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味財經第47期
3月末,國內最大的肉制品加工企業“雙匯發展”(簡稱雙匯)發布公告,擬1億設立雙匯餐飲投資管理公司,正式進軍餐飲業。
器大體重的雙匯能否實現從一產到三產的跨越,在餐飲業下一盤大棋?
雙匯進軍餐飲籌劃已久
—— ——
雙匯進軍餐飲,并不是一蹴而就的突發奇想,而是籌謀已久。
在沒有正式立項成立雙匯餐飲投資管理公司前,雙匯涉足餐飲之路就已見端倪。
—2018年4月,雙匯首批熟食店在漯河開業
—2018年雙匯還投資成立上海樂只匯餐飲管理有限公司,瞄準輕餐飲行業的“新品類”——熱狗,并在日本、上海、香港、臺灣四地設立食品研發部,研發快餐小吃品類。
—2019年9月,雙匯三文熱狗奧萊店正式亮相鄭州
早期的熟食店,姑且算是餐飲零售,但三文熱狗店是雙匯對餐飲產業非常明確的“投石問路”。
由此可見,雙匯鋪路餐飲籌謀已久。
2019年、2020年,中美貿易摩擦+最強豬周期+新冠肺炎,生豬養殖企業發展艱難,縱使實力強如雙匯也是受到了巨大影響。
雖然年報顯示,雙匯2019年仍實現營業總收入603億元,同比2018年上升23.43%;凈利潤54億元,同比上升10.7%。
但不可忽視的是,2019年,雙匯屠宰生豬1320萬頭,同比2018年下降19.04%;鮮凍肉及肉制品外銷量309萬噸,同比下降1.47%。
生產在下降,業績在提升,進口、庫存的作用到底有多大,具有想象空間。
據雙匯負責人說,受非洲豬瘟疫情和生長周期等多方面的影響,生豬供應偏緊,預計2020年豬價會處于較高價位運行,給雙匯控制生產經營成本帶來一定壓力。加上2020年新冠肺炎影響,經濟下行壓力增大,行業內競爭和跨界競爭進一步加劇,對雙匯調結構、上規模帶來一定的壓力。
雙匯選擇在此時正式宣布進軍餐飲也就顯得理所應當,布局餐飲,依托供應鏈,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生產經營成本,減少風險,增強企業抗風險能力。
一產企業布局終端餐飲之風漸顯 —— ——
無論是養殖企業做餐飲,還是餐飲企業搞養殖都不是件新鮮事。成功了,都是一騎絕塵,失敗了,傾家蕩產是常事。
老鄉雞,是一產進三產的扛把子。
老鄉雞誕生于非典,前身就是養雞企業,因為創始人束從軒在非典前后強烈感到養殖行業的不穩定性,決心投身餐飲業,做雞品類的餐飲店,用于消化自己養殖的雞。
無獨有偶,曾經的“養豬第一股”雛鷹農牧也曾投資1.3億給沙縣小吃,希望整合6萬家沙縣小吃,布局的目標就是希望通過小吃通路賣自己的豬肉。
只不過理想的豐滿抵不過現實的骨感,雛鷹無法控制終端門店的采購渠道,這件事并未見到有實質性進展。
這兩個案例,都在傳遞一個信號,養殖有風險,布局終端門店,以銷定量,以需定產,可以很好的轉化一部分生產風險。
所以“抗風險”成為上游企業進軍餐飲的主要原因,門店會成為上游消耗食材的主要渠道。上游產業以銷定產,科學養殖,實現精細化管理。
海底撈,三產進一產的領頭羊。
海底撈則是相反的道路,先做門店再布局終端。
海底撈的成功很大一部分原因得益于張勇的眼光的獨到,在一眾選手還在門店端斗得你死我活,脫不開身時,張勇默默做起了供應鏈,相繼成立了頤海、蜀海、海海,門店所需要的一切都能一手包抄。
無論是老鄉雞還是海底撈,內在邏輯都很簡單清晰,產業互通,先自給自足,減少第三方成本消耗,內部消耗完成在向行業賦能。
這也正說明,產業互通的可行性和巨大潛力,餐飲上下游一體化是餐企的終極形態。
雙匯是中國生豬養殖企業三強也全球最大的肉制品加工企業,擁有專門的產品研發團隊和充裕的資金,同時還擁有雙匯冷鏈物流,是一個從生產到運輸到銷售幾乎自給自足的企業,如果餐飲盤布局成功,那么雙匯完全可以實現產業閉環。
但,這只是理想狀態。
雙匯未來可期,但路才剛剛開始 —— ——
餐飲界里,拿著大把鈔票進門,最后窮的只剩褲衩子的人比比皆是;4㎡缺水少電的小鋪子,成就億萬富翁的人也不在少數。
賣飯,是一門古老又復雜的學問,面對越來越復雜的顧客需求和同行競爭,產品、經營、管理每一個環節都需要精雕細琢,這也意味著要百分百付出精力和努力。
這么熬精力布置一個分支業務,會不會消耗集團運力?這正是很多大企業,始終沒有布局餐飲的原因。
雙匯也同樣,雖然一直都有餐飲動作,但雙匯的餐飲之路始終處于起步階段,除了去年“三文熱狗”,沒有特別明確的關于餐飲規劃的信號。
“成立專業的餐飲公司,是希望由專業人員來對專業餐飲渠道的食材進行開發,并對餐飲項目進行推進。”對于是否有明確的項目推進的目標和進展,雙匯發展相關負責人表示,由于公司剛剛成立,人員將逐步到位,具體內容還不方面細致透露。不過公司將加強餐飲方向的拓展,包括產品、渠道、項目推進,不排除有自設品牌餐館的情況。
只能說是餐飲板塊正式提上日程,做一定會做,怎么做,可能集團內部依舊在探索。
以往雙匯的動作和現在餐飲市場來看,雙匯的未來動向可能還是會聚焦四個方面:
1.加快熟食店布局,分鹵味市場一杯羹
2.創立獨立品牌,類似“三文熱狗”這類業務相關度高的快餐品牌
3.投資扶持品牌,賣肉
4.家庭餐飲,加快半成品,預制品的研發
熟食店是雙匯自2018年以來始終在做的業務,中國人對豬耳、豬頭肉、豬大腸……的喜愛,以及近年來鹵制品市場釋放的巨大潛力,都是雙匯的信心來源。
“三文熱狗”則抓住了“快餐”“空白大市場”“腸”,這些直接切中雙匯最擅長的肉制品加工領域,相比于復雜的中餐制作管理,類似于熟食、快餐這種標準化程度高的品類確實更適合雙匯這種剛入門的鍍金玩家。
但畢竟隔行如隔山,餐飲對于雙匯來說,總歸是陌生的,成立投資公司,進行投資可能是最簡單高效的動作。
此外,在B端C端的選擇上,雙匯依舊將中心放在廣大的C端用戶上,進入C端餐桌可能才是雙匯的餐飲重心。類似于雙匯筷廚煎烤炒菜腸,這種家庭餐飲速食產品。
像新希望也是早早成立了餐飲部門,但后續發力卻始終集中在以B端需求為核心的菜品研發,和面向C端進行速食研發。
小結:競爭加劇
雙匯不是第一個也不會是最后一個
—— ——
雙匯的餐飲之路怎么走,走多遠,很難說,可預測的是短期內雙匯對餐飲市場的影響是很小的。
但歷史告訴我們,供應鏈企業只要規劃得當,找準切口,就能快速轉化自身運力,前端門店和后端生產相互賦能。加上一產企業在食材、物流成本上天然具備競爭力,這是傳統餐飲不可回避的巨大優勢。
特別是雙匯這種從養殖、屠宰、加供、深加工、儲蓄、運輸一手包辦的大企業。它的餐飲之路是試探,不成功也不會成仁,可一旦成功,路走通了,就是餐飲界的一股洪流。
更重要的是,結合蜜雪涉足咖啡市場、鍋圈食匯開火鍋店買菜……種種跡象表明,在危機之下,供應鏈企業都在發力整合資源,產業資本正在發力,未來的市場將會成為高手強手的戰場。
中國餐飲可能進入了全產業鏈發展的關鍵時刻……但一切只是猜測,相信雙匯不久便會給出答案。
·end· 統籌丨劉曉紅主編丨李珊 編輯丨雅媚 關于有味財經 基本內容:聚焦以提升餐飲門店效率為核心的供應鏈信息、知識、服務 服務對象:餐飲從業者、餐飲服務商、行業研究者 文章原則: 1、深度:深耕小切口,洞悉小體系 2、廣度:跨學科研究,拓認知寬度 3、顆粒度:注重實效,提供解決方案 有味熱門
(點擊圖片直接閱覽)
私域流量的八字真經:要么氣味相投,要么臭味相投
— 轉 載 聯 系—
17516466881有味小秘書(微信同號)
— 聯 系 我 們—
17752509517有味編輯部(微信同號)
原創文章,作者:有味財經,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1719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