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連接,是移動互聯網的顛覆器!

    文/行者奕宏

    微信ID:shikonghui,創造新銳品牌,創新商業模式。

    新朋友點擊標題下方藍色字或搜索xingzheyh關注。

    奕宏觀點

    移動互聯網既是共產主義社會又讓我們回到我們的原始社會,因為人與人之間真正地開始相互關愛、相互幫助。而其中要掌握的原則就是我能為你做些什么,要重視人與人之間的‘連接’

    一個四十來歲的男人,黃太吉的鐵桿粉絲,之前是廣告傳媒老兵,后來因為意識到移動互聯時代對未來的深遠意義,奮不顧身地玩了一把“為老不尊”。

    他就是中國第一個互聯網餐飲社群——失控俱樂部的創始人余奕宏。

    三年前,余奕宏結束了16年的廣告媒體生涯,跳入社交網絡行業,研究粉絲經濟,探索自媒體,開辦俱樂部,始終對新事物保持積極之熱情。

    幾年來,他一直在粉絲經濟、社群經濟的道路上一路追求,找尋新的高度,視野亦不再局限于南京這一座城市,觸角伸向更廣闊的地方,比如北京,因為“那是有夢想的人該去的地方。”

    01 社交

    社交網絡,歸根結底功能是社交。人與人的社交,品牌與人的社交,簡單講就是交朋友。交友之道,莫過于: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所欲,施于人。

    從廣告傳媒逃離后,余奕宏一頭扎進社交網絡實踐中,而首當其沖被他顛覆掉的即是他曾安身立命的廣告行業。

    在余奕宏看來,南京99%的廣告公司都是差價模式,很少有人去思考行業和消費者接觸媒體的習慣。

    而所謂的微營銷也不過是微博、微信里充斥著無病呻吟的心靈雞湯和勵志段子,再不然就是廣告、促銷和店慶,共同的苦惱就是平時沒人來,一抽獎搞活動就熱鬧一陣,然后又是死一般的平靜。

    “因此,當企業用抽獎的方式把用戶和非用戶都吸引來,然后妄圖用傳播思維推產品和廣告時,就會發現杯具來了,要么是無人搭理,要么是被取消關注,拉黑了。”

    在他看來傳播思維和廣告方式根本不適合社交網絡。但反觀那些成功的企業,余奕宏一一列舉,小米的雷軍、黃太吉的赫暢、阿芙的雕爺等等,每一個創始人都曾親自在一線回復和答疑,和消費者打成一片,忙得不亦樂乎。

    一切忘記人性,忽略用戶,只為忽悠、吸粉的營銷其實都是偽營銷!而當企業重啟了社交思維,懂得站在消費者角度,而非僅站在自己角度去思考時,品牌才能夠開始找到社交網絡的成功之道。”

    他認為對于線下商業來說,有沒有互聯網思維不重要,重要的是對移動互聯網及社交網絡下的信息化有一個清晰的認知,任何逃避和焦慮都無濟于事,當務之急是迎頭趕上,學習并認知,“社交思維的核心就是以人為本,除此之外,其他都是扯淡”。

    “移動互聯網的本質就是因為它發生了連接,連接是我對這個時代最最重要的理解。”

    幾年實踐中,余奕宏在運用社交網絡幫助線下品牌做推廣過程中發現,社交網絡在推廣營銷和樹立品牌等方面有著獨到之處,尤其對于線下傳統零售或shopping Mall,這類本身就在線下經常與用戶產生互動和交流的實體商業形態,如果能夠運用好社交網絡,對口碑和品牌宣傳大有裨益。

    02 社交思維

    社交思維廣告是世界上最簡單的盈利模式亦是最無聊的模式,所以必須回到子宮,把自己給斷了。

    余奕宏曾擔任過多家媒體顧問,在傳統媒體日受沖擊的今天,一些傳統媒體人問余奕宏要怎么做才能跟上節奏不被淘汰,余奕宏脫口出:“跑!傳播思維早不能迎合這個時代的發展了,若不改變,遲早要被淘汰。”

    “我們在被灌輸,而非主動接受。”這是余奕宏眼中的傳播思維,在大眾媒體時代,品牌或者廣告商購買媒體,用創意或者高頻次暴力手段強制將品牌信息灌輸給消費者,就是一對多的傳播方法,也就是傳播思維。

    在余奕宏看來,傳播思維在移動互聯時代最大的弊病即是忽視人的感受和互動,缺乏對受眾的研究和反饋,其被接受的程度自然乏善可陳。改變這一現狀的捷徑即是變傳播思維為社交思維。

    “社交網絡,就要用社交思維去思考,用社交語言去交流,用社交法則來運營。違背這個規律就必然會被懲罰。”

    縱觀傳媒業這幾年的發展,移動互聯網儼然成為了當今傳媒格局的領頭羊,許多傳統媒體人追問余奕宏該怎么辦,“我只給他們一個字:跑。而且要跑的越快越好。”

    03 重度垂直

    移動互聯網時代的法則是核裂變法則是滾雪球法則,一開始就是一個小核,把這個小核做的越扎實越牢固未來爆發出的能量就很大。

    浸潤社交網絡日久,余奕宏對當下傳統產業轉型互聯網的諸多誤區也看得愈透。

    “現在許多媒體做的東西都不像是移動互聯網時代的東西,移動互聯網時代做出來的應該是《羅輯思維》那樣的東西,不是用廣告來建設,而是用社群來去推動,要以連接、以粉絲、以重度垂直為核心。”

    余奕宏直言,過去所有的大眾媒體跟消費者之間都沒有連接,“品牌做得再大,跟消費者之間幾乎沒有連接,這是多么多么可怕的一件事情,而今天如果你的品牌你的媒體不能跟消費者發生連接,你必將被消費者所拋棄,用戶逃離,這就是社交思維的法則”。

    他進一步指出,移動互聯網時代的法則其實是核裂變法則,“我一開始看到很多人貪圖多、要做大,我就知道他做錯了,它是滾雪球法則,一開始就是一個小核,你把這個小核做得越扎實越牢固,未來爆發出的能量就越大。”

    有人羨慕小米輝煌的千萬級粉絲,但是卻鮮有人研究當年的一百個鐵桿粉絲,就是那一百個原始粉絲,這些贊助商是雷軍等創始人披著馬一個一個深度溝通來的。余奕宏認為這才是以重度垂直的為核心的交流法則,亦是正確的交往法則。

    04 實驗

    餐飲是世界上最難做的一行,未來會成為更更難做的一行,因為當資本和人才都進入這個行業的時候,你的競爭對手就發生了變化。

    以粉絲經濟研究蜚聲業內的余奕宏,決意將其移動互聯的心得落地到具體行業之中。哪個行業最具移動互聯改造的可行性?傳統行業轉型的核心在于行業本身具備的社交性,餐飲這一余奕宏從未涉足的行業進入了他的視野中。

    黃太吉是新餐飲的典型案例,余奕宏對此進行了深度研究,并多次實地拜訪考察。進入一個陌生行業的捷徑,在他看來就是找業內頂尖高手請教。

    多番求教研究下來,余奕宏從一個餐飲行業門外漢快速成為業內移動互聯導師,并移師北上,在北京發起了失控餐飲互聯網俱樂部,一個旨在深耕餐飲行業的互聯網化機構。

    今年2月,余奕宏撰文指出,2015年一定是中國互聯網餐飲的元年。這一論斷在此后他與諸多投資人的接觸里得到了印證,“他們過去是投大眾平臺,投美團,去年投各種各樣的OTO,今年他們就會大規模地去投品牌,就是互聯網餐飲的品牌”。

    自2013年以來,因各種因素影響,大量高端餐飲倒閉,導致許多廚師失業,他們選擇了自己創業,原先許多依賴于壟斷行業的體制人也開始市場化,轉行做餐飲。在余奕宏看來,全民餐飲創業的浪潮出現了,而且很明顯的是供大于求。

    “因為餐飲這個行業市場太龐大了。”不過余奕宏認為并不是所有人都有機會,餐飲從采購加工到成品銷售都在一個店內完成,廚房就是加工廠,前廳就是銷售部,哪一個環節弱了都沒戲。

    餐飲既是零售業,又是服務業;既要懂定位做好產品研發,又要懂人性做好管理服務;對于那些做慣代理和中介生意的人來說,還有比餐飲更復雜的公司嗎?想想頭都大,說完他也順勢搖了搖頭。

    余奕宏直言:“餐飲這一行是世界上最難做的一行,未來會成為更更難做的一行,因為現在當資本和人才都進入了這個行業的時候,你的競爭對手發生變化了,我們過去是跟門口的張三李四競爭,未來你是跟IBM,微軟,BAT出來的人競爭,如果還用過去的思維來去思考怎么樣去做餐飲,這個機會已經沒有了。”本文為《城品》雜志采訪稿件)

    >知識可以共享

    點擊右上角分享朋友圈

    >這里或許有你想了解的

    回復對應關鍵字閱讀

    1 | 品牌與商業模式的頂層設計是未來餐飲業競爭的生死之戰

    2 | 社群運營9則:打造有自動生命力的社群

    3 | 傳統餐飲業,如何互聯網+

    行者奕宏

    余奕宏,廣告人、自媒體人。16年品牌營銷,傳媒策劃經驗,專注互聯網餐飲生態圈,專注互聯網餐飲品牌和商業模式。失控餐飲俱樂部創始人。

    (長按二維碼即可關注)

    公眾號:xingzheyh

    個人微信:shikonghui

    餐老板資訊網,為全國餐廳老板,提供最新的餐飲經營技巧,了解最新的餐飲經營資訊,學習更多的餐飲營銷、管理、外賣、裝修,采購等經營知識

    原創文章,作者:門頭戰略余奕宏,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167140.html

    (0)
    上一篇 2015年12月15日 21:02
    下一篇 2015年12月15日 21:31

    相關推薦

    發表回復

    登錄后才能評論
    小程序
    小程序
    商務合作
    商務合作
    分享本頁
    返回頂部
    亚洲精品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