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創企業家訪談錄|第五期 本期人物:世界名廚謝昌勇 從一名普通打工者到世界名廚,從一個職場菜鳥到精通各大菜系的專家,從廚師再到十余個餐飲品牌的創始人。謝昌勇職業生涯的每一次選擇和轉變都顯得極具戰略意義,并推動他一步步走向成功。 前不久,在成都出現了一家很新奇的餐廳。這家餐廳以牦牛肉為主打,開在高檔社區旁,人均68元卻還能有50%的毛利;廚房為全明檔設計,每位師傅看6個爐灶,絲毫不會手忙腳亂;自2018年10月開業后,便餐餐排隊,600米平方米的面積,日營業額接近5萬元。 這家店叫做“謝老怪牦牛肉館”,出自于世界名廚謝昌勇大師之手。餐廳有點“怪”,他的創始人謝昌勇亦是如此。 “我從來都不是一個安分的人,喜歡標新立異,喜歡搞怪,創新。”接受采訪時,謝昌勇大師這樣評價自己。 也許正是因為這顆“不安分”、“愛搞怪”的心,才成就了今天的謝昌勇。 一、15歲偶然進入廚師行業, 立下“萬元戶”大目標 為什么會做廚師呢?謝昌勇說其實當初進入這個行業,也純屬偶然。 小時候,謝昌勇讀書不是很用功,所以在初中畢業后,就直接到父親的單位去上班了。父親的單位是個化工企業,工作都比較單調和枯燥,所以“不安分”的他總是在每個車間呆一兩個月就走了,最后弄得車間的人都“不敢要”他。 還能去哪兒呢?謝昌勇想到了一個地方:工廠的食堂。“車間不要我,食堂總會要吧”! 自此謝昌勇的餐飲之路便開始了,在食堂里謝昌勇學習到了一些比較基礎的廚藝。 一次偶然間,謝昌勇聽廠里的工人說:“現在廚師行業比較賺錢喲,一個月能拿到1000多元的工資!”要知道當時廠里普通工人的工資才幾十元呀。所以,一聽到這個消息,謝昌勇想都沒多想,便決定要出去當廚師。 沒有多遠大的志向和抱負,純粹就是為了“多掙錢”!并且他還給自己立下了一個目標:到2000年,自己一定要成為一個萬元戶! 在別人看來謝昌勇這個決定并不明智,當時廠里邊的人多笑話他,“放著正式的工作不要,卻去打零工,會有出息嗎?”但謝昌勇不這么認為,他覺得這個行業有的是賺錢的機會。 二、“不安分”的廚師, 2次創業兩次失敗! 離開后,謝昌勇先來到了德陽一家泡菜魚館工作,在這里他學會了如何做酸菜魚。從殺魚到片泡菜,每一步他都游刃有余。此時謝昌勇已經能拿100多元的工資了,但是他覺得這還遠遠不夠。 所以,沒過多久。謝昌勇就又離開了酸菜魚館,外出“拜師學藝”,跟著幾個老師傅到各個餐廳做菜。為了學好廚藝,謝昌勇每天沒日沒夜的工作,上班比誰都早,下班卻比誰都晚,中午還堅持練習刀工。 雖然辛苦,但謝昌勇心里始終有著一份“掙大錢”的抱負,倒也不覺得累,反而干勁滿滿。最終謝昌勇跟師傅們學得了一身傳統的好手藝和好廚藝,并且將基本功練得很扎實。這也為他之后創業打下了基礎。 1、初創業:花8萬元盤下一家火鍋店,以失敗告終! 1991年,謝昌勇遇到了自己人生中第一個貴人:火鍋炒料師傅。這位師傅與謝昌勇相當投緣,不僅教他認識香料、炒火鍋料,還教他如何做火鍋。 在當時,師傅的炒料技術是最為珍貴且值錢的絕技。所以學成之后,謝昌勇便又離開,去了甘肅一家火鍋店,準備大展拳腳,施展自己的一身技藝。但沒想到,這家火鍋店生意卻一直都不好。幾個月后,“年輕氣盛”的謝昌勇做了一個重大的決定:要將火鍋店盤下來,自己做! 謝昌勇覺得自己又會炒料、又會做火鍋,一定能將店盤活。盡管這一決定遭到了父母的反對,但執拗的他還是四處借錢,花了8萬元將火鍋店盤了下來。 但是當時年僅20歲的謝昌勇不知道,開店哪是光憑技術好就行的?8個月后,火鍋店賠了。賠得只剩下一口高壓鍋,謝昌勇背著它,灰溜溜的回家了。 (謝昌勇年輕時候) 不過謝昌勇也并沒有因此萎靡不振。他又重新干回了廚師的老本行。開始承包廚房,先后去了成都、上海、南京等城市。在這期間,他不僅結識了自己的太太,也達成了自己當年的一個小目標:萬元戶。實際上,這個目標早已在1992年已經達成了。到2000年時,謝昌勇光是月薪就已經過萬了。 謝昌勇說:所以人一旦有一個堅定的目標,就一定要勇敢的去追求它。哪怕中間會經歷失敗,只要堅持、努力,就必定會實現! 2、二次創業開食品廠,再遭滑鐵盧! 有了幸福的家庭,體面的工作,拿著可觀的工資。原本就可以這么踏實安穩的生活下去。然而這一切未能讓一個不甘平凡的靈魂安寧,謝昌勇再次萌生了創業的念頭。 第二次創業依舊與美食分不開,2000年,謝昌勇又去南京和當地的一位叔叔開了一家食品貿易公司。主要做食品的加工,剛開始經營得還不錯。但由于謝昌勇老是想著創新,做出一點與眾不同的東西。不久之后,食品廠又賠了。畢竟創新也是存在風險的。 食品廠雖敗,不過謝昌勇卻遇到了自己人生中的另一個貴人:一位臺灣的叔叔。 謝昌勇說:“我和這位臺灣叔叔同吃同住一年半,臺灣人做事嚴謹、講究原則的風格深深地影響了我。不僅讓我改掉了自己浮躁的一面,也讓我深刻地意識到:要想做成一件事,必須要沉下心來認真去做,你要是心急,就做不成。這對謝昌勇之后的人生發展產生了莫大的幫助。 三、東山再起,成立餐飲管理公司, 創立10余個餐飲品牌 人生道路中,受挫難免,可貴的正是在這一次次的挫折后,還能總結經驗,汲取教訓,不斷前進。而謝昌勇便是如此。 兩次失敗之后,謝昌勇決定東山再起。他通過總結自己幾次失敗經歷以及從廚多年的經驗,成立了一家餐飲管理公司“川味飄香”。這家公司主要是幫助廚師介紹工作,“只要哪家酒店或餐廳缺人,或經營得不好。都可以向我找人”,謝昌勇說。并且他還有一特色就是:不收取任何費用。 在此期間,謝昌勇還經常往返于各個城市,與行業的高手們不斷切磋、學習,鉆研烹飪技術及技巧。參加了多個行業的比賽,屢獲殊榮。慢慢地不僅公司發展越來越好,謝昌勇在業界的名氣也越來越大。 (謝昌勇榮獲多個獎項) 與此同時,謝昌勇還創立了多個自己的餐飲品牌,包括老鵝館、鵝藝堂、鍋友匯、鋼管廠后門小郡肝、謝老怪口味菜、謝老怪牦牛肉館等。每一個品牌都獨具特色,且生意紅火。其中謝老怪牦牛館就是謝昌勇最新的得意之作。這家店自2018年10月開業后,便餐餐排隊,600米平方米的面積,日營業額接近5萬元。 “謝老怪”三個字既是謝昌勇品牌的名稱,同時也是他的個人標簽。因為做廚師的時候,謝昌勇老是會挖一些奇怪的想法,于是同行就給他取了個名字“謝老怪”。這個名字跟隨他多年,謝昌勇索性就將它注冊成品牌名稱了。 四、謝老怪牦牛肉館, 靠一個“怪”字攬顧客! 又是怎么想到做謝老怪牦牛肉館的呢? 謝昌勇說,其實自己在很早以前就有這個想法了。以前經常往藏區跑,就發現藏區有很多非常好的食材,“牦牛”就是其中一種。牦牛渾身是寶、且肉質鮮美,營養價值極高。但這么好的東西,內地卻沒有。謝昌勇暗自下定決心:一定要用自己一生所學的餐飲經驗,將牦牛肉做好,為其打開銷路! 于是“謝老怪牦牛肉館”便誕生了。牦牛肉雖好,但真正將牦牛肉拿來做成中餐的店卻沒有,走別人沒走過的路,就意味著并沒有可以學習、借鑒的對象,同時也存在風險。但憑借自己多年的餐飲經驗,謝老怪牦牛肉館還是成功了,當然這也離不開謝昌勇的“搞怪”、創新思維。 那么謝昌勇是如何成功撬開市場的呢? 1、差異化定位:全球首家全牦牛肉館 剛開始,謝老怪牦牛肉館定位的是中餐館,但經過多次論證,深度調研,謝昌勇最終定下全球首家全牦牛肉的核心定位。因為牦牛這種食材在內地十分稀有,光是憑這便已收獲了美食愛好者一半的芳心。謝昌勇說,這就是一種差異化競爭。 2、選址怪:高檔社區旁,賣個家常菜 “謝老怪”開店,在選址上也不按套路走。謝老怪牦牛肉館的第一家店選址在一個高檔社區,周圍的餐飲店幾乎都走高檔、精致路線。明明走的是人均消費68元的家常定位,卻將店開在高檔社區旁,這樣能做好嗎? 但謝昌勇說,這樣的選址也是經過自己深度分析的。他說這一片區居民的錢雖多,但他們卻并非日日都需商務宴請,也有家常消費的需求。只要環境舒適、口味地道。就能成功籠絡住大批客人。 時間和市場證明了謝昌勇選擇的正確性,從開業的第一天起,這家店就開始排隊,如今不少居民已經把謝老怪牦牛館當成自己家食堂,每周至少來消費四五次。 3.菜品創新:一頭牦牛,做出221道菜! 謝昌勇的怪,即是創新。而謝老怪牦牛館推出的菜品就是他創新的縮影。 首先是在菜品的研發上,在藏區,人們只采用最簡單的烹飪方式來制作牦牛肉,所以菜品的種類有限。為了研發更多菜品,謝昌勇和團隊歷時300多天,走訪西藏、青海以及四川甘孜州、阿壩州等多個高原高寒的牦牛主產區,通過請教行業大咖100余人,甄選了200余種高原高寒天然食材,連續試菜80天,成功研制出221道牦牛肉菜品。 在菜品的設計上,謝昌勇也有許多奇思妙想,不僅名字上很有新意,而且從選材、用材再到做法、吃法上謝昌勇都費了不少心思,比如店里比較火爆的“牦牛七怪菜品”,一經推出就受到了顧客的歡迎和好評。 (牦牛七怪部分菜品) 其次是在菜品的制作上,牦牛肉雖好,但肉質自身卻存在一定的“缺陷”:牦牛肉質較粗糙,且有膻味。藏區人民由于長期飲食已經習慣了。但很多內地消費者肯定不會適應。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謝昌勇翻閱大量書籍,將多種香料相搭配,成功去除了牦牛肉的膻味。而針對肉質粗糙的問題,謝昌勇利用一臺滾揉機,就將牦牛肉口感變得滋潤。 4、標準化:全明檔廚房,一人玩轉6個爐灶 在餐飲行業從業多年,謝昌勇發現要想把中餐做好,標準化、量化是必經之路。 如今整個餐飲行業不太景氣,人力、食材、房租、裝修成本不斷上漲,讓中餐行業的利潤不斷被壓縮,競爭也變得愈發激烈。 所以只有通過標準化、量化來給餐飲做減法,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才能在這個激烈的餐飲市場生存下來。 如何實現標準化呢? 謝老怪牦牛肉館的明檔廚房就是一個很成功的例子。謝老怪牦牛肉館的明檔廚房與一般的明檔廚房不同,這個開放式明檔廚房共由6個檔口組成,分別為:炒鍋、鹵水、蒸灶、機器炒、燒烤爐、鐵板。在這里每位炒鍋師傅,可同時玩轉6個爐灶,所以大大的提高了后廚效率,降低了人工成本。 同時謝昌勇還將開放式環形廚房,與現代西式餐飲流程相結合,不僅解決了開放式廚房大家都忽略的排風噪音、烹飪氣味等諸多問題。還可以讓菜品口味更加穩定。 五、未來:不忘初心,繼續前行 全明檔廚房的設計只是謝昌勇實現中餐標準化的案例之一,其實多年來,謝昌勇一直在中餐的標準化上有著很深的研究,并且不斷嘗試,為中餐的標準化、量化、適度工業化做出了卓越的貢獻。如今,即使到了五十而知天命的年紀,他依然在潛心鉆研,力爭作出精益求精的成績。 謝昌勇說:“剛開始做餐飲,只是為了賺錢填飽肚子,到后來發現自己真正熱愛這個行業,一路走來,雖然艱辛,但自己還是會堅持做下去,希望能為川菜和中餐的發展獻一份力。” 結語:從一個普通廚師成長到多個餐飲品牌的創始人,餐飲公司的掌舵者。他能拼、肯堅持、勇于“不安分”,敢于顛覆自我,從而創造了屬于自己人生的奇跡。也許生活就是需要這樣不斷折騰,挑戰自己,生命才更有意義。下一次“不安分”,謝昌勇又能創造什么奇跡呢?我們一起期待。 ·end· 編輯 |小餐 統籌 |呂健 《餐創企業家訪談錄》往期回顧 第一期:pop’s啵啵斯劉磊 第二期:川渝壹號張倬浚&石青青 第三期:大融廚董國均 第四期:逅頭陳柏鈞 【商務合作/內容轉載】 電話/微信:17738144207
原創文章,作者:餐飲財富經,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1750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