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創企業導入VI設計系統如何避免三大坑?

    這次在廣州游學參觀了亞洲吃面公司(簡稱亞面),餐飲業設計執牛耳的公司,面對一套套酷炫的VI識別系統和店面設計,好多學員都心動了。

    在好看成為標配的時代,亞面董事長痞廠告誡大家升級VI系統需要避免以下幾大坑:

    01

    設計不是救命稻草

    很多學員在幾家門店的時候都想升級一下VI識別系統,痞廠告誡大家首先要做好內功,設計只是起到“錦上添花”的作用,VI再酷炫不能代替門店的餐飲運營、產品、供應鏈等。

    15元的面看起來是25元,賣13,這就是設計的價值。但前提條件是賣13你的門店可以活得很好。

    所以沒有起航的時候先不要著急:

    一則VI設計及導入費用不低,正如亞洲吃面戲言:先好好賺錢,再來找亞面設計;

    二則餐飲企業也做資源整合,自己做不好或效率低,就找外面的公司;設計也是同樣的道理,根據發展的階段適配合適自己的資源,最怕動輒十幾或幾十萬投入VI設計,但錢打了水漂,最后結果不明顯;

    三、VI會過度,設計過度化,放大了念想,淡化了煙火氣。所以根據發展階段適度引入VI系統很關鍵。

    02

    先做好你自己,先練就生存本領

    很多時候問題還不在于VI設計,而是內功沒有練好。

    為什么學員有時候焦慮并渴望學習?亞面痞總講了新的理由:“學”是改變認知,“習”是小鳥扇翅膀、重復、開始飛的過程,這個過程是振翅高飛前的“煎熬期”——有想飛的野心,但不具備飛翔的本領。

    合肥錦霽餐廳的學員袁少航也表示:自己工作4年后,作為餐二代重新做回餐飲生意,有時候很累也很焦慮,急于擴張想給團隊更大的發展空間。經過游學后發現需要學習的地方,心也能夠靜下來,沒有那么急了。

    連華為任正非都這樣說:我每天想得最多的東西不是把華為的生意做多大,而是三個字——活下去。

    所以生存才是一個創業者真正需要思考的點,作為一個餐飲創業者,先練就強大的生存本領。

    餐飲這個行業看似門檻低,進來后才發現到處都是坑,要不為什么正常年頭都有100%的復合淘汰率?

    因為餐飲行業又叫做產業鏈行業,行業構成相當復雜,每一項都是坑:餐廳定位、選址、加盟、裝修、營銷、人力、品控、供應鏈、食品衛生、消防等等。

    加之現在更新迭代的、線上線下融合的、全時段、全渠道的打法,除了堂食外還包括外賣、外帶、半成品、電商、商超等渠道,以及商學院的一系列培訓體系,一樣也不能少。

    每一項都要投入精力、扎扎實實下足功夫才能立于不敗之地,從以上來看,對創業者的綜合素質要求越來越高。

    亞洲吃面位于老珠江啤酒創意園

    VI設計只是企業諸多要素里的一個環節,在最初階段甚至沒有選址、品控等核心因素重要,因為品控決定出品的成色或水準,到底好不好吃、有沒有特色;選址則決定流量,這是有關門店生死的問題。

    引入VI設計應該在在以上問題得到很好解決,企業具備快速擴張能力的時候,可以升級一套像樣、酷炫的VI標識及門店體系。

    何況餐飲企業往往2-3年都要更新門店裝修,你有機會升級VI系統,再熟的顧客,如果沒有一點新鮮感,顧客也會有口味上的審美疲勞,慢慢拋棄你。

    深圳特調檸檬茶的“小哥”也表示:自己從一家店到三家店,有人也勸自己是不是升級一下VI系統,是不是加快擴張步伐?但聽過痞總的回答之后,小哥認為疫情下先提升戰斗力,腳踏實地最重要。
    ?
    03

    品牌如何自創“關注力”?

    不管生意大小,都要注重自創“關注力”。

    每天大家都很注重與用戶的互動,很留意各個平臺用戶的留言,并通過各大平臺傳播“關注力”。因為這個時代關注力就是流量,流量意味著流水或營收。

    如何讓自己的企業贏得關注力成為一個重大命題,也是每個餐飲企業面對的難題。

    在好看成為標配的年代,出色的VI標識、符合品牌個性的場景打造、顏值出挑的出品都是“秀一秀”的理由,核心點就是品牌的年輕化。

    品牌的年輕化并非是一味地討好年輕人,也不是說只做年輕人的生意,而是你的品牌表達方式要符合這個時代。
    你的受眾當然不全是年輕人,但你要通過品牌表達把樂于分享的年輕人圈為種子用戶,來撬動、波及更多的用戶,這個就是品牌年輕化的真正用意。

    品牌需要“創造關注力”,在去中心化時代,純粹砸廣告的“高舉高打”已經失去著力點,必須自助“自傳播”的力量創造關注度。

    “注意我”是第一要義。

    而痞廠要求打造“關注我”,則是消費者變主動、幫你傳播的行為。

    并且在整個用戶旅程的各個觸點給用戶美好的體貼,讓每個用戶自發分享感受和體驗,充當你的“義務”宣傳員。

    這就是口碑的含義,實際就是自傳播。

    作為品牌,你要創造足夠的內容和表達,引人駐足。

    而且對于餐飲門店,進門才是服務的開始。甚至有些大品牌開新品牌或新店為什么低調,因為還在測試期、產品沒做好,拉新是很容易,留存卻很難。

    從人性的角度來看,客戶只記得最差的體驗。

    04

    連接年輕人的品牌和生意,最終落腳要在商業上

    如果你只關注創意和好玩,容易跑偏,很多時候來得快、去得快。

    網紅鼻祖雕爺牛腩、黃太吉、趙小姐不等位、一籠小確幸等紛紛“陣亡”就是明證。

    創意(含VI設計)和好玩都是“漂亮的外衣”,但就像約會一樣,外表只是第一印象,見面聊天的內容才決定下一次是否見面。

    餐飲終歸還是要回歸飲食本質,如果體驗之后盡是差評:“又貴又難吃”、“食品安全”、“咸得發指”,金玉其外敗絮其中,消費者不愿意天天被割“韭菜”,用腳投票是必須的。

    ?

    所以亞洲吃面公司倡導:連接年輕人的品牌和生意,最終落腳要在商業上,回歸到本源。?

    至于一些品牌照貓畫虎“克隆”網紅品牌的風格,也是因為想走捷徑、生搬硬套,不了解品牌的人設和設計背后的邏輯。

    亞面的設計,從來不是單純的把VI變好看。而是從品牌創始人的風格、初心出發,挖掘品牌的價值主張,再通過商業的底層邏輯+年輕化的設計語言,呈現出來。

    05

    將繁雜的設計思維,規劃在“顧客旅程地圖”里。

    亞面總結的“四面理論”:

    1. 門面識別:門頭、排隊區;
    2. 墻面傳播:產品墻、品牌墻;
    3. 桌面管理:餐、二維碼等;
    4. 界面交互:手機點單等。

    用戶出現的旅程里,很多觸點都可以通過設計讓人印象深刻。但如果都做,會增加很多成本。倡導只打造一些關鍵點,創造用戶記憶峰值,就像游樂場里的煙花秀。

    亞面也推崇“紫牛理論”:

    在現代商業體系中,人們會想把自己染成那頭特立獨行的紫牛,這一切似乎都好像是約定俗成的,因為成功的品牌都這么做,所以我也要這么做。

    但是當所有牛都染成了紫色——

    追隨餐飲的專業“理論”,用暖色調提高顧客的食欲、現代風格要搭配玻璃餐桌、淺色木需要妝點北歐風格……

    這種時候,消費者更希望看到的,是“太二”的那只黑白色奶牛,這就是太二在各大購物中心的五顏六色中“脫穎而出”的原因。

    那到底該做紫牛還是黑白牛呢?痞廠說:做你自己。

    怎么做呢?很簡單!創業不需要去追逐別人,就是要原地躺倒做好自己,從自己的需求出發,進而同理心別人的需求。

    小結

    正如陶陶居創始人江哥在這次游學時分享:餐飲經營如同跑馬拉松,慢慢跑可以跑得更遠。

    每天持續鍛煉,練好內功,靜待振翅高飛的一刻!

    餐老板資訊網,為全國餐廳老板,提供最新的餐飲經營技巧,了解最新的餐飲經營資訊,學習更多的餐飲營銷、管理、外賣、裝修,采購等經營知識

    原創文章,作者:餐飲O2O,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168356.html

    (0)
    上一篇 2020年10月7日 20:29
    下一篇 2020年10月8日 00:00

    相關推薦

    發表回復

    登錄后才能評論
    小程序
    小程序
    商務合作
    商務合作
    分享本頁
    返回頂部
    亚洲精品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