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9飲品報告 | 規模近百萬,人均客單價不升反降

    很多人上周都被周董的新歌《說好不哭》刷屏了,MV講述了奶茶女主愛上攝影師男主,靠在奶茶店辛苦打工最終買下20多萬日元的哈蘇相機送他的凄美愛情故事。

    那么網友的問題來了:
    “奶茶店也太賺錢了吧??? 我也要去賣奶茶了!”

    飲品市場的紅海到底有多大?
    當喜茶、奈雪の茶、一點點、答案茶、鹿角巷等各種飲品品牌百花齊放之后,還值得下場嗎?不妨來看看《2019中國餐飲報》飲品節選。(以下為報告部分內容)。

    01
    一年新增22萬家店
    飲品行業的“千茶大戰”
    根據美團點評數據,飲品營業門店數在2018年増長了22萬家,以59萬家門店的規模在各餐飲品類中位居第三,這表明飲品行業已經成為重要賽道。

    源于“奶蓋+茶底”產品創新而興起的新市場,在2018年一直保持著”千茶大戰”的熱度,喜茶,一點點,奈雪の茶,答案茶等網紅茶飲更是創造了新的消費現象。

    奶茶店的擴張速度遠遠超過想象。
    喜茶在短短2年新開了200多家店;
    “蜜雪冰城”, 開店超過5000家,在三四線城市早已是名副其實的茶飲巨無霸;
    奈雪の茶進軍上海和北京,門店數量達到200多家,去年年底走出國門,在新加坡開了第一家門店…

    (奈雪の茶于新加坡商城Vivo city開業)

    飲品店快速增長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其固有的準入門檻低、制作標準化、模式易復制、利潤高等優勢。

    有一陣日本奶茶熱,Coco和鹿角巷等品牌迅速閃現,據統計大部分店鋪每天可以賣出500~700杯,甚至有的牌子每天賣出1700杯,客單價達到660日元(約等于人民幣40元)。

    (日本街頭Coco店排起了長隊)
    國內喜茶創始人聶云宸也曾透露,喜茶門店平均出杯量近2000杯/天,單店月營業額差一點的能達到50萬,平均在100萬以上。

    二來,消費升級帶來新的飲品需求。常規飲料不再是唯一選擇。
    過去的10年間,以可樂和雪碧為代表的開蓋即飲的常規飲品銷量一直在下滑,雀巢咖啡、香飄飄奶茶等沖調類熱飲自2014年來也一直處于增速放緩的狀態。

    沖調類熱飲自2014增速放緩

    而快消飲品的需求轉移到了新茶飲品類。比如果茶稀釋了果汁飲料的市場,奶茶稀釋了杯裝速溶奶茶市場,而茶飲店稀釋了快消品便利市場。
    三是資本力量的推動
    2018年在移動互聯網的賦能下,飲品店市場快速增長,創新升級后的飲品品牌成為資本市場的新寵,而資本的力量又推動飲品行業發展。瑞幸咖啡更是在短短不到兩年完成多輪融資。

    02
    55.8%飲品店人均消費低于15元
    下沉三四線城市成趨勢

    整體來看,飲品仍屬于惠民消費

    2018年的主要餐飲品類中,飲品是人均消費價格唯一出現下降的品類。人均消費為20元,相比2017年下降了1元。

    另外,全國有55.8%的飲品店人均消費不高于15元。30元以上價位區間的飲品店占比由2017年的19%下降至17.2%。

    (“蜜雪冰城”奶茶價格都在10元以下。)

    細分品類中,現制茶飲的人均消費明顯低于現制咖啡。

    2018年,有72.0%的現制茶飲門店人均消費在15元及以下,是現制茶飲最主流的消費價位。而現制咖啡最主流的人均消費價位是31~45元。

    高線城市與低線城市的消費差異顯著。

    越來越多的品牌選擇下沉至三四線城市,不得不考慮其中的消費價格因素。

    2018年一線城市現制茶飲門店人均消費19元,現制咖啡門店人均消費為45元,均為全國最高。

    越是低線城市現制茶飲、現制咖啡門店人均消費也就越低。從全國來看,現制咖啡門店人均消費相當于現制茶飲門店人均消費的2.5倍。兩者的差異在于品類定位,并不會因為城市層級的不同產生變化。

    03
    消費者喜好趨勢

    人生如此艱難,”甜”是唯一的選擇嗎?

    新式茶飲的消費者青睞加工程度更低的原料,如用鮮奶取代奶粉。但在甜度方面,消費者的需求度依舊明顯,選擇7分糖到全糖這個范疇的消費者達到43.3%。

    不過,健康意識覺醒已是不爭的事實,偏好3-5分糖的消費者占到41.9%,與7分糖到全糖的占比不分伯仲。無糖(不另外加糖)飲品選擇已接近15%。

    在實際購買場景中,消費者關注詞有哪些變化?

    從茶飲來看,水果茶和奶蓋茶依舊是茶飲細分品類中的佼佼者,草莓和芝士茶幾乎可以與之分庭抗禮。

    “草莓”與茶的親和度較好,門店處理起來相對簡單,容易做標準化;顏值高且果肉能提供咀嚼感,在消費者認知中草莓是能傳遞價值感的水果。

    “黑糖”也在詞云中脫穎而出,和2018年大火的黑糖系列產品有關,鹿角巷的黑糖鹿丸鮮奶樂樂茶的臟臟茶,帶動了市場上一波黑糖風潮。

    整體來講,水果出現頻次更高,“茶”出現得不多,僅有“紅茶”“四季春”及“抹茶”等形式。

    而在咖啡熱詞云中,拿鐵、摩卡、卡布奇諾等經典款,依舊更受消者青睞。從口味上看,香草,榛果是比較突出的選項。

    04
    “餐+飲”,新趨勢

    隨著飲品市場的風生水起,餐飲各界的品牌們都已躍躍欲試,各種新玩法層出不窮。飲品品類當前的三大趨勢:

    一“餐+飲”趨勢顯著。

    麥當勞、肯德基等傳統快餐品牌奮起直追開設副線茶咖品牌,王老吉開設線下現泡茶概念店,湊湊一邊做火鍋,一邊也開啟了線上專屬奶茶店鋪。呷哺呷哺在36家火鍋門店引入茶鋪,主打臺式手搖茶。

    二“飲+飲”、“飲+餐”風頭初起。

    “飲+飲”是咖啡和新茶飲的融合。
    比如瑞幸2019年起做起了”小鹿茶”,喜茶則涉足咖啡、奶茶,酒飲等產品。茶飲看到咖啡的市場,咖啡看到茶的市場,甚至冰淇淋、酒也同時成為咖啡和茶飲品牌的可選項。

    “飲+餐”也成為飲品品牌的新嘗試。
    樂樂茶、奈雪の茶分別打造了“茶+軟歐包”的消費形式,連喜茶也開始賣起了酸菜魚。飲品的全品類一站式風向漸起。

    三是飲品與科技、互聯網相關的新模式更受青睞。
    比如做咖啡電商、開發冷萃即溶產品的三頓半,做自助咖啡機主打校園場景的易咖等。

    樣的市場需求,決定了新品牌、新模式的高頻出現。來,各路資本競相入場,是否會幫助飲品的細分市場迎來出頭機會,我們拭目以待。

    更多精彩內容推薦

    1/【課程】喜茶當紅時間,如何打造新銳茶飲品牌

    2/消費者差評大數據調查

    3/中國人民口味變遷大數據全面分析

    4/七夕餐廳營銷15招,招招戳中顧客的心!

    長按識別二維碼回復”報告

    獲取更多大數據報告

    你“在看”我就放心啦↓

    餐老板資訊網,為全國餐廳老板,提供最新的餐飲經營技巧,了解最新的餐飲經營資訊,學習更多的餐飲營銷、管理、外賣、裝修,采購等經營知識

    原創文章,作者:美團大學餐飲學院,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164249.html

    (0)
    上一篇 2019年9月23日 15:05
    下一篇 2019年9月23日 16:02

    相關推薦

    發表回復

    登錄后才能評論
    小程序
    小程序
    商務合作
    商務合作
    分享本頁
    返回頂部
    亚洲精品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