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菜單 客單 翻臺率
人效 平效 利潤率
隱秘的常識挖掘動人的利潤
一場疫情成為餐飲業的分水嶺
所有的餐廳都要重新檢視運營模型
效率、速度和盈利是正相關的。
舉例來講,客人吃一碗面需要10分鐘,我們不能改變客人吃面的時長,但溫度是可控的。首先,溫度不能太燙,否則客人吃面的速度會慢下來;但面又不能涼,涼了客人說你產品不好。如何做到既滿足消費需求,同時我們又能獲取利潤?面在鍋里的溫度是100℃,出鍋后迅速降溫到90℃;如果碗是涼的,把面盛到碗里,溫度可以再降10℃;在從后廚端到顧客面前的過程中,又降了10℃;這樣到客人面前的溫度正好是70℃。餐飲人要精細化,就要精細到每個動作和每個顧客體驗。這對于餐飲人來講,不是高科技,而是顧客心理學,需要我們去細致觀察。疫情期間我們看到海底撈和西貝調整價格,先漲價又恢復原價,一頓價格操作引發品牌輿論風波。它們選擇不適合的時機去調整價格,換句話說,國難當頭,很容易被別人以為你在發國難財。疫情給人們帶來了巨大的恐懼,這時候漲價,就給了大家發泄的機會,對品牌和企業的損傷是很大的。大部分企業老板都是向外思維:因為供應鏈漲價、人力成本漲價,就要讓消費者為成本買單。他們忘記了內因,他們從來沒有把眼光朝內看,內部效率是不是提高了?內部效率是否可以碾蓋這一部分?如果滿分10分,我的內部效率是否達到了9分?其實你5分都不到,還總把眼光盯向外面。從今天開始,我們要學會眼光朝內挖,向內要空間。今天虧損了,先看內部是不是有潛力可挖,如果把內部效率挖掘起來了,消費者就回來回饋你,因為消費者是有感知的。我沒有看過海底撈和西貝的報表,去店鋪看,他們大量的人員在浪費,全部都是全職工,尤其是西貝。最高效的辦法應該是用一套類似于乘法口訣表的工具去套,當我人效做到3萬6的時候,人力成本是10%,這中間是怎么做到的?就是用工方面的優化,加入了小時工。小時工可以幫門店在人力成本方面優化3-5個點,如果按原來的人力成本25%,降5個點是什么概念?一家門店一個月100萬,下5個點就是5萬,300家門店,就是少支出(節約)1500萬。別人不敢這樣算我敢,因為我做過。我不是做了一家企業,江邊城外、蟹的岡田屋、薪火燒肉,到現在的周師兄大刀腰片等,做了18家企業,驗證的就是這個結果。并且現在除了蟹的岡田屋,其它家企業還可以深挖,因為他們目前小時工的比例還不夠。還有一個指標食材成本,2015年我去一家連鎖烤魚店江邊城外,幫它做精細化管理,把利潤做好。那個時候做改革,第一個就是食材成本,2005年的時候它是33.31,2006年降到29.95,到了2017年成了28.68。但是它的客單價并沒有漲,而且它的所有食材成本也沒有降價。那是怎么降低的食材成本呢?在食材成本里面,烤魚除了主要的原材料之外,還有什么?調味,當時它的調味占了5.5%~6%;其他的大米和油占了3%,加一起就是8.8%;烤魚里面的配菜,比如像土豆、青椒、蔥、姜占比8%,這些全部加起來16%。真正魚的食材成本才17%。所以雖然食材成本降下來了,但是魚根本就沒有降,而是油鹽米里頭降了0.5,調味降了2%,蔬菜降了2.5個點。為什么這些降下來了?因為原來管控不住的,現在變成了凈菜以后,100%的管控。原來的土豆、蔥,到最后把它變成原材料去做的時候,這中間會產生各種浪費。比如這塊爛了半個扔掉,還有1/3在用,但是你買進來是整塊姜的錢,你扔掉的2/3都是錢。當我們使用凈菜以后,所有人的眼光都會盯著這一個個塑料袋里面的東西,你扔掉一袋就是錢。你就會看到,你就會去盤點它。每天這樣精準管控,一個月就是30天,一年就是365天,這樣下來,省下的食材成本是很嚇人的。原來都是憑的感覺,現在都是以克計,所以從這個中間可以通過凈菜去把它管控住。通過內部的挖掘,把我們的食材成本降下來,銷售價格就可以降下來,消費者覺得比自己家里做的還便宜,他還會在家里做嗎?絕對不會,他肯定到你店里來吃。疫情來了,未來的消費能力一定會下來,我們可以做什么,今天就要去做準備。這就是先知先覺-先知道先學習。后知后覺對我們企業來講是危險的,別的企業已經知道,然后別人走了,未來淘汰的時候一定是后知后覺的人。所有的餐飲企業不可能永生,萬物不可能永生,總有死的那一天。比如這次疫情,當市場全倒了,第一個死的一定是死掉,最后一個死的未必死。當別人都死了,你撐到最后一個,往往就有轉機。所以我們現在從上到下,從老板到管理者,我們的思維就是用什么樣的模型能設計出極限盈利模型。在最低的營業額情況下,每家門店還能保持平衡,甚至是盈利的,這樣就能保證你可以撐到最后。2020年6月10日,日本物語集團中國區首席戰略顧問盧南老師,從每個細節出發,為大家講解《餐廳精細化盈利特訓營》。盧南老師將從實際案例入手,一步步教你打造餐廳精細化盈利模型,帶你先勝后戰:
成功入學《餐廳精細化盈利特訓營》,還可以額外收獲:
餐老板資訊網,為全國餐廳老板,提供最新的
餐飲經營技巧,了解最新的餐飲經營資訊,學習更多的餐飲營銷、管理、外賣、裝修,采購等經營知識
原創文章,作者:有味財經,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1719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