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說賣火鍋的小龍坎,開起了奶茶店,“餐+飲”的模式又上演?
近日,有媒體報道,火鍋品牌小龍坎的母公司四川仁眾投資管理有限公司推出了自己的茶飲品牌“龍小茶”。據了解,這是一家獨立于小龍坎的單獨門店,開在成都春熙路商圈。
龍小茶的特色是“中茶西做”,即用西式的方式做中式茶飲,產品定價為13元左右的中低價位。包含奶茶、乳酸菌、鮮果茶等多個品類。
連鎖火鍋品牌做茶飲,這不禁讓很多人想起了湊湊。2016年,呷哺呷哺推出高端品牌湊湊,在門店引入了手搖茶,主打“火鍋+茶飲”的模式。但兩者不同的是,湊湊屬于茶飲與火鍋門店結合的復合業態。而龍小茶則是獨立門店運營,采用副牌形式,將餐與飲分開發展。如果茶飲的市場認可度較好,才考慮搬到火鍋門店。
“餐+飲”的模式逐漸成為主流
而事實上,不止小龍坎和湊湊。近年來,不少餐飲品牌都瞄準了茶飲市場,“餐+飲”的模式逐漸成為主流。
比如,渡娘火鍋推出了渡娘的茶;歌星羽泉投資的品牌巨小兔,推出“本宮的茶”,旺順閣代理了名為嚮茶的臺灣珍珠奶茶品牌,大龍燚最近也投資了某茶飲品牌,但是仍在試水階段。總之,入局新茶飲的餐企名單,列出來已經是很大一長串了。
讀到這兒,也許你心中已產生疑問,為什么餐飲企業都這么鐘愛茶飲,紛紛向茶飲行業發力呢?
茶飲市場的火爆
餐飲,從前一直都是餐在前飲在后,但現在,隨著飲品風潮的掀起,餐和飲早已是平分秋色。
據相關數據顯示,2017年全國飲品店數量達到44萬家,在北上廣深等熱門商圈里,茶飲店三步一哨五步一崗密集分布。茶飲如此紅火,餐廳當然也想來分一杯羹。
成本低、利潤大
為什么街區、商場到處都是茶飲店?
說到底是有利可圖。眾所周知,飲品成本低、操作簡單、所需店鋪空間小,但是利潤空間大。無論是奶茶還是水果茶,技術門檻低,毛利基本超過70%,個別茶飲的毛利甚至在90%以上。而且在餐廳增加飲品制作,不會對廚房造成額外壓力。
隨著餐飲行業各項成本不斷上漲,所以推出高毛利的飲品項目就成為平攤成本、提高餐廳盈利能力的重要手段 。
有老板透露,一些餐廳內飲品的利潤能占到總利潤的30%。而來自Mintel的數據顯示,飲品的銷售額占比20%時,帶來的利潤可達50%,可見飲品銷售對提升利潤的威力有多大。
提升顧客體驗
另外,在消費結構升級的驅動下,消費者追求的是消費體驗的多元化。
這其中包括復合式消費、也就是吃喝玩樂一體消費,所以“餐+飲”肯定是未來餐飲業發展的一種新趨勢,這樣的現象也會更加普遍。
消費者尋求復合式體驗,而擁有餐+飲的店恰恰就能提供這種全面又有特色的體驗感。想想在吃火辣滾燙的火鍋的時候,還能有一杯甘甜可口的茶飲相伴,是不是特別滿足呢?
好的飲品還可以烘托整個餐桌的氛圍,提升用餐檔次,讓顧客更有體驗和話題。
塑造品牌,加深顧客印象
從更深的層次來講,飲品的加入也更有利于品牌的塑造。
就拿“湊湊”品牌來說吧,如今的火鍋市場已是一片紅海。好吃的火鍋一大把,服務好的有海底撈,細分品類的毛肚、羊肉火鍋也有知名品牌。
那么這個新品牌,要如何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中脫穎而出呢?茶飲的加入,一下子點明了湊湊的差異化,將臺式麻辣火鍋和手搖茶結合起來,讓它順利在火鍋領域快速建立了顧客認知。
有特色的飲品可以很快且自然的給顧客留下深刻的印象。隨著品牌的成長與積淀,這種特色飲品就構成了顧客群體的記憶標簽。就像沙棘汁之于西貝、北冰洋之于老北京火鍋、港式奶茶之于茶餐廳、冰峰之于陜西涼皮和肉夾饃。
餐廳如何抓住暴利的飲品區
既然飲品的消費需求這么大,好處這么多。那么對于餐廳來說,又該如何利用好它呢?
1.有條件的專設檔口
專設檔口,這樣餐+飲的特征就更明顯,消費者的認知度更高,并且專門的檔口也方便消費者專門購買飲品打包。
比如,有不少輕餐類餐廳,會專門設置飲品區域,與經營的主食之間并不沖突。簡潔典雅、開放式的廚房區和茶飲制作區更具吸引力。
2、飲品與品牌相關聯、與品類相搭配
在飲品的選擇上,最好選擇與品牌相關聯的產品。兩者之間可以互相帶動銷售,而且還能進一步加深品牌形象。
比如以椰子雞火鍋為主打的海南椰子雞,嘗試在餐廳門口設置專門賣椰汁類飲品的檔口。椰子雞火鍋與椰汁,兩者本身就屬于同一產品線,搭配售賣更加凸顯餐廳的地域特色和風味。
或者選擇與主營產品相搭配的飲品。有些飲料和特定食材是天生一對。比如紅葡萄酒配牛排、酸梅湯配火鍋、咖啡配甜點、漢堡、披薩配精釀啤酒。
3、自建品牌
如果你實力足夠,供應鏈充足的話,還可以像小龍坎一樣,自創飲料品牌。
這樣有了自己的品牌之后,不僅可保證自己的供應,還能給其他餐廳供貨。既能增加自己的收益,又能提升品牌知名度和影響力。
4、與飲品店合作
如果對餐廳來說,開拓飲品這一塊有一定的壓力或難度,那不妨找一些專做飲品的品牌相互合作,既能分攤房租,又能共用客流。如果能與一個不錯的飲品達成合作,還能起到相互引流的作用。
二者的產品線相互補充,比如下午茶時,單點飲品外賣顯得有些單調,就可以點一些餐廳的小吃等。
既能增加營業額,對消費者來說還省了一筆配送費,在做一些營銷活動時也會有更多可施展的空間。
餐說:總體來看,茶飲市場目前正處于上升期。但是,一家餐廳如果要選擇“餐+飲”的模式來操作,“餐”肯定才是發展的重點,只有把餐做好,才能在“飲”上花功夫。否則,只會顧此失彼,兩邊不討好。
編輯 |小餐
更多干貨
(點擊下方標題即可閱讀)
|差評回復|抖音營銷|外賣滿減
外賣選址|餐廳slogan|外賣包裝
餐飲加盟的坑? |餐廳海報設計
好評回復|菜品定價策略|點餐技巧
餐廳營銷誤區|揭秘海底撈如何開會?
【商務/合作咨詢】
微信號:17738144207
原創文章,作者:餐飲財富經,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1761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