,最長等待時間在兩小時左右。

    據喜茶相關負責人介紹:截至12日晚8點,開業10小時后喜茶三里屯黑金店已接待806位客人,雙水吧設置的喜茶大悅城店已接待1299人,按平均每人購買2杯來算(每人限買3杯),兩家店已經賣出了超過4200杯。

    以每人購買2杯計算,在雙吧臺的大悅城店,其出杯速度為4.33杯/分鐘。

    中午高峰期同一時間段,隔壁的星巴克店內大約在50人左右,一如既往。

    02

    新老網紅PK:

    喜茶跟星巴克有多像?

    在公開場合,喜茶創始人聶云宸曾多次強調:喜茶不跟星巴克對標。“為什么要成為星巴克?我們的目標是做中國的喜茶。”

    但在外界看來,這些年喜茶一直走“全面對標星巴克”的路線。

    稍微一比較,你就能發現兩者有頗多相似之處——

    1、定位:品類“專家”

    一個已經是咖啡專家,把星巴克做成了咖啡代名詞;一個引領“芝士奶蓋茶”品類之風,致力于成為中國茶飲專家。

    2、標準化:咖啡師負責VS工藝分解

    星巴克生豆原料的質量是有標準水平的,不會貿然使用最新或者最拔尖的咖啡,強調“可以期待的口味應該是常規的”。在星巴克,一杯咖啡的出品由一位咖啡師全權負責,他為這杯咖啡的品質負責。

    但喜茶采用流水線式的操作模式,強調“人不離崗手不停”。這種操作流程把完整的制作過程打散成一個個小環節,不同員工對應不同崗位,減少在操作臺內來回走動的頻率,一天賣2000杯以上也不慌亂無序,保證了清晰的制作步驟。

    3、店面風格:品質感

    喜茶和星巴克在設計上都很注重細節和品質感。星巴克里,有考究的動線設計,深咖色、墨綠色和原木色的主色調,整體顯得很有質感。

    喜茶在裝修上也很注重“質感”,北京新店走“黑金”風。進入一線城市后,新店面積相對初創期也越開越大,力圖擺脫“小店”的局促感。

    4、會員營銷:借助微信發力

    7月7日,通過微信“禮品卡”功能,喜茶推出了第一款線上虛擬禮品卡——“喜茶新意”,包括4種系列、24款卡面,定價從17元到29元不等,相當于預付一杯茶飲贈與朋友。購買人群不限,使用期限三年。

    這馬上讓人想到了星巴克。

    早在今年2月,星巴克就推出了線上禮品卡“用星說”。也是通過微信在線支付的方式購買,分咖啡電子券和電子儲值卡兩種形式,咖啡電子券售價在3元到100元之間,電子儲值卡售價在50元到588元之間。上線恰逢情人節,朋友圈立馬刮起一陣“炫卡”熱潮。

    03

    更重要的是體系:

    喜茶離成為真正的“巨頭”還有多遠?

    雖然喜茶和星巴克有諸多類似軌跡,但深層次分析,兩者背后的體系及段位差異化同樣清晰。

    1、規模和速度:1:10

    從1999年進入中國,星巴克18年內在全國120個城市鋪設了2600家店,門店最多的城市為上海,有551家,緊隨其后的是北京(237家)、廣州有(107)。而在上海的門店中,商務區的門店占了超過半數的比重,街邊店和社區店隨之增多。

    數據整合自網絡

    而喜茶發展5年,在全國有56家店,其中門店最多的城市深圳,一共14家店,13家都開在商圈,剩下1家也緊鄰商務區的高端精品酒店。單從開店效率上來看,星巴克平均每年開出116家左右,而喜茶平均每年10家,喜茶的鋪店速度僅有星巴克的1/10(當然,也跟兩個品牌發展階段不同有關)。

    當喜茶店鋪布局在核心商圈內的標桿商業中心時,星巴克已經大面積布局社區店,讓“第三空間”離家庭更近。

    2、供應鏈:深耕需要功力和時間

    “每一杯星巴克咖啡,其原材料來自19個國家。這就是供應鏈。”成為品類老大的星巴克,其供應鏈基地已經發展到中國云南。

    2012年底,星巴克就在云南普洱建立了咖啡種植者支持中心,培養中國口味的咖啡豆,直到2017年2月才實現上市。從到定制咖啡豆到出品,星巴克用了五年。

    6月底喜茶進京交流會上聶云宸表示:喜茶已經深入上游茶園建立生產基地,對茶的種植及土壤進行改造,讓茶天然帶有獨特風味。而茶葉一般要經過3-4年才能正式采摘,喜茶新品是否能比現有產品更驚艷,一切還有待時間檢驗。

    3、培訓&企業文化:組織力最難養成

    2012年,星巴克在北京啟動了中國星巴克咖啡大學。據一位前星巴克內部員工透露,新入職員工都會進行為期近一個月的崗前培訓,課程涉及企業文化、產品制作和門店運營等方面。為貫徹以員工為本的概念,星巴克同事之間都以伙伴相稱,形成了其獨特的“伙伴文化”。

    如今,喜茶也在籌備建培訓學校,為門店培養基礎性員工。聶云宸說,目前門店培訓的經理,已經建立起整套的培訓體系。

    但我們知道,企業競爭到最后,是“人”的競爭,這也是星巴克最難模仿、超越之處。而喜茶在組織力的搭建上,顯然才剛剛起步。

    不管如何,對于一個新品牌來說,喜茶的開頭很漂亮,打法值得很多初創品牌學習。未來能走多遠,讓我們拭目以待。

    中國互聯網第一份

    基于真實交易數據的行業報告

    一份值得研讀一年的餐飲大數據報告

    百勝、海底撈、西貝、真功夫……都在看

    《中國餐飲報告(白皮書2017)》+解讀版

    訂閱方式

    也可點擊文末閱讀原文”訂閱

    · END ·

    統籌丨張琳娟

    編輯|李新洲 視覺|陳曉月

    看了又看 · 點擊圖片直接閱讀

    點擊下列標題 閱讀更多內參干貨

    餐飲意外死|餐廳升級陷阱|麥當勞加入國家隊

    開店基因論|餐飲業出不了BAT|超級爆品

    單品經營風險|向快招學什么|漢堡定價術

    商場餐飲陣亡報告|創業者死法|重新認識外賣

    外賣小火鍋|草根小吃店|餐飲報告解讀版

    小確幸上海閉店|餐廳安全清單|老板曬田間地頭照

    洗碗定成敗|西貝麥香村|小龍蝦斷供追蹤

    -商務聯系-

    首席勾搭官|18510936112

    微信1| ncbusiness

    微信2|neicansw

    -轉載原創聯系-

    首席小秘書 微信|neicanmishu

    餐老板資訊網,為全國餐廳老板,提供最新的餐飲經營技巧,了解最新的餐飲經營資訊,學習更多的餐飲營銷、管理、外賣、裝修,采購等經營知識

    原創文章,作者:餐飲老板內參,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150477.html

    (0)
    上一篇 2017年8月13日 08:00
    下一篇 2017年8月13日 08:32

    相關推薦

    發表回復

    登錄后才能評論
    小程序
    小程序
    商務合作
    商務合作
    分享本頁
    返回頂部
    亚洲精品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