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餐飲創業者來說最難的是什么?選址、產品、團隊、運營…… 我想讓很多餐飲人栽跟頭的都是選址吧!本來滿懷激情的準備投身餐飲行業,結果一開始便遇到選址難的問題:想要的店面,太貴!租不起。 租得起的自己又看不上。 就這樣選來選去,結果好店鋪都別人被搶走了!其實一半以上的餐飲創業都會遇到這種尷尬局面。那么對于經濟實力平平,又沒有什么人脈背景的小餐館創業者來說,到底該如何選址呢? 選址,大家都想選那種人多的地段,因為有客流量才會有生意嘛。所以一些繁華的商業中心、車站附近、學校附近就成了餐飲人的必爭之地。但實際上并非所有的店都適合開在這些地方。而且客流量大的地方也并非就是最佳選擇。 在論證這個觀點之前我們首先要分清兩個概念:顯性客流和隱性客流。 有些地方人多一眼就能看出來,比如車站附近、學校附近等,這種就是顯性客流。 而有些地方的客流是隱藏著的,你不容易看出來,比如說某個靠近郊區的新辦公區。因為是新開發區域,周圍還沒有啥商業,所以看上去就人煙稀少。但其實一到飯點,那些上班族就會都出來覓食了。這就是隱性客流。 問題來了,這應該兩者怎么選呢? 一般來說,顯性客流大的地方,商鋪爭奪會非常激烈,每天都會有很多人盯著,供不應求。最重要的是租金成本會非常高!高得你無法想象,后期投入的成本也會很大。 所以這種地方比較適合那種成熟一點、有資金實力或者吸客能力比較強的品類或品牌。也只有這種自身具有強大的經營能力和運營能力的店,才能夠最大的抓住客戶資源。 相反,隱性客流大的地方一般都遠離核心區域,往往容易被忽視,這些地方雖然投資成本相對較低,但是客流不穩定,所以投資風險比較大。對于成熟的餐飲店或品牌來說,這些地方他們一般不會考慮,因為他們都更傾向于有客流保障的地方。 而對餐飲新人來說,這往往是個撿漏的機會,如果抓住了時機和機會,這可能就是一支潛力股。 所以我的建議就是,對于初入行的餐飲新人,如果自身的產品力、品牌力、經營能力都還比較弱,資金也不充裕。 與其選擇在核心商圈與那些強大的競爭對手拼個你死我活,最后落個慘敗。還不如避開他們,先選擇在這些隱性客流比較大的地方,好好積累經驗,蓄勢待發。等到時機成熟以后,再謀更大的發展也不失為下策。 店鋪品類不同,市場定位也不同,你們面對的消費群體也不同。所以說選址也是一個尋找客戶群體的過程。 所以在選址之前你就一定先清楚自己產品的定位以及消費者構成,以及消費場景(就是消費者會在什么樣的場景下購買你的產品)。全面考慮分析清楚后,你就知道你的店適合開在什么地方了。 比如你是賣豆漿、油條包子等傳統早點項目的,客戶群體中老年人居多,那么對于你來說在社區附近、住宅區附近就會比較適合,住戶們下個樓就能吃到早餐,很方便。 再比如你賣的是潮流飲品,那么主要客戶就是年輕人。這種店就適合開在商場,步行街附近。因為年輕人可能逛街逛累了,就找個地方休息,順便再喝點東西。 另外再說兩點,選址的時候特別需要注意的地方。 不少人開店都會選擇地鐵口附近,因為覺得人流量非常大。但是有一點需要特別注意:就是地鐵口的朝向。 不同的地鐵口出口,人流量也不同。很有可能一個出口每天人群爆滿,而另一個出口,人都沒幾個。所以你要搞清楚人們經常進出的地鐵口是哪個。 另外就是不同朝向地鐵出口所對應的環境不同:比如A口對應著商業廣場,B出口對應著車站,C出口對應的是居住區,D出口對應的是施工現場,哪個方向的消費者質量更高、人流量更大?哪個方向的人群更接近你的目標用戶,這一點你也要搞清楚。 就像一座山分陰陽兩面,每個街道也都有一條陰陽對角線,這與整個人口流動方向有關。舉個栗子,左邊車道是進城方向,而右邊車道則是出城方向,那么左邊就是陽面右邊是陰面。 看似中間只隔了一條馬路,門對門的地方,吸客能力往往會有天壤之別。 一條很長的巷子或者街道,剛開始人很多,往里邊越走人越少,走到一定的距離時人就不想往前走了,決定返回去找一家吃飯,這個點就是人們通常會選擇折返的點,前邊的店和后邊的店可能相差不過數十米,命運卻會完全不一樣。所以在選址時也要注意這一點。 關于選址,你還有什么看法,歡迎一起探討。 (文章整編自網絡) .end. 編輯 | 櫻子 更多干貨 (點擊下方標題即可閱讀) 餐廳裝修|差評回復|抖音營銷 選址法寶|餐廳slogan|外賣包裝 小餐飲0成本營銷 |餐廳海報設計 好評回復|菜品定價策略|餐廳座位
原創文章,作者:餐飲財富經,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kmwhg.com/176711.html