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行者奕宏
微信ID:shikonghui,未來食餐飲產業加速器創始人。
新朋友點擊標題下方藍色字或搜索xingzheyh關注。
這是奕宏為您分享的第248篇文章
他們絕大多數人都會認為是自己不會做營銷,不懂炒作,事實上他們犯的都是常識錯誤。
首先,我們撇開產品做得好是否是老板的主觀判斷(因為迄今為止,我從沒遇到一位老板說自己產品做得差的。)
假設你的產品做得非常好,但是生意卻還不好,那么大多數情況下問題會出在哪呢?
選品錯誤是餐飲新手創業最常見的錯誤。
很多有情懷的創業者喜歡選擇咖啡館、素食館來創業,這個基本上屬于餐飲創業的黑洞,死亡率極高。
很多餐飲創業者,不是根據市場需要什么品類來做,而是根據自己的喜好來做。比如有人喜歡把自己兒時的家鄉美食作為創業項目,而不思考這個品類是不是太小眾,或者是不是同質化競爭太嚴重。
如果你選了一個口味適應性非常窄,消費者認知不清晰的品類,就是做得再好,人群基數不夠,也沒用。
很多初次創業者的思維是一樣的,比如因為自己是外行,又害怕被廚師所牽制,于是選擇標準化程度最高,最不依賴廚師的創業項目:火鍋、燒烤、麻辣燙、串串等。
結果造成這些品類同質化嚴重,競爭最慘烈,死亡率也最高。火鍋、燒烤品類里高手也最多,海底撈、巴奴、呷哺呷哺、木屋燒烤、很久以前,如果你沒有真正的創新能力和扎實的產品功底,還是慎重選擇。
不考慮競爭而盲目自信是最可怕的,前面講的很多餐飲創業者總是覺得那些成熟的大品牌口味不行,實際上餐飲出品最難的是穩定性,輪到自己做的時候,因為情感偏好,覺得自己很行,實際未必行。
再一個口味是一個特別主觀的標準,今天要想獲勝,不是比別人(強勢品牌)做得更好,而是不同。依然認為口味好就可以勝出的,你對餐飲的認知還在初級階段。
△在西方blue bottle被稱為咖啡界的Apple
表面上我們看到的是品牌的成功,實際上是這些品類順應了時代發展趨勢,暗合了消費者的需求,創造了全新的體驗而獲得的成功。
選品是一門科學,這些年我看一個創業者選品的水平,就知道他對這件事思考的深度,也基本能判斷他能不能成事。
選品也是一個專業,即便是老餐飲人都未必每一次判斷都正確,新手就更別說了。假如選品很簡單,那么理論上外婆家的每一個副牌都應該大獲成功才是,事實上即便外婆家有國內最強實力的團隊,uncle吳也是這個行業里最有經驗和創新精神的企業家,也未必每一次都選對。
選址其實就是選人,因為什么樣的位置,就有什么樣的客群。
產品做得非常好,那么為什么還沒人來呢?
最大的可能是你產品的目標人群不在這個商圈,或者是人很少。判斷一個餐飲人是新手還是老手,其中一個非常簡單的方法:新手傾向于選擇租金較低的鋪位,而老手傾向于選擇看上去租金高的鋪位。
這個天下所有的生意基本就一個原理:渠道和產品。渠道在網上叫流量,在線下叫客流,其實說的都是一個意思。
房租的租金不能以表面價格來衡量,而是以目標客戶的流量成本來衡量。
一個鋪位租金是5元/天/平,但是位置偏僻,門前流量很少,另一個是15元/天/平,但是目標客群的必經之地,你選哪一個?
看上去大家都會說,我當然選第二個,你以為我傻啊。事實上,很多新手是選擇第一個的。原因有二:
1)他認為自己東西好吃,就會有人來;
2)他根本拿不到第二種鋪位,事實確實如此,好的鋪位是一鋪難求的,無論街邊店,還是shoppingmall,都是如此。
1)把產品打造成爆品,然后引爆周邊人群;
2)關店,越快越好;
一般來講老手發現選錯鋪子(往往是異地拓店),發現位置不對,流量不夠,在6-9個月內不能做到起死回生,立馬關店。而新手卻一直死扛,直到把自己弄得損失慘重,遍體鱗傷,然后發誓再也不進入餐飲市場。
當然,對于那些選品選址都錯的朋友,你還是盡早離開這個市場吧。
?下一期,奕宏為大家分析【為什么說CBD(中央商務區)是一線城市餐飲創業大坑?】
解 密
#只有萬分之一的餐飲老板才知道的“殺手锏”#
中國餐飲業進入紅海廝殺階段,盈利者寥寥。
But,西貝莜面村、巴奴毛肚火鍋、樂凱撒榴蓮披薩、阿五黃河大鯉魚,這些近年最紅火,逆勢高增長的品牌靠的就是一個殺手锏:啟動《品類戰略》。
西貝兩年四次更名,花費上億,業內紛紛不解,結果卻是他逆勢增長,成為中國餐飲業最大的黑馬;阿五更名黃河大鯉魚,同行議論紛紛,但卻是他名利雙收。
他們花費巨資,不惜一切代價,搶在同行之前要建立《品類戰略》,你看出此中的玄機嗎?
表象上我們看到的僅僅是更名,而這背后的生意密碼,商業規律,商戰秘籍卻被99%的老板忽視了。
如果,你想掌握這個領先同行的商戰秘籍,點擊下面的圖片進行詳細了解。
請長按圖片▼
原創文章,作者:門頭戰略余奕宏,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1670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