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什么是3D打印肉
3D打印肉優勢
Redefine Meat公司打印出來的肉
3D 打印肉類市場方興未艾,像 Redefine Meat 這樣的初創公司還有不少。西班牙的創業公司 Novameat ,打印的原料是由大米、豌豆、海藻等植物蛋白合成的紅色糊狀物,將膠囊咖啡一樣裝入機器就能自動打印,已經成功通過 3D 打印制造出人造肉牛排和雞胸肉,豬肉、羊肉和鮭魚等人造肉也即將推出。
真雞胸肉(左)Novameat 3D打印的雞胸肉(右)
2.7萬億中國市場,資本跑馬圈地
據悉,我國的肉類消費需求達2.7萬億,是全球最大的肉類消費需求市場。研究數據表明,未來10年,人造肉行業的市場規模將達到1400億美元。
目前,人造肉市場僅占全球肉類消費量的不到1%,但到2040年有可能達到9%。不少資本方瞄準我國巨大的消費市場,力圖瓜分一杯羹,樂于投資人造肉與3D打印肉公司。
美國人造肉公司Impossible Foods截至5月14日,一共獲得五輪融資,累計7.5億美元,投資者包括比爾·蓋茨、谷歌、李嘉誠旗下的維港投資等。
美國另一人造肉公司Beyond Meat此前就贏得了資本的青睞,先后獲得過 7200 萬美元的融資。今年5月,Beyond Meat在納斯達克以25美元的發行價上市,成為全球人造肉第一股,當日暴漲163%,創下金融危機以來美股最佳IPO首日表現。目前,Beyond Meat股價已經飆升近550%,該公司的市值達90多億美元。
人造肉市場資本云集,3D打印肉市場也不甘落后。早在 2014 年李嘉誠旗下的風投公司就對3D打印肉類公司 Meadow Inc 投資了1000萬美元以色列Redefine Meat 在9月獲得了600萬美元的種子輪投資。
國內嗅覺敏銳的VC/PE也悄悄行動了起來,寧波素蓮食品創始人張信良告訴媒體,近期已有四五家投資機構接觸他們。
3D打印肉的現狀與前景
與人造肉已經入駐連鎖餐飲并上線售賣不同,3D打印肉明年才會上線。以色列Redefine Meat今年僅在小范圍內實驗,計劃在 2020年初在歐洲多家餐廳中推出。西班牙 Novameat 也計劃明年在西班牙、意大利和英國的餐廳中推出自己的 3D 打印人造肉,并在一到兩年后向個人消費者出售。
人造肉很貴,3D打印肉也貴。天貓上金字人造肉118元4片,共計440g,折合每斤134元。而Redefine Meat生產的打印肉每斤要14英鎊(約合人民幣 125元)。
不過,預計未來5年內,全球植物肉均價將比其對標的普通肉類便宜60%左右。而Redefine Meat相信,最終3D打印肉也會比傳統肉類要便宜。
小結:
從長遠來看,技術門檻、成本高企、產能有限、消費觀念、口味偏好等問題都是人造肉和3D打印肉企業有待突破的關卡。或者更直白地說,如今豬肉價格高昂,你的餐廳愿意嘗試人造肉或3D打印肉嗎?


原創文章,作者:餐飲財富經,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1731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