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桐創辦了三個品牌:8號苑、局氣、四世同堂,目前共有13家店,年營業額2.6億元。今年9月,局氣16天眾籌一個億的成績,更是讓業內沸騰了。最令人奇怪的是,韓桐似乎熱衷于在偏僻處開店,而且不管在外人看來,選址多么爛,他總有辦法一開業就火爆,每家店到現在都是排隊,為什么?原來,韓桐有著自己的一套打法。韓桐把一個品牌的成長,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紙上談兵,先設定好戰略方向,再根據戰略選址、裝修餐廳、菜品設計,精力不夠的情況下,菜品差不多,不被罵就行;第二階段:草創階段,注意口碑傳播以及借勢做營銷,要創新,跟其他同行有差異性;第三階段:擴張階段,推翻之前打法,菜品要精雕;營銷要做好粉絲社群。局氣眾籌一個億也是為了收集種子用戶,提升品牌知名度、客流。前兩個階段,運用“景點打法”,而在擴張階段則改為“公園打法”。那么這兩套打法具體怎么做?我們以局氣的生長歷程來說明。出身旅游業的韓桐,把鍛造景點的手法,運用到了餐廳經營里。“獨特的文化形成景點,比如長城、頤和園,與此同時景點還有稀缺性、差異化的特點。”在韓桐看來,一旦把餐廳打造成景點,就能突破地域選擇法則上的限制,“不管好還是不好,不管再怎么偏僻,怎么樣你也得過來看看再說。”每個人兩胳膊兩條腿,唯一不同的是長相,這是為了解決識別度的問題。創新也是這樣,要跟別人長得不一樣,顏值還要高。韓桐認為,如今應該要精益創業,在創業前期,就要思考好戰略性的方向。而局氣的戰略性方向是:談老北京文化。“沒有一個持續火爆的餐飲品牌,可以跟餐飲、文化脫離。海底撈背后難道沒有文化作支撐么?其實也有當地四川火鍋文化做強大的支撐,只是服務太好了,所以背后的文化變得不顯眼了,全聚德就更不用說了。有沒有沒有文化做餐廳的?有,但是一定會出問題,只能滿足客人獵奇的心理,沒有文化的支撐,很難走的長遠。
沒有文化的,比如黑暗餐廳、便便餐廳,圍坐一桌吃屎,雖然也滿足了一些獵奇心理,但思考不出來背后有什么文化?難道是變態文化?很多餐飲都想出奇制勝,其實都得有個基礎,有需求,競爭好的那叫藍海,吃屎有什么需求?創造這個需求,意義不大。無論你是什么主義,最好的、最有效的、能爆紅的,先談談文化主義。”
做北京菜,跟北京文化相結合是必然的結果;北京文化有很多,局氣選擇走市井文化路線。最能代表北京市井文化的就是胡同和四合院,而它們經過拆遷改造,在北京越來越少。所以從選址上,局氣就選擇了在了胡同里,雖然偏僻,但有個院子,有了天棚、魚缸、石榴樹這些物件,能營造出四合院的感覺。而在局氣的包房里,呈現的是老北京不同年代的樣子,80年代的,90年代的,打造的效果就是,一進去就能感受到當年的北京氛圍。
局氣一開始就定了一個slogan:家常不平常,地道北京菜。顧名思義,這菜品里面,還分為家常菜和北京特色菜(傳家菜)。北京烤鴨大家都知道,不過其中有個傳統環節已經很少有餐廳在延續,就是“做鴨批”,客人進店后可以先選一只鴨子,然后用毛筆做一個記號再烤,烤完記號還在,據說原來老北京之所以有這個流程,是為了防止烤制過程中被掉包。
局氣重新啟用這一傳統,還進行了改良,“讓客人在鴨子上寫幾個祝福的字,互動的時候,再把其中的文化典籍告訴他,烤鴨就變化了,跟其他店的區別開了。”再說家常菜。家常菜一聽就很low,怎么跟文化掛鉤呢?都說地道北京味,怎么找到信任狀?局氣找來10幾位藏在北京胡同里的“民間高手”(年齡50歲左右,廚齡20-30年的北京大叔大媽),每個人至少有一道拿手菜。這些人背后都是有故事的,比如第一道米粉肉,做這道菜的大媽也是北京胡同里長大的,這道菜是跟她婆婆學的。她這輩子一直在做這道菜,每天要用搟面杖搟米,給她買的機器也不用,堅持用手工的,這就是老北京的那種“講究不將就”。當客人吃這道菜,再告訴他這道菜背后的故事,這道菜就不只是一道菜,而是一道老北京市井文化的縮影。隨后局氣還設計出了符合北京傳統文化的、翻牌子的點菜形式(要知道,清宮劇里的皇帝不光睡覺時翻牌子,吃飯也要翻…)
通過民間高手、傳統菜的文化,大家能明顯感到跟其他北京菜的區別。這種改動使餐廳的逼格瞬間得以提升,讓人更有記憶點。韓桐不喜歡營銷打折優惠這樣的活動。不做打折,怎么做營銷?他認為,其實最好的營銷是口碑或者事件。局氣在開業之初,會請一些老手藝人到店才藝展示,吹糖人兒、捏面人兒、拉洋片兒…直到現在店里仍然還能看到這些項目。
另外,局氣還會根據相應節日,不定期舉辦類似送元寶、拜財神、拜兔兒爺、猜丁殼兒這樣的跟老北京文化傳統掛鉤的活動。前陣子局氣還推出了自己的定制版文創產品——毛猴兒……這些始終圍繞北京文化開展的活動,會讓客人對品牌有更進一步的認識和理解。“蜂窩煤炒飯、兔兒爺土豆泥、帥有何用、拆”這四個產品既是局氣的創新菜,又是名副其實的顏值擔當,到店的人幾乎是桌桌必點。
第一道菜:蜂窩煤炒飯,蜂窩煤是許多人小時候的回憶,韓桐還為這道菜申請了專利認證,但依然被眾多餐廳模仿,這也證明了這道菜的傳播效果;
第二道菜:兔兒爺土豆泥。老北京的兔爺,有驅災難的意思;第三道菜:帥有何用。如果走進胡同,就可以經常看見樹下圍坐下棋的老爺爺們,而這道帥有何用,除了將棋局擺上餐桌,更重要的是,這用的材料還是北京傳統小吃豌豆黃。第四道菜:名字叫做“拆”,也是跟四合院的拆遷結合起來。朋友圈如何打進去,讓客人主動宣傳,形成特有的口碑呢?在北京,局氣是朋友圈里出現頻率最高的餐廳之一。對此,韓桐說了兩點,“不管我們門口排隊排得再兇在狠,景點位永遠空著,讓大家拍照。我們還有個【九張圖戰略】。為什么要9張照片?店里轉一圈連9張照片都拍不了,說明這個店有問題。”第二是引導。局氣給服務員的一個重要人物是,每次上菜的話術,比如”請您拿出手機拍照,用小視頻更好。“來引導客人拍照。2015年7月優衣庫事件后,局氣第二就上線“優衣庫豆腐”這道菜。”就賣一周,很多年輕人很喜歡,而老太太就說量少了。不過沒關系,她不是我們精準用戶。”
“有一個端午節突然股市大跌,我們那天晚上就愁啊,粽子太綠了,本來股市就跌了,再看到這粽子不得生氣啊。于是我們想了個辦法,粽子皮是綠的,里面包了紅色的,做了個廣告——剝綠見紅來局氣。”傳播是什么?借助事件是一個特別有效的方法。比自己拗出來一個東西去做,要有效得多。
當進入擴張階段,就不能再用原來的景點打法,試想一下,全國200個頤和園,誰還去?而且景點未必天天都去,公園則是天天都可以去的,散步、遛狗、談戀愛都行。擴張就是頤和園到公園的改變。那么局氣怎么調整?從老北京很壓人的感覺,輕松起來,營造出家的感覺, 從灰色建成白色、米色、原木色, 從形象設計上,原來是居家擺設堆砌起來,現在是重新設計,清新愉悅,不是教育。▲局氣的擴張歷程,點擊可查看大圖
韓桐把局氣南站店和西單店這兩個時期稱之為“草創期”,從光華路這家店開始才是擴張期。這兩個階段無論是選址、店面運營還是裝修設計,都有很大不同。
比如原來的一些老北京物件,會做的很傳統,并且向大家介紹其來源,但是現在進行了重新設計,不管大家看得懂不懂,賞心悅目就行。
“第一家店就把菜品雕琢好了,不好嗎?當然好。但人的精力都是有限的,品牌初創的時候,菜品過得去就好了,客人別罵就行。”但到了擴張階段,韓桐認為菜品一定要精雕。在韓桐看來,進行全國擴張的時候,最重要的是粉絲社群的營銷。餐飲業同樣符合“二八法則”,20%的客人可以創造80%利潤。目前,局氣主要的營銷工具是微信公眾號。為此,局氣還將公眾賬號升級了,之前公眾賬號推送消息,所有人看到的內容都一樣,而升級之后,系統通過分析客人的不同消費頻率,可以對客人進行分級,針對客人不同的消費頻次進行不同的營銷方式。比如像那些到店一次后,一兩個月都沒去的“沉睡顧客”,局氣會通過向這部分特定人群推送新品消息,以及優惠打折等信息來實現顧客喚醒。而那些復購率很高的鐵桿粉絲,局氣則會給他們相應的特權,以此讓他們吃飯更有面兒。再比如9月份剛做的眾籌,局氣招募股東的一個重要條件就是:這個人必須是局氣的鐵桿粉絲。這次活動,認購局氣股份的大概有600人左右,局氣還成立了一個俱樂部,這些人就成了局氣的原始種子用戶并且享受特權。最近局氣還在做一檔視頻節目——《醉局氣》,三個北京孩子對談侃大山的形式,既會讓人覺得逗趣,又可以強化品牌概念,強調人格化。這可要比什么“朋友圈集贊”的活動高明多了……畢竟這是真正可以讓人受益的東西,是消費者所需要的。
1/商戶星級是怎樣煉成的?
2/ 如何用免費網絡營銷推廣工具引流到店
3/ 如何花少錢卻讓顧客忍不住免費幫餐廳做宣傳
4/輕松get新技能,跟惡意差評及同行惡評say no!
5/一家燒烤店開業就火爆 只因貼對了一個“標簽”?
餐老板資訊網,為全國餐廳老板,提供最新的
餐飲經營技巧,了解最新的餐飲經營資訊,學習更多的餐飲營銷、管理、外賣、裝修,采購等經營知識
原創文章,作者:美團大學餐飲學院,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1647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